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四种犯了戒,又好像没有犯戒的情形 内容: ●禽兽饥饿报 摘自宣化上人地藏经浅释人受戒后,就不应该破戒,应该要守戒。 怎么叫把戒破了呢? 就是你明知故犯。 以前你不知道,做了错事,这还可以原谅。 要是你知道了,还做错,这罪业可就重了。 你已受不杀生的戒,又去杀生,这就犯了杀戒。 你受不偷盗戒,又去偷盗,这又犯盗戒了。 你受不邪淫戒,又去邪淫,这也犯了戒。 你受不妄语戒,又打妄语,这也犯了戒。 你受不饮酒戒,又去饮酒,这也犯了戒。 这些是在表面上看来,人人都知道是犯戒了。 但还有一般人不了解的情形,就是你犯戒,还好像不犯的样子,虽然别人不知道,但这也已经犯戒了。 所以犯戒有有形的,有无形的,有形的犯戒,一般人都看得见。 无形的,在佛法里头,认为是犯戒了,在一般人是不知道的。 这里有四种犯了戒,又好像没有犯戒的情形:(一)就是这个比丘(尼)能受持禁戒,能守着戒法,并且也还能完全去实行。 可是唯独怎么样呢? 他在持戒里边,有一个我相。 还有一个,我能受戒,我能持戒,我能守戒的相。 总有一个“我”。 因为他有这个“我”在里边,这就是执著,虽然他没有犯戒,可是已经是没有守住真正的戒了。 真正守戒,是你不知道你是个守戒的人,是你要不觉得你自己比旁人清高。 (二)就是他能诵持经律,又能守护戒法,可是他对于这个“身见”,不动不离。 总不肯离开这个身见,总是有一个身见。 他总说他这个身体,不说“我”,但却执著他这个身体。 怎么样执著这个身体呢? 他不肯将身体改变,不肯改变他那个老样子。 譬如欢喜懈怠,就总是懈怠。 欢喜懒惰,就总是懒惰。 总是不想叫这个身体辛苦一点,总为这个身体做打算,这叫身见。 这是第二种,虽然他守护戒律好像没有犯,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守住戒律。 (三)就是他能实行十二头陀行。 “头陀”是梵语,译为“抖擞精神”,就是振作精神,不睡也不饿,打起精神来和懒惰斗争,这是抖擞精神,不懒惰。 想要睡觉吗? 我坐这儿打坐。 你要吃饭吗? 我连水都不喝。 就是这样行十二头陀行,但是他没有得到诸法空相的境界,不知道人空、法空,而认为一切法都是有的。 所以看起来好像守戒,实际上他守戒的功夫不圆满。 (四)他对于一切众生都有一种慈悲心,可是他要是听见诸法,这一切法相,法本无生——本来没有所生的,也没有灭,他听见这一种的法,心里就惊怖了。 以上所说这四种,虽然好像没有犯戒,实际上也没有守住戒。 斋,是不吃肉。 犯斋,就是吃肉。 不单吃肉是犯斋,就是非时食也是犯斋。 怎么叫非时食? 好像发愿过午不食,而你在过午又吃了,这叫非时食。 这非时食,也是犯盗,因为你说是过午不食,说完了又吃,这叫犯盗戒。 已犯一个过午不食戒,又犯一个盗戒,人家问你吃东西了没有,你在说:“哦! 我没有吃! ”这又犯了一个打妄语的戒。 所以一共犯了三种戒。 如果有人给你东西吃,这个人也犯同样的戒,也犯同样的罪。 所以佛说:这非佛弟子,非吾弟子。 犯戒的人和什么一样呢? 和鹗鸟一样,发出一种鹗声,人听见这鹗声都很奇怪的。 又像饿鬼吃粪一样,因为业力的关系,饿鬼他没有东西吃,只好去吃粪。 所以这破戒犯斋的人,是人里边最贫贱的一等,而将来一定还会遭受禽兽、畜生这种的果报。 所以地藏王菩萨若是遇到破戒犯斋的人,就说“禽兽饥饿报”,说你破戒犯斋,来生就会做禽兽,总也没有东西吃。   发布时间:2025-10-06 09:09:4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5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