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增壹阿含经 第三十二卷 内容: 增壹阿含经 第三十二卷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力品第三十八之二(七)闻如是一时。 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 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汝等见此灵鹫山乎诸比丘对曰。 唯然。 见之。 卿等当知。 过去久远世时。 此山更有异名。 汝等复见此广普山乎诸比丘对曰。 唯然。 见之汝等当知。 过去久远。 此山更有异名。 不与今同。 汝等见白善山乎诸比丘对曰。 唯然。 见之过去久远此山更有异名。 不与今同。 汝等颇见此负重山乎诸比丘对曰。 唯然。 见之汝等颇见此仙人掘山乎诸比丘对曰。 唯然。 见之此山过去久远。 亦同此名。 更无异名。 所以然者。 此仙人山。 恒有神通菩萨.得道罗汉.诸仙人所居之处。 又辟支佛亦在中游戏。 我今当说辟支佛名号。 汝等谛听。 善思念之。 有辟支佛名阿利吒.婆利吒。 审谛重辟支佛.善观辟支佛.究竟辟支佛.聪明辟支佛.无垢辟支佛.帝奢念观辟支佛。 无灭.无形.胜.最胜.极大.极雷电光明辟支佛。 此。 比丘。 诸辟支佛若如来不出世时。 尔时此山中有此五百辟支佛。 居此仙人山中。 如来在兜术天上欲来生时。 净居天子自来在此相告。 普敕世间。 当净佛土。 却后二岁。 如来当出现于世是诸辟支佛闻天人语已。 皆腾在虚空。 而说此偈诸佛未出时  此处贤圣居自悟辟支佛  恒居此山中此名仙人山  辟支佛所居仙人及罗汉  终无空缺时是时。 诸辟支佛即于空中烧身取般涅槃。 所以然者。 世无二佛之号。 故取灭度耳。 一商客中终无二导师。 一国之中亦无二王。 一佛境界无二尊号。 所以然者。 过去久远。 此罗阅城中有王名喜益。 彼恒念地狱苦痛。 亦念饿鬼.畜生之痛。 尔时。 彼王便作是念。 我今恒忆地狱.畜生.饿鬼之苦痛。 我今不宜更入此三恶道中。 今宜尽舍国王.正位.妻子.仆从。 以信坚固。 出家学道尔时。 大王喜益。 厌此酸苦。 即舍王位。 剃除须发。 着三法衣。 出家学道。 在空闲之处。 而自克已。 观五盛阴。 观了无常。 所谓此色。 此色习。 此色尽。 痛.想.行.识。 亦复如是。 皆悉无常。 当观此五盛阴时。 诸可习法。 尽是灭法。 观此法已。 然后成辟支佛道是时。 喜益辟支佛已成道果。 便说此偈我忆地狱苦  畜生五道中舍之今学道  独逝而无忧是时。 此辟支佛在彼仙人山中。 比丘当知。 以此方便。 知此山中恒有神通菩萨.得道真人.学仙道者而居其中。 是故名曰仙人之山。 更无异名。 若如来不出现于世时。 此仙人山中诸天恒来恭敬。 所以然者。 斯山中纯是真人。 无有杂错者。 若弥勒佛降神世时。 此诸山名各各别异。 此仙人山更无异名。 此贤劫之中。 此山名亦不异。 汝等。 比丘。 当亲近此山。 承事恭敬。 便当增益诸功德。 如是。 比丘。 当作是学尔时。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八)闻如是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汝等专念而自修己。 云何当专念。 于是。 比丘。 可行知行。 举动.进止.屈申.俯仰.着衣法则.睡眠.觉寤.或语.或默。 皆悉知时。 若复比丘心意专正。 彼比丘欲漏未生便不生。 已生便灭之。 未生有漏使不生。 已生令灭之。 未生无明漏使不生。 已生令灭之。 若专念分别六入。 终不堕恶道云何六入为恶道。 眼观此色。 若好.若丑。 见好则喜。 见恶不喜。 若耳闻声。 若好.若丑。 闻好则喜。 闻不好则不喜。 鼻.口.身.意。 亦复如是。 犹如有六种之虫。 性行各异。 所行不同。 若有人取绳缠缚之。 取狗.野狐.猕猴.鳣鱼.蚖蛇.飞鸟。 皆悉缚之。 共系一处而放之。 尔时。 六种之虫各有性行尔时。 狗意中欲赴趣村中。 野狐意中欲趣赴塳间。 鳣鱼意中欲趣水中。 猕猴意中欲向山林之间。 毒蛇意中欲入穴中。 飞鸟意中欲飞在空。 尔时。 六种之虫各各有性行而不共同设复有人取此六种之虫。 系着一处。 而不得东.西.南.北。 是时。 六种之虫虽复动转。 亦不离故处。 此内六情亦复如是。 各各有所主。 其事不同。 所观别异。 若好.若丑尔时。 比丘系此六情而着一处。 是故。 诸比丘。 当念专精。 意不错乱。 是时弊魔波旬终不得其便。 诸善功德皆悉成就。 如是。 诸比丘。 当念具足眼根。 便得二果。 于现法中得阿那含果。 若得阿罗汉果。 如是。 诸比丘。 当作是学尔时。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九)闻如是一时。 佛在波罗[木*奈]鹿野园中。 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当思惟无常想。 广布无常想。 以思惟无常想。 广布无常想。 便断欲爱.色爱.无色爱。 尽断憍慢.无明。 何以故。 昔者过去久远世时。 有辟支佛名善目。 颜貌端政。 面如桃华色。 视赡审谛。 口作优钵华香。 身作栴檀香是时。 善目辟支佛到时。 着衣持钵。 入波罗[木*奈]城乞食。 渐渐至大长者家。 在门外默然而立。 是时。 长者女遥见有道士在门外立。 端政无双。 颜貌殊特。 世之希有。 口作优钵华香。 体作栴檀香。 便起欲心。 向彼比丘所。 便作是说。 汝今端政。 面如桃华色。 世之希有。 我今虽处女人。 亦复端政。 可共合会。 然我家中饶多珍宝。 资财无量。 然作沙门。 甚为不易是时。 辟支佛问曰。 大妹。 今为染着何处长者女报曰。 我今正着眼色。 又复口中作优钵华香。 身作栴檀香是时。 辟支佛舒左手。 以右手挑眼着掌中。 而告之曰。 所爱眼者。 此之谓也。 大妹。 今日为着何处。 犹如痈疮。 无一可贪。 然此眼中。 亦漏不净。 大妹当知。 眼如浮泡。 亦不牢固。 幻伪非真。 诳惑世人。 眼.耳.鼻.口.身.意皆不牢固。 欺诈不真。 口是唾器。 出不净之物。 纯含白骨。 身为苦器。 为磨灭之法。 恒盛臭处。 诸虫所扰。 亦如画瓶。 内盛不净。 大妹。 今日为着何处。 是故。 大妹。 当专其心。 思惟此法幻伪不真。 如妹思惟眼.色无常。 所有着欲之想自消灭。 耳.鼻.口.身.意皆悉无常。 思惟此已。 所有欲意自当消除。 思惟六入。 便无欲想是时。 长者女便怀恐惧。 即前礼辟支佛足。 白辟支佛言。 自今已去。 改过修善。 更不兴欲想。 唯愿受悔过。 如是再三修行辟支佛报曰。 止。 止。 大妹。 此非汝咎。 是我宿罪。 受此形故。 使人见起欲情意。 当熟观眼。 此眼非我。 我亦非彼有。 亦非我造。 亦非彼为。 乃从无有中而生。 已有便自坏败。 亦非往世.今世.后世。 皆由合会因缘。 所谓合会因缘者。 缘是有是。 此起则起。 此无则无。 此灭则灭。 眼.耳.鼻.口.身.意亦复如是。 皆悉空寂。 是故。 大妹。 莫着眼色。 以不着色。 便至安隐之处。 无复情欲。 如是。 大妹。 当作是学尔时。 辟支佛与彼女人。 说四非常之法已。 升在虚空。 现十八变。 还归所止尔时。 彼女人观眼.耳.鼻.舌.身.意了无所有。 便在闲静之处。 思惟此法。 彼女人复更思惟六情无主。 得四等心。 身坏命终。 生梵天上。 比丘当知。 若思惟无常想。 广布无常想。 尽断欲.色.无色爱。 憍慢.无明皆悉除尽。 是故。 比丘。 当作是学尔时。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一○)闻如是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 波斯匿王告御车人曰。 汝今办羽宝之车。 吾欲出外游观是时。 彼人受王教敕。 即办羽宝之车。 前白王曰。 已严驾羽宝之车。 王宜知是时波斯匿王将此人便出舍卫城。 至彼园观。 观诸树木。 皆无声响。 亦无人民。 寂然空虚。 见已。 便忆如来说诸法之本。 是时。 彼人在王后。 执扇而扇王。 此园果树木皆无声响。 亦无人民。 寂然空虚。 我今欲请如来.至真.等正觉在此游化。 然不知如来今为所在。 我欲往觐侍人报曰。 释种有村名曰鹿堂。 如来在彼游化波斯匿王告曰。 此鹿堂去此近远侍人白王。 如来住处去此不远。 计其道里有三由旬是时。 波斯匿王告曰。 速办羽宝之车。 我今欲见如来是时。 彼人受王教已。 即办驾车。 前白王曰。 车今已驾。 王知是时。 王即乘车往诣彼村尔时。 众比丘辈于露地而经行。 是时王下车至众多比丘所。 到已。 头面礼足。 在一面住。 是时。 王白比丘曰。 如来为所在。 吾欲见之众多比丘报曰。 世尊在此讲堂中住。 可往见之。 勿以为难。 王欲去时。 徐举其足。 无令有声。 是时。 波斯匿王还顾视彼侍人。 是时侍人便作是念。 王今独与世尊相见。 我应住此是时。 王独往至世尊所。 尔时。 世尊以天眼观见波斯匿王在门外立。 是时。 世尊即从座起与王开门。 王见世尊。 头面礼足。 自称姓名。 我是波斯匿王。 三自称号世尊告曰。 汝今是王。 我今释种出家学道时王白佛。 唯愿世尊延寿无穷。 使天.人得安世尊告曰。 使大王当延寿无穷。 以法治化。 莫以非法。 诸有以法化者。 皆生天上善处。 正使命终之后。 名称不朽。 世人所传云。 昔有国王以法治化。 未曾有枉。 设有人民住此王境界。 叹王功德。 思忆不忘者。 王身在天上。 增六事功德。 云何为六。 一者天寿。 二者天色。 三者天乐。 四者天神足。 五者天豪。 六者天光。 是故。 大王。 当以法治。 莫以非法。 我今日身中有此功德。 应受人恭敬礼拜王白佛言。 如来功德应受人拜世尊告曰。 汝今云何言如来应受人礼拜王白佛言。 如来有六功德。 应得受人礼拜。 云何为六。 如来正法甚为和雅。 智者所修行。 是谓如来初功德。 可事.可敬复次。 如来圣众极为和顺。 法法成就。 戒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 所谓圣众者四双八辈。 此是如来圣众。 可敬.可贵。 世间之大福田。 是谓如来第二功德复次。 如来有四部之众。 所施行法皆习行之。 更不重受触扰如来。 是谓如来第三功德复次。 世尊。 我见刹利之姓.婆罗门.居士.沙门。 高才盖世。 皆来集论议。 我等当以此论往问如来。 设彼沙门瞿昙。 不报此论者。 则有缺也。 设当能报者。 我等当称其善。 是时。 四姓来至世尊所。 而问此论。 或有默然者。 尔时。 世尊与彼说法。 彼闻法已。 更不复问事。 况复欲论。 皆师事如来。 是第四功德复次。 诸六十二见。 欺诳世人。 不解正法。 由此致愚。 然如来能除此诸邪见业。 修其正见。 是谓第五如来功德复次。 众生身.口.意行恶。 彼若命终。 忆如来功德。 离三恶趣。 得生天上。 正使极恶之人。 得生天上。 是谓第六如来功德。 其有众生见如来者。 皆起恭敬之心。 而供养之世尊告曰。 善哉。 善哉。 大王。 乃能如来前作师子吼。 演如来功德。 是故。 大王。 常当兴心向于如来。 如是。 大王。 当作是学尔时。 世尊与王波斯匿说微妙之法。 使令欢喜。 是时。 大王闻佛说法已。 即从座起。 礼世尊足。 便退而去。 未久。 佛告比丘。 汝等当持此法供养。 善讽诵念。 所以然者。 此波斯匿王之所说也。 汝等亦当与四部众广演其义。 如是。 诸比丘。 当作是学尔时。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一一)闻如是一时。 佛在罗阅城加兰陀竹园所。 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尔时。 阿阇世王告群臣曰。 汝等速驾羽宝之车。 吾欲往见世尊是时。 群臣受王教敕。 即驾羽宝之车。 前白王言。 严驾已办。 王宜知时时。 王乘宝羽之车。 往至世尊所。 头面礼足。 在一面坐。 尔时。 阿阇世王白世尊言。 唯愿世尊受我请。 在罗阅城九十日夏坐尔时。 世尊默然受王请。 是时。 王见世尊默然受请。 即从座起。 头面礼足。 便退而去是时。 阿阇世王随时供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尔时。 毗舍离城鬼神兴盛。 人民死亡不可称计。 一日之中死者百数。 鬼神罗刹充满其中。 面目黄色。 或经三.四日而死者。 是时。 毗舍离人民恐惧。 皆集一处。 而共论议。 此大城中极为炽盛。 土人丰熟。 富乐无限。 如彼天宫释所住处。 然今日为此鬼神所害。 尽当死亡。 丘荒犹如山野。 谁能有此神德。 却此灾患是时。 人民各自相谓曰。 我等闻。 有沙门瞿昙。 所至到处。 众邪恶鬼不得娆近。 若当如来来至此者。 此诸鬼神各自驰散。 但今日世尊在此罗阅城住。 为阿阇世所供养。 将恐不来此间游化或复有作是说。 如来有大慈悲。 愍念众生。 遍观一切。 未度者使令得度。 不舍一切众生。 如母爱子。 设当有人请者。 如来便来。 阿阇世王终不留住。 谁能堪往至阿阇世王界。 而白世尊云。 我等城中今遭此困厄。 唯愿世尊慈愍屈顾尔时。 有大长者。 名曰最大。 集在彼众。 是时。 诸人语长者曰。 我等闻。 沙门瞿昙所至到处。 诸邪恶鬼无能害者。 若当如来至此间者。 便能除此灾患。 汝可往世尊所。 具白此意。 使此城廓永得存在是时。 长者默然从众人语。 即从座起。 往至家中。 到已。 办道路行具。 将诸人使往至世尊所。 头面礼足。 在一面坐尔时。 长者白世尊言。 毗舍离城中人民遇此灾患。 人民之类死亡者多。 计彼城中一日之内。 连车载尸。 动有百数。 唯愿世尊垂愍接度。 使余人拔择安处。 令得无为。 又闻。 世尊所至到处。 天.龙.鬼神不敢娆近。 愿垂屈顾。 至彼城中。 度彼人民。 安处无为世尊告曰。 我今已受罗阅城阿阇世王请。 诸佛世尊言无有二。 若当阿阇世王见听者。 如来当往最大长者白佛言。 此事甚难。 阿阇世王终不放如来使至彼国。 所以然者。 阿阇世王于我国土。 无有毫厘之善。 长夜求方便。 欲害彼民。 设当阿阇世王见我者。 即取我杀。 况复得陈此事。 若当闻彼国人民为鬼神所害者。 欢喜无量世尊告曰。 勿怀恐惧。 汝今往至王所。 而白此事言。 如来记前王身。 终无虚妄。 所言无二。 父王无咎而取害之。 当生阿鼻地狱中。 经历一劫。 然今日以离此罪。 改其过罪。 于如来法中。 信根成就。 缘此德本。 得灭此罪。 永无有余。 于今身命终当生拍毬地狱中。 于彼命终当生四天王上。 于彼命终生艳天上。 于艳天上命终生兜术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 复还以次来至四天王中。 大王当知。 二十劫中不堕恶趣。 恒在人中生。 最后受身。 以信坚固。 剃除须发。 着三法衣。 出家学道。 名曰除恶辟支佛。 彼王闻此语。 便当欢喜踊跃。 不能自胜。 亦当告汝作是语。 随汝所求要愿。 吾不违之是时。 长者白世尊言。 我今当持世尊威神至彼王所。 即从座起。 头面礼足。 往彼王所尔时。 阿阇世王与诸群臣在高殿上。 有所讲论。 是时。 大长者往至王前。 王遥见来。 语群臣曰。 若当此人今至此所。 汝等欲取何为。 或有作是说。 我等当取五兀之或言。 当枭其首阿阇世王言。 汝等催取杀之。 不须见吾是时。 长者闻此语已。 极怀恐惧。 寻时高声而作是语。 我是佛之所使王闻佛音已。 即下坐。 右膝着地。 向如来所。 问彼长者曰。 如来何所教敕长者报曰。 世尊记前圣王而无虚妄。 所吐言教。 终无有二。 如来言。 王取父王害之。 缘此罪本当入阿鼻地狱中。 经历一劫。 然复寻时改过于如来所。 今当生拍毬地狱中。 于彼命终当生四天王中。 展转生他化自在天中。 还复次来生四王天中。 二十劫中不堕三恶趣。 流转天.人之中。 最后受身。 以信坚固。 出家学道。 名曰除恶辟支佛。 出现于世王闻此语已。 欢喜踊跃。 不能自胜。 即告大长者曰。 汝今欲求何愿。 吾当与之长者白王。 所求愿者。 王勿见违阿阇世王告曰。 汝今但说欲求何愿。 吾不违之长者白王。 毗舍离城人民遇灾。 为鬼神所害。 不可称计。 如今罗刹鬼神极为暴虐。 唯愿大王听放世尊至彼世界。 令彼鬼神各各驰散。 所以然者。 我等曾闻。 若如来所至到处。 天.龙.鬼神不得其便。 唯愿大王听许世尊至彼国界王闻此语已。 便长叹息。 告长者曰。 此愿极大。 非常人之所及。 汝若当随吾求城廓.村落.国财.妻子。 吾不吝之。 我不虑汝。 当屈愿世尊。 然我先以许所求之愿。 今随汝意是时。 长者极怀欢喜。 即从座起。 辞退而去。 往至世尊所言。 阿阇世王以许放世尊诣彼国界世尊告曰。 汝并在前。 如来自当知时是时。 长者头面礼足。 绕佛三匝。 便退而去是时。 世尊清旦将诸比丘众。 前后围绕出迦兰陀竹园所。 往诣毗舍离城。 尔时。 阿阇世王在高楼上。 及将持盖一人。 尔时。 王遥见世尊向彼国界。 便自叹息告左右曰。 我等为此长者所欺。 我今复用活为。 乃使如来出此国界是时。 阿阇世王持五百盖。 往送世尊。 恐有尘坋身。 罗阅城中复有五百宝盖从如来后。 是时。 释提桓因知世尊心中所念。 复以五百宝盖在虚空中。 恐有尘土坋如来身。 及诸河神复持五百宝盖在虚空中。 是时。 毗舍离城人民之类闻世尊今当入城。 复持五百宝盖。 前迎世尊。 尔时。 有二千五百宝盖悬在空中尔时。 世尊见此盖已。 即时便笑。 此是诸佛世尊常法。 设如来笑时。 口中便有五色光出.青.黄.白.黑.赤侍者阿难见此光明。 作此思惟。 此是何缘。 设世尊笑必有因缘。 事不唐尔。 是时。 阿难长跪叉手。 白世尊言。 如来终不妄笑。 笑必当有缘世尊告曰。 汝今见此二千五百宝盖供养如来乎阿难白佛。 唯然。 见之世尊告曰。 若如来不出家学道者。 当二千五百世作转轮圣王。 治化人民。 以如来出家学道。 更不受此宝盖阿难当知。 过去久远。 有王名善化治。 在蜜絺罗国。 以法治化。 接纳有方。 统此阎浮里地。 靡不从令者。 尔时。 彼王有八万四千夫人婇女。 皆是刹利种姓。 第一夫人名曰日光。 亦无儿息继嗣者是时。 彼王便作是念。 我今统此阎浮里地。 然今无有儿息。 便向诸山神.树神.天地神明求有儿息。 又未经数日之中。 夫人怀妊。 是时。 日光夫人白王言。 大王当知。 我今觉知有娠。 宜自将护。 复经八.九月。 生一男儿。 颜貌端政。 面如桃华色。 夫人见已。 极怀欢喜。 往视天王。 王见欢喜踊跃。 不能自胜。 及八万四千夫人。 见生太子。 亦各欢喜是时。 国王召诸群臣国师.道士。 使瞻相之。 又与立字使世称传。 尔时。 相师前白王言。 今生太子极为端政。 与世有异。 其有见者。 莫不爱念。 今当立名爱念。 自已立字竟。 各还所在。 是时。 国王爱念太子。 未曾离目。 即与太子起三时讲堂。 复以婇女充满其中。 与王太子共相娱乐尔时。 太子便作是念。 此中婇女。 颇有常存不离世间。 亦不变易。 然观彼众中。 尽皆无常。 无有常存于世者。 悉是幻伪。 无有真实。 使人民之类染着爱乐。 皆不知远离之。 我今复用此为。 可舍而学道。 是时。 爱念太子即以其日。 剃除须发。 着三法衣。 出家学道。 寻即其夜。 断诸结缚。 思惟有习之法。 皆是磨灭。 成辟支佛。 成佛已。 便说此偈欲者无常法  变易无实定知此为大患  独游不与俱是时。 辟支佛说此偈已。 即飞在虚空。 绕彼蜜絺罗城三匝是时。 国王在高殿上。 及诸宫人共相娱乐。 见辟支佛绕城三匝。 极怀欢喜。 不能自胜。 我今太子。 腾在虚空。 如彼飞鸟。 又不知成辟支佛。 而告之曰。 儿。 今来下至此殿上。 与吾共相娱乐。 是时。 阿难。 彼辟支佛寻下殿上。 欲度父母故。 时王语曰。 太子。 今日何为着此婇女衣。 又剃须发。 与人有异。 辟支佛报曰。 子今所著甚为奇雅。 非常人之所习。 时王报曰。 何缘更不至宫中。 辟支佛言。 自今已后。 不复习欲。 亦不乐此五欲之中。 时王语言。 设不乐此五欲中者。 在吾后园中住尔时。 国王即自至园中。 造立屋舍。 是时。 辟支佛欲度父母故。 便住彼园馆中受王供养。 经历数时。 便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 王取舍利而耶维之。 于彼处立大神祠。 是王复以余日往至园中观看。 见彼神寺。 雕落坏败。 见已便作是念。 此是我儿神寺。 今以雕坏。 是时。 国王即以己盖。 覆彼神寺上。 皆由爱心未尽是故。 阿难。 莫作是观。 尔时善化王者。 即我身是。 时。 以儿故。 以一盖覆寺上。 缘此德本。 流转天.人之间。 数百千变为转轮圣王。 或为帝释.梵天。 我尔时不知是辟支佛。 设我知是辟支佛者。 其德不可称量。 若如来不成无上正真道者。 更二千五百变作转轮圣王。 治化天下。 以成道故。 今有此二千五百盖。 自然应现。 是谓。 阿难。 缘此因缘。 如来笑耳。 承事诸佛。 功德乃尔不可称计。 是故。 阿难。 当求方便。 供养诸佛世尊。 如是。 阿难。 当作是学是时。 世尊将诸比丘众。 往诣毗舍离城。 住城门中。 便说此偈今以成如来  世间最第一持此至诚语  毗舍离无他复以至诚法  得至涅槃界持此至诚语  毗舍离无他复以至诚僧  贤圣众第一持此至诚语  毗舍离无他二足获安隐  四足亦复然行道亦吉祥  来者亦复然昼夜获安隐  无有触娆者持此至诚语  使毗舍无他如来说此语已。 是时罗刹.鬼神各自驰走。 不安其所。 更不复入毗舍离城。 诸有疾病之人各得除愈尔时。 世尊游在猕猴池侧。 国土人民承事供养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 随其贵贱。 各来饭佛及比丘僧。 亦受八关斋。 不失时节。 是时。 毗舍离城内。 有六师在彼游化。 所谓六师者。 不兰迦叶.阿夷专.瞿耶楼.波休迦栴.先比卢持.尼揵子等。 是时。 六师集在一处。 而作是说。 此沙门瞿昙住此毗舍离城。 为人民所供养。 然我等不为人民所供养。 我等可往与彼论议。 何者得胜。 何者不如不兰迦叶曰。 诸有沙门.婆罗门不受他语。 方便致诘。 此非沙门.婆罗门之法。 然此瞿昙沙门不受他语。 方便致难。 我等那得与彼论议阿夷专言。 无施.无受。 亦无与者。 亦无今世.后世众生之类。 亦无善恶之报瞿耶楼说曰。 在恒水侧杀害人民不可称计。 积肉成山。 在恒水左。 作诸功德。 缘此都无善恶之报彼休迦栴言。 正使在恒水左。 布施.持戒。 随时供给不令有乏。 亦复无此福报先比卢持言。 无有言语。 亦无言语之报。 唯默然快乐尼揵子曰。 有言语。 亦有言语之报。 沙门瞿昙亦是人。 我亦是人。 瞿昙有所知。 我等亦有所知。 沙门瞿昙有神足。 我亦有神足。 若彼沙门现一神足。 我等当现二神足。 彼现二神足。 我现四神足。 彼现四。 我现八。 彼现八。 我现十六。 彼现十六。 我现三十二。 恒使增多。 终不为彼屈。 足得与角力。 设彼不受我等论者。 即是彼之咎。 人民闻已。 不复供养。 我等便得供养如是。 时有比丘尼闻此语云。 六师集在一处。 生此论本。 沙门瞿昙不受人论。 我等足得胜。 是时。 输卢尼比丘尼飞在虚空。 向彼六师。 而说此偈我师无等伦  最尊无过者是彼尊弟子  名曰输卢尼汝设有境界  便与我论议我当事事报  如师子掩鹿且舍我尊师  本无如来者我今比丘尼  足能降外道是比丘尼说此语已。 六师尚不能仰视颜色。 况与论议是时。 毗舍离城人民之类。 遥见比丘尼在虚空中。 共六师而论议。 然六师不能报之。 各各称庆。 欢喜无量。 六师今日屈折于彼是时。 六师极怀愁忧。 出毗舍离城而去。 更不入城是时。 众多比丘闻输卢比丘尼与六师共论而得胜。 闻已。 至世尊所。 头面礼足。 以此因缘。 具白世尊。 世尊告诸比丘。 输卢比丘尼有大神足。 有大威神。 智慧多闻。 我长夜恒生此念。 更无有能与六师共论。 唯有如来及此比丘尼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汝等颇见余比丘尼能降伏外道如此比丘尼乎诸比丘对曰。 不也。 世尊世尊告曰。 诸比丘。 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尼能降伏外道。 所谓输卢比丘尼是尔时。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一二)闻如是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有六细滑更乐入。 云何为六。 所谓眼.耳.鼻.舌.身.意入。 是谓六入。 凡夫之人。 若眼见色。 便起染着之心。 不能舍离。 彼以见色。 极起爱着。 流转生死。 无有解时。 六情亦复如是。 起染着想。 意不能舍离。 由是流转。 无有解时若世尊贤圣弟子眼见色已。 不起染着。 无有污心。 即能分别此眼是无常之法。 苦.空.非身之法。 六情亦复如是。 不起染污心。 分别此六情无常.苦.空.非身之法。 当思惟此时。 便获二果。 于现法中得阿那含.若阿罗汉。 犹如有人极饥。 欲修治谷麦。 扬治令净而取食之。 除去饥渴。 贤圣弟子亦复如是。 于此六情。 思惟污露不净。 即成道迹。 入无余涅槃界。 是故。 比丘。 当求方便。 灭此六情。 如是。 诸比丘。 当作是学尔时。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发布时间:2025-09-27 10:41:42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