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李炳南:小宣传集锦 内容: 小宣传集锦李炳南老居士著述国父 孙中山先生批评佛教中国民族神圣的性格对国尽忠居家尽孝孝是中国人的根性解释不明佛理的几种误会正信因果不迷信鬼神究竟安乐只有这一条路珍重诸位的人身,赶快学佛群盲摸象的故事弃金担麻的故事六道是苦海,三宝是慈航三世怨小聪明黄叶止啼五乘说教念佛三大利益怎样念佛(摘录岐路指归)国父 孙中山先生批评佛教孙中山先生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持民族一种最雄大之自然力! 人民不可无宗教之思想,党纲约法均载许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盖教有辅政之功,政有护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 中国民族神圣的性格对国尽忠居家尽孝一个民族,有一种特性,中国自尧舜以来,就教导忠孝,到了孔子,提倡的更加起劲。 国父孙中山先生,在民族主义里,又特别的标出来,可见忠孝本是中国的民性,这民性是神圣的。 因为人生缺陷多的缘故,人类总是要信一种宗教,来补这缺陷,后来依他作个归宿,不过信仰宗教,须要不致改变中国民性的忠孝特质才好。 佛教《仁王护国经》专教人民爱护国家,所以自古以来,凡真信佛的,决不肯去做汉奸。 佛教《报恩经》专以教人孝亲,《地藏经》《盂兰盆经》,更要教孝过去的七世父母,所以真信佛的,决不肯再做忤逆。 劝同胞快来学佛,现在要做一个忠孝君子,后来归宿再成佛作祖。 孝是中国人的根性中国的古训夫孝德之本也百行孝为先这一类的话很多,不能枚举,只就这两句上看,便知做人的根本是个孝字。 父母活著的奉养,死了的丧葬,都要尽上十二分力量去办,这也不算完事,还得永远的祭祀,才觉孝道无亏。 佛教讲尽孝,那就更澈底了,不但父母活著要供养的,更必劝著父母能以修福修慧,种了善根,再把自己作的一切功德,都回向给父母,帮助结个善果。 父母殁时,能借佛的力量,安排一个最好的地方,让父母去永享安乐,还要时常的替作功德,助著步步超升。 不但一世的父母要超度,就是祖、曾祖、高祖,一直往上推,都要尽孝,使他超升。 这还不止,便是前一生及无量劫的父母,也要一体尽孝,要把他尽数的超升,这样才算大孝,也只有佛法才能办得到,人想尽孝,必须要学佛。 解释不明佛理的几种误会问:佛教是消极的吗? 答:对于争权夺利,饮食、男女之欲,这些事是消极的。 要是对于孝亲、爱国、救众生,就要牺牲一切去贡献。 问:佛教是厌世的吗? 答:世人多数的存心,是贪吝、嗔恚、愚痴、傲慢;行事是杀生、偷盗、邪淫、欺诈,佛教对这些事是厌恶的,所以才抛弃一切,专门拿出正道来做劝世改造恶俗的工作,且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话,就明白佛家的救世精神了。 问:佛教是迷信的吗? 答:佛教说的事,皆是体验出来的,不是寓言空想,普通人无修无得,所以不知。 至于佛教修行的办法,决不是一般信鬼、信妖、信神、信天,是打破一切,全仗自己的理智去做,所谓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这样再说迷信,试问不迷信的是什么教? 问:佛教可惜崇拜偶像! 答:这有甚么不好? 此中深意,并非一言两语能说明白的,就拿世俗理讲,也是一种敬的表现,如国家拜国旗,家庭里供木主,皆有礼节德行的存在。 再如吾国君主时代,接旨就得下拜,还有礼义家庭,接到父母的信,尚须跪读,朋友的信,也须拜读,试问国旗、木主、君旨、书信,你拜他做什么? 但是这类的话,只许向懂礼的人才能讲论。 正信因果不迷信神鬼甚么叫作迷信呢? 就是道理上讲不通的一切神话,认以为真,就叫迷信,迷信是靠不住的事。 大众想要消灾得福,得长生不灭,必须在因果上去求。 古人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是真理。 诸恶莫作才能消灾,众善奉行才能得福。 依著佛的方法证了道果,才能得到究竟长生不灭,这是因果率。 明白了因果率,自知拜天拜神,妄想去消灾得福得究竟长生,便是迷信了。 若天及神,不问人的善恶,只给拜他的人消灾得福,岂不是结党营私,贪图贿赂吗? 天及神他自己尚在六道轮回中出不来,又何能叫拜他的人得到长生呢? 究竟安乐只有这一条路宗教固然离不开劝人为善,希望后来得一种归宿,这便是宗教的特质。 归宿二字,是说的一种最究竟的办法,这样说来,必须得无限度的好处,才是究竟。 甲:有人说,就像尧、舜、禹、汤,都是一百多岁,富有四海,贵为天子,这却值得羡慕了。 乙:哼,时间太短了,我不愿做。 甲:老彭活了八百年,可以吗? 乙:短短。 我不希罕。 甲:听说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二十八层天,寿命都长,你升到天堂去好了。 乙:你既然夸天的寿命长,须说清楚,不可模糊。 甲:好,你细听,经上说过,欲界六层天,最顶一层的寿命,是一万六千岁,却是这样计算,人间一千六百年,是这层天的一昼夜,你满意吗? 乙:不不,嫌短。 甲:色界十八层天,最顶一层的寿,是一万六千大劫,(劫是数目的名称,人寿从十岁起算,过百年增一岁,一直增到八万四千岁,再递减,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十岁止,名一小劫,二十小劫名一中劫,四中劫名一大劫。 )这可以吗? 乙:不不,也是短。 甲:无色界四层天,最顶一层的寿,有八万大劫之久,这不能说短了吧? 乙:唉,终是有限度,这正是说夭寿不二,不过是时间问题,哪能算得上究竟? 甲:哎呀,你真不知足,升天都不满意,试问你还有什么好的所在? 乙:哈哈! 实对你讲吧,西方有个极乐世界,一到那里,寿命及一切一切安乐,皆是永久的,无量数的,请你看看《无量寿经》才能明白,要得究竟安乐,只有这一条路。 珍重诸位的人身,赶快学佛人身难得佛眼看得明白,神识投胎人身,是很难的,譬如汪洋大海,上面漂一片木板,在浪里忽东忽西,板心有一孔洞,海底有瞎眼的龟,要想向上一攒头,就攒到板洞里去,这却不是易事,众生得到人身,也就如这样的难。 人生七十古来稀虽然太短了,还是希罕的事,可叹可叹! 就让你长寿活八十年,实在说,也不过只有二十五年的自在。 要知前十五年知识未开,后十五年精力已衰,中间五十年,在夜间睡眠,又失了一半,还不是只剩二十五年? 但这二十五年中,多半是些人生别离,冤家聚会,真正的自在幸福,恐怕一半也没有。 这样说来,人生有何趣味? 是的,但是此身一失,就怕三途(畜生、饿鬼、地狱)有分了,那就更苦了,为什么这样说,还是因著「人身难得的原理。 莫怕莫怕,一句佛号,最低限度,保得人身,或者升天。 要是按著佛法去修,那就不止人天小果,更要到极乐世界成佛的。 群盲摸象的故事有一群瞎了眼的人,听说世间有一个大动物,名字叫象,但是没有眼去看到,很是纳闷。 一天有人牵了一只象来,对这一群瞎汉说:象来了,你们大家看吧! 可以长长见识。 这群瞎汉听说象来了,又恨自己无眼,怎么看呢? 只得用手各去摸索。 (甲)摸著象的鼻子说:知道了,象好似一张琴的样子。 (乙)摸著象的耳朵说:你错了,象好似一具畚箕。 (丙)摸著象的脊背笑说:你俩皆不对,象分明似屋顶一样。 (丁)摸著象的腿大声说:笑话笑话,象好似一根柱子相同啊! (戊)摸著象的尾巴说:你们一概是胡说,这象实在还似一把扫帚呢。 大家争争吵吵的齐说:我亲手摸的,哪会有错吗? 其实在有眼的人看著,笑破肚皮。 一般不明佛学的人,偏要充懂得的样子,随便加以批评,什么佛教是迷信的、是消极的、是多神的、是分利的、是不合时代的,就是看过几天佛经的人,根本路子都还没弄清楚,也在那里争空执有,这皆等于群盲摸象,无有是处。 佛法是利益众生的,被这样的人一瞎讲,倘若信了他的瞎话,把万劫难逢的无上至宝就当面错过了,真是可惜! 弃金担麻的故事有甲乙两人,相约出外营商,走到半途,忽见路旁高高的一大堆麻,四顾无主,两人大喜,一钱不费,拾了便宜,两人各装了两满筐,绕道回家。 行走不远,奇怪,道旁又发现了大堆的绸缎,也是没主,甲就弃舍了麻,装换了两筐绸缎,说这货物比麻贵重多了,不料乙仍然担著麻走。 甲说:你没有看见绸缎吗? 为什么不去掉换呢? 乙说:我已经发了财,何必再找麻烦。 甲再三相劝,乙哪里肯听。 两人又向前走,啊! 路旁金光耀眼,甲近前一看,叫道:幸运到了,这里竟有许多黄金。 急忙弃舍了绸缎,满满的装了两筐黄金。 谁知乙仍是担著麻走,甲实在忍耐不住,拉住乙的担子说:你是傻瓜吗? 为什么不取黄金呢? 乙说:我这麻从远道担来,弃舍太可惜了。 甲却热心,把黄金的贵重,讲给乙听。 乙反怨甲多管闲事,甲只得叹一口气,由他去了。 两人回家,甲成了大富翁,自不必说。 乙卖掉了麻,不消三五天,仍然是个穷汉,才相信金比麻贵重,再回路上去找,哪里有半点影子,后悔不及。 众生一时不明,信了外道,后来遇见佛法,劝他舍假信真,有的人执著不肯,结果所得无几,就等于弃金担麻。 若到明白佛法有用之时,再去相求,恐怕时机已过,有些来不及了。 六道是苦海,三宝是慈航众生有一具血肉的色身,还有一个灵性,就寄托在色身上。 色身是有时间限度的,到时就要毁坏,性是常存的。 这里的色身坏了,性再到别处投胎,去找寄托。 众生在大概上说共有六种:一天堂,二人间,三阿修罗,叫三善道,比较这是受苦少的。 四畜生,五饿鬼,六地狱,叫三恶道,这就苦不可言了。 但是这六道都有色身,都有灵性。 色身是都有生死的,灵性如电流一样,就不一定向哪里再去投生。 简单说就是这六道里边都可去的,因业力的关系,还是入三恶道的机会多。 这六道好比苦海。 灵性一时入了三善道,就像在海里伸出头来喘口气;不久又入三恶道,像仍钻入海底里去,这样头出头没,总是跳不出苦海来。 佛、法、僧名曰三宝,他是苦海的慈航,你若肯皈依三宝,就是离开苦海的水。 上了船,这不但是头出来了,连身子也是出来了。 若问皈依怎么讲? 皈是投奔的意思,依是依靠的意思。 就是信奉佛教,作一个三宝弟子。 佛是教主,好似学校的校长;法是功课,是教我们修业的方法;僧是讲教的人,好比教员。 经上说过: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 这岂不是苦海得了慈航,若再能学著念佛,那就要到极乐世界去,比如坐著这只船,达到彼岸。 这才是真正脱了苦海,出了轮回,到了究竟安稳之处。 快快皈依! 三世怨有一般人,不懂佛理,却自作聪明的阻人学佛。 说甚么只要多做善事,不昧良心,就是对了,又何必妄去学佛呢! 这话乍听,像是有理,要用理智一研究,才知这是见识短,就让他真的多做善事,不昧良心,固然很好。 因他但知修福,不解修慧,可惜是个半边架子,好比半身不遂,决定得不到澈底的好果。 佛法里这种行为,叫作三世怨。 就是说今生做善,第二生去享痴福。 因他没有慧的关系,十分八九,迷了本性,在享痴福的时候,杀盗淫妄,又造出许多罪业来。 到了第三生,仍不免酬偿恶业,去堕三途(畜生、饿鬼、地狱)。 况且没智慧的人,哪里分得出善恶标准来? 哪能懂得心性良与不良呢? 若不相信,请先请一本《十善业道经》查看! 那才晓得我们平素做事善与不善,存心良与不良! 小聪明白天制备灯笼,是预备夜间走路,免去黑暗的困苦;晴天购买雨伞,是预备阴雨走路,免去水淋的困苦;丰收年景屯积谷粱,是预备荒歉时候,免去饥饿的困苦,这却是聪明人办的事。 试思人生困苦,就是这几条吗? 不是还有水火、刀兵、台风、地震,及意想不到的种种危险吗? 为什么不设法预防呢? 更有一个长存不灭的本性,(世俗叫做灵魂)现时固然寄托在这四大假合的色身上,后来色身坏了,究竟他归宿到哪里去,也有个预备没有? 若是小的困苦,有预备,有办法;那大的困苦,反倒没预备,没办法,这岂能称得起是聪明呢? 唉! 话虽这样说,试问这些事,谁能有法解决呢? 佛法无边,这些事在佛法里都有办法,请你先买几本佛书看看,或是常到讲经的地方去听听,自然得到解决的法门。 黄叶止啼有一个顽皮的小孩子,只欢喜吃喝玩耍,少有不如意,就发脾气,哭叫的一家不安。 有一天要想吃糖,又发了脾气,正闹的不可开交,老年人只得方便去哄他,从树根前,拾了一片黄叶子,说不要哭了,给你这金子,去买糖果吃吧。 小孩听了,止住哭声,接过来不辨真假,就欢喜的去了。 这是譬喻众生,也想著离苦得乐,求得最后的归宿。 可惜不懂究竟道理只有佛法,却误认升到天上去,便是到了极处。 佛也只好随顺他的见识,暂且说些升天的小道,哪里晓得升天,并不究竟。 好比得了一片黄叶,并不是真金,也不过是哄著小孩子,暂且不哭罢了。 五乘说教佛的法门,有凡夫乘小乘大乘的分别。 乘字当作运载讲,譬如乘车、乘飞机的意思,就是说要乘坐车船飞机,才能达到旅行的目的地。 佛度众生,先观察对方程度,分了五种类别,叫做五乘法。 程度最浅的第一种叫做人乘,说些做人的道理。 第二种叫做天乘,说的是生天的道理。 这两种统叫做凡夫乘。 第三种是声闻乘,第四种是缘觉乘,都是说的超过人天的不生不灭的出世道理。 这两种统叫做小乘。 最后一种是菩萨乘,说要自证佛果、普度众生的道理,这便是大乘。 这五乘有个好比喻:学人乘的等于幼稚园的儿童。 学天乘的等于小学生。 学声闻缘觉乘的等于中学生。 学菩萨乘的等于大学生。 说教的步骤是看对方的程度,合乎哪一乘,便择哪一乘来教。 有人说:佛法太深,不容易懂。 那是说法的不契机。 实在佛法深浅都有,是教任何人都能得到利益的! 就如佛法里面有一个特别法门,叫做净土法门,是属于大乘法的。 但不问你是小学生,或是大学生,都可来学,都各有成就! 念佛三大利益一、一句佛号,能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过去的)。 二、一句佛号,能息除人生烦恼,消灾延寿得福慧(这是现在的)。 三、一句佛号,能跳出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永远长生不灭(这是将来的)。 怎样念佛(摘录岐路指归)问:念佛不就是用嘴念吗,还要注意什么呢? 答:又些人,口里虽然不停的念,心里却尽是胡思乱想,那样念法,是没有用的。 必须口里念佛,心里想佛,心口如一。 除了一句佛号除外,什么事也不想,什么念头也不起,这就叫作一心不乱,然后才容易成功。 问:那不是很难吗? 答:你看,你一会儿嫌念佛太容易,一会儿又嫌太难。 实在说,念佛这个方法,说容易极容易,说难也很难,不过不管难易,只管耐住心多念,日子九了,心自然就不乱了。 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就怕心不专,便是这个意思。 还有一个方法。 就是念佛的时候,要使每个字都从心里经过。 心里想得清清楚楚。 每个字都从心里发出来,再听到心里去,一个字也不把他放松。 这样时间久了,心自然不自散乱。 这是顶要紧的一个方法,千万不要忘记。 问:念佛应该在什么时候念? 答:应该在每天早晚两时,定一个课程,限定念佛多少,或几百声,或几千声,可以按各人的情形来规定,无论忙闲,非念完此数不可。 此外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可以念。 越念的遍数越多,越好。 念的时间越长,越好。 问:在工作的时候,也能念佛吗? 答:搬柴挑水的时候,可以念佛,刷锅洗碗的时候,可以念佛。 耕种割草的时候,可以念佛。 不论行坐睡眠,以至上厕所的时候,都可以念佛,总之,除了用心的事情,其余的工作,都是碍不著念佛的。 问:念佛要大声念,或是小声念呢? 答:大声念也好,小声念也好,口里不念心里默念也好。 只有睡在床上的时候,和不干净的地方,只可心里默念,不可念出声来。 念出声,就不恭敬了。 但是遇著危急的时候,无论何处,都可出声念。 问:学佛要供佛像吗? 答:可以供一张阿弥陀佛像,或是西方三圣。 (阿弥陀,观世音和大势至两菩萨,叫作西方三圣)问:佛像供在什么地方合适呢? 答:有闲屋,收拾一间,最好。 如果没有,就供在自己住的屋里也可以。 总要收拾的干净些,并且在像的上面遮以黄布,不念佛时,把黄布放下来,这样就不至亵渎了。 佛像最好向东,念佛的人向西,对著佛像。 如果不能这样。 就是随便向那边,也都可以供佛。 问:实在没有合适的地方,不供佛像也可以吗? 答:若实在不好办,都只要诚心,不供佛巷也可以。 或是念佛时,朝西方,也好。 问:供养佛,要用些什么东西呢? 答:通常用的,有香、花、灯、清水、瓜、果,等物。 如果不现成,缺几样,或全没有,都行。 但决不可供养荤菜,更不可在佛像前烧纸钱。 问:对佛应该行什么礼呢? 答:随便,可以磕头,可以作揖,可以鞠躬,可以合掌。 (把十指伸直,两个手掌并在一起,放在当心的地方,叫作合掌)但以磕头礼拜最为恭敬,最能灭罪求福的。 问:念佛的时候,应该跪在佛像的面前吗? 答:也不一定,跪著、站著、走著,都可以念,不过要诚心就是了。 能跪更好。 问:您说早晚二时念佛,要立一个课程吗? 答:说到课程,原是该个人依著自己的忙闲来规定。 你既然找我,只好写一个最简单的仪式给你看。 倘若你有功夫,肯加紧的行持,弥陀经、往生咒、赞佛偈、大发愿文,都可以加入。 这几件,有禅门日诵一书,记载的很完全,流通佛经的地方,都有。 早晨起床之后,晚间就寝以前,洗手漱口,到佛像前焚香献水。 合掌恭敬,或跪著,或站著,用至诚心,照著下面的次序念。 1. 南无十方常住三宝。 (要念一声拜一拜)2.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要念一声拜一拜)3.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 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要念一声拜一拜)4. 南无阿弥陀佛。 (要念百声、千声、数千声越多越好,随各人忙闲而定数,只可由少加多,不可由多退少)5. 南无观世音菩萨。 (要念一声拜一拜)6. 南无大势至菩萨。 (要念一声拜一拜)7.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要念一声拜一拜)8.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这八句,叫作回向偈,念完以后拜三拜,就行了)问:这课程很好,请问十方三宝怎讲呢? 答:八方上下,叫作十方。 佛、法、僧谓之三宝。 佛是教主。 法,是佛所说修因证果的经典。 僧,是照佛所说的方法去修行,已证菩萨,缘觉的圣果者,及道德崇高,弘法利生的高僧。 这佛、法、僧,皆名为宝的原因,是因为能发生增长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就像世间的财宝,能养活人的生命一样。 体念这一句,是先表明我,全是以佛及佛说的经,并照著佛经修行的菩萨高僧等,为我的老师,我就从此归投依托,为一个佛教的信徒。 问:请问念释迦牟尼佛作什么呢? 答:因为这个念佛法门,是他说给我们的。 念他拜他就是不敢忘本了。 问:念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又有什么意思呢? 答:因为念佛的人,临死的时候,这两为大菩萨和阿弥陀佛,一同来接引到西方去。 所以念完佛以后,这两位大菩萨名号,也要念念拜拜。 问:清净大海众菩萨,是什么菩萨呢? 答:清净大海众菩萨,是说极乐世界一切菩萨,都是很清净的。 大海众三个字,是说菩萨的多,就和大海一样。 我早晚要与这些菩萨作伴,所以先都要念念,都要拜拜。 问:回向偈有什么用处? 答:回向偈的用处很大,修行的人,不论念经念佛,念完了,一定要把回向偈念一遍。 回向有归拢的意思,就是要把念佛念经的功德,归拢到一个地方去。 什么地方呢? 就是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不但念佛念经要回向极乐世界,就是无论作了什么善事,也要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这样积得功德多一分,往生的希望也就多一分。 若是把作的功德不回向在求生极乐世界上去,恐怕下一世,要得著天道或人道享福的报应,那么依然不能脱离六道轮回。 并且福报越大造罪越容易,那么再下一世就很可怕了。 所以学佛的人,必须把一切功德,都要回到往生西方去。 那么寿终以后,就可以盼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但念回向偈,也和念佛一样,要一字一句都从心里经过,不是空口念念就算。 问:请您把回向偈里面各句的意思,讲解一下。 答:第一句愿以此功德的意思就是:我情愿拿这个念经念佛的功德。 第二句庄严佛净土的意思就是:去帮助阿弥陀佛的净土,使他格外地好。 第三句上报四重恩的意思就是:再把这功德,上头报答父亲、母亲、师父,和佛的四层恩德。 第四句下济三途苦的意思就是:下边救济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众生的苦恼。 第五句若有见闻者的意思就是:若是有人看见我念经念佛的。 第六句悉发菩提心的意思就是:全都发出上求佛果下度众生的心来。 第七句尽此一报身的意思就是:等到这个身体受完了报应以后。 第八句同生极乐国的意思就是:就大家一同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按句解释,就是如此。 再统起来说,这八句偈子,有两层很大的意义。 第一是说我们念佛为的是求生西方,绝不是求功名富贵等等,一切世间的好处。 第二,是说我们念佛,是为的救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海,不单是为自己打算。 明白这两番意义,不管念佛念经,不管作什么善事,都如此存心,如此回向,这就是算个真正发菩提心学佛的人了。 问:上面你定的那个课程表,固然很简单,但有些人事情很忙,连那些也作不来,怎么办呢? 答:也有办法,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能在早晨起窗的时候最好),面向西方,拜三拜,即念阿弥陀佛六个字,尽一口气念下去。 气长的,一口气念十几声也好。 再念回向偈,念完了,向西方拜三拜,就算完事。 这叫作十念法,很忙的人,每日诚心的照著这个方法念,将来也可以生到西极乐世界去。 因为阿弥陀佛,也曾发过这么一个愿,自然是错不了的。 小宣传集锦终 发布时间:2025-09-26 11:03:26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4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