标题:94 云门文偃禅师悟道因缘 内容: 云门文偃禅师悟道因缘韶州云门山光奉院文偃禅师,雪峰存禅师之法嗣,欲姓张,浙江嘉兴人。 自幼投本州空王寺志澄律师座下为童,后落发出家,于毗陵(今江苏常州)坛受具足戒。 文偃禅师生来机敏聪颖,慧辩天纵,在侍奉志澄律师数年期间,专攻《四分律》,并学习大小乘经论。 后因深感出家多年而已事未明,遂辞志澄律师,外出游方参学。 时,睦州(今浙江建德)陈尊宿住龙兴寺。 陈尊宿,讳道明,一作道纵,黄檗希运禅师之法嗣,原住洪州高安米山寺,后因老母待养,遂回睦州。 陈尊宿每日以编织草鞋为生,故丛林皆称之为陈蒲鞋,或者直接称为睦州。 陈尊宿接人一向以机锋险峻著称。 平时经常闭门不出,不轻易接引来参者。 文偃禅师非常仰慕陈尊宿之名,于是便前往参礼。 一日,文偃禅师来到睦州,可是睦州和尚一见他,故意装作没有看见,便马上关上门。 文偃禅师于是上前敲门。 睦州和尚问:谁? 文偃禅师道:某甲。 睦州和尚又问:作甚么? 文偃禅师道:已事未明,乞师指示。 睦州和尚便开门,看了文偃禅师一眼,一句话也不说,又重新关上门。 第二天,文偃禅师又前往扣门造访,睦州和尚仍然闭门不出。 到了第三天,睦州和尚才开门。 睦州和尚刚将门打开一线,文偃禅师便使颈地往里面挤。 睦州和尚于是便一把擒住他说:道! 道! 文偃禅师正要开口答话,睦州和尚便一把将他推出门外,说道:秦时(车度)轹(duo lu)钻(一种用车拉着转、使之钻物的大锥,一般用后便弃之不顾。 后用它来比喻无用之物或无用之人)。 说完便猛地关上门,将文偃禅师的一只脚给挤伤了。 文偃禅师豁然有省。 文偃禅师悟道后,继续留在睦州和尚身边请益。 数年后,睦州和尚便指点他前往福州,参礼雪峰义存禅师。 雪峰禅师是青原系德山宣鉴禅师的弟子,当时在福州象骨山雪峰庄广福院传法,座下徒众有千余人。 一日,文偃禅师来到雪峰庄上,尚未上山礼拜雪峰禅师。 这时,文偃禅师看见有一位僧人从身边经过,便问:上座今日上山去那(耶)? 那僧道:是。 文偃禅师道:寄一则因缘,问堂头和尚(即方丈和尚),只是不得道是别人语。 那僧道:得(可以)。 文偃禅师道:上座到山中见和尚上堂,众才集便出,握腕立地曰:这老汉项上铁枷,何不脱却? 那僧上山后,便依教奉行。 雪峰禅师见那僧这样说话,迥异平日,心生诧异,便下座,拦胸揪住那僧,说道:速道! 速道! 那僧被问得无言以对。 雪峰禅师于是将那僧推开,说道:不是汝语。 那僧还狡辩道:是某甲语。 雪峰禅师道:侍者将绳棒来。 那僧一见要受罚,只好承认道:不是某语,是庄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来道。 雪峰禅师一听,非常高兴,便向大众道:大众去庄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识来! 第二天,文偃禅师上山礼拜雪峰和尚。 雪峰和尚一见,便道:因甚么得到与么地! 文偃禅师一听,便低头。 从此以后,雪峰与文偃禅师,师资道合。 经过几年的磨练,雪峰禅师终于将宗门密印传授给文偃禅师。 文偃禅师受法后,不久即离开雪峰,四方参礼。 其锋辩险绝,一时丛林尽闻。 后抵韶州曲江灵树。 在此之前,知圣(如敏)禅师住灵树二十年,没有请立首座和尚,大众都很奇怪,经常劝他迎立首座和尚。 知圣禅师道:我首座生也。 过了几年,知圣禅师道:我首座牧牛也。 又过了几年,知圣禅师道:我首座行脚也。 又过了几年,忽一日,知圣禅师令鸣钟集众,到三门外迎接首座和尚。 大众刚一出山门,文偃禅师正好来到。 于是,文偃禅师便住灵树,充当首座和尚。 一时大众无不惊服。 南汉高祖乾亨元年(917),知圣禅师示寂。 韶州刺史何希范奉高祖之命,请文偃禅师继任灵树之法席。 后文偃禅师又于乳源云门山别创新寺,盛传雪峰宗旨。 世称云门宗。 文偃禅师示寂于乾和七年(949),春秋八十六岁。 谥大慈云匡真弘明禅师。 有《云门匡真禅师广录》行世。 其开示语录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现举文偃禅师接众语录数则如次,供读者品尝--问:生死到来,如何排遣? 师(文偃禅师)展手曰:还我生死来。 问:如何是佛? 师曰:乾屎橛。 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 师曰:东山水上行。 问: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 师曰:须弥山。 举:世尊初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 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师曰: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却,贵图天下太平。 僧问: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 师曰:胡饼。 曰:这里有甚么交涉? 师曰:灼然! 有甚么交涉。 乃曰:汝等诸人没可作了,见人道著祖意,便问超佛越祖之谈。 汝且唤甚么作佛,唤甚么作祖? 且说超佛越祖底道理看。 问个出三界,汝把将三界来,看有甚么见闻觉知隔碍著汝? 有甚么声尘色法与汝可了,了个甚么? 以那个为差殊之见? 他古圣不奈何,横身为物,道个举体全真、物物觌体不可得。 我向汝道,直下有甚么事,早是相埋没了也。 汝若实未有人头处,且独自参详,除却著衣吃饭,屙屎送尿,更有甚么事? 无端起得如许多般妄想,作甚么? 更有一般底如等闲相似,聚头学得个古人话路,识性记持,妄想卜度,道我会佛法了也。 只管说葛藤,取性(随便、任意)过时。 更嫌不称意,千乡万里,抛却父母师长,作这去就。 这般打野汉,有甚么死急! 行脚去! 以拄杖趁下。 上面所引最后一则接众语录,就是有名的云门饼之公案的来历。 发布时间:2025-09-26 10:38:31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