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徐恒志: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眉注 内容: 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眉注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徐恒志 注许洪亮编录说明:经中括号内黑体字为徐老眉注,下划线为徐老所划。 一、释名法喻为名。 二、显体实相为体。 三、明宗慧照无住。 四、力用破我灭罪。 五、教相至极圆顿教。 [金刚,坚(体)利(用),明(相)。 般若五种不翻之一。 1、秘密不翻;2、含多义不翻(如薄伽梵、大义);3、此方无(如阎浮树);4、顺古不翻,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5、生善不翻(般若常存梵音)。 鸠摩罗什大师,译为童寿,幼年有寿者之德,十二岁大彻大悟。 经,修多罗,译为契经,贯摄常法经。 姚秦,晋朝后符秦(前秦),别于符坚之秦朝,曰姚秦(后秦)。 姚兴。 ]法会因由分第一[梁武帝之子昭明太子所分] [证信序六成就,信、闻、时、主、处、众。 ]如[不变(信)]是[无非(闻)]我闻,一时[时],佛[主]在舍卫国[舍卫国,波斯匿王京都,译为丰德和闻物。 ]祗树给孤独园[处][舍卫国祗陀太子树、须达多长者园,此园作佛讲经处。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众]。 [怖魔、乞士、破恶,大比丘即是回小向大的比丘。 众即和合众,身、口、意、戒、见、利名事和,六和僧。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五衣,作务衣。 七衣,入众衣。 大衣,僧伽梨,讲经,乞食穿。 ]持钵,入舍卫大城[舍卫国京都]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显实相理体和观照妙用,合之,穿衣吃饭即文字相(三般若)]善现启请分第二[二八,生信。 九十六,开解。 十七二十三,起修。 ][从第二分到第八分是生信,到第六分就生起清净信心。 ]时,长老须菩提[空生(生时七宝空),善吉、善现,青龙陀如来再来。 ]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印度以右为上]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已发菩提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问二大问题][应该怎样使真心安住,与十七分既应无所住后,那么怎样是应住,怎样才能降伏妄心。 二者意义深浅不同。 一是教下手,一是解义趣之后住心无住、降心离相。 ]佛言:善哉,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加护怀念]诸菩萨,善付嘱[付与、叮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 愿乐欲闻。 大乘正宗分第三[降心、离相,离相度生即能降伏其心(妄心)。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色界]、若无色[空无边处];若有想[识无边处]、若无想[无所有处]、若非有想非无想[非想、非非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离相度生,不住能度、所度。 众生本有佛性,自性自度。 ]。 何以故? 须菩提!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我相能度,人相所度,能度、所度众生不一,众生相;执著不舍,寿者相。 一发嗔心,即具四相,以我为主。 ]妙行无住分第四[住心、无住]复次,须菩提! 菩萨于法[即一切法六尘],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无住行施,即能安住真心。 ][降伏妄心即安住真心。 二而不二。 ]须菩提! 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 于意云何? 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 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须菩提! 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如理实见分第五[丈六金身三十二相]须菩提! 于意云何? 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 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凡所有相上二句是一念不生,下二句是了了分明。 上二句是空,下二句是有。 ]正信希有分第六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初五百年解脱坚固,二五百年禅定坚固,三五百年多闻坚固,四五百年塔寺坚固,五五百年斗诤坚固。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即一万年中的第一个五百岁,一万二千年中的后一个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 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持戒修福为大乘佛法基础。 若偏执空理,成恶取空。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众多人相法相的差别叫众生相。 执著寿命叫寿者相。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我空、法空、空空]。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我、法,执四相(法包括我、法二相,非法即空。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无得无说分第七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如来说法应病与药,不可执著]、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非有法、非空法][ 不可执著、非有非空]。 所以者何?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同依无为法,但有修证差别。 ][三贤十圣虽有差别,却同依无为法而修。 ]依法出生分第八[第一次校量持经的功德]须菩提! 于意云何? 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何以故? 是福德[福德] [是世间福德,非无相的出世间福德本性。 ]即非福德性[出世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何以故? 须菩提!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文字般若出生诸佛]。 须菩提!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法尚应舍,不能执著。 ]一相无相分第九[按俗谛有迷悟凡圣,按真谛一切皆空。 ]须菩提! 于意云何? 须陀洹[名为入流,断三界见惑尽]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对六尘不起分别,而无所入。 ],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 于意云何? 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斯陀含名一往来[心不分别,一往来之相。 ],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 于意云何? 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阿那含名为不来[不起不来的分别心],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 于意云何? 阿罗汉[无生、杀贼、应供] [前面是小乘分位之果,阿罗汉近于佛的觉道]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世尊! 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世尊! 佛说我得无诤[互说是非即诤论]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欲者,欲望。 ]阿罗汉。 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 世尊! 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 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阿兰那行译无喧行,也即寂静行。 ]庄严净土分第十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 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 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授记成佛离相无所得]须菩提! 于意云何? 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 何以故?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 [庄严是俗谛,即非庄严是真谛是名庄严是中谛。 ]是故须菩提!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虚空未碎,仍该吃棒。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则清净心生。 ][不偏有空;有,六度万行。 不偏空有。 ]须菩提! 譬如有人,身[报身]如须弥山王[身如须弥山王,即报身。 ][高八万四千由旬],于意云何? 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 何以故? 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非身、大身均指法身。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第二次校量持经的功德]须菩提! 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 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 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复次,须菩提! 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塔庙在印度即寺],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须菩提! 当知是人成就最上[法身]第一[报身]希有[化身]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及也]尊重弟子[如来可尊可重之弟子。 ]。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第三次校量持经的功德]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依名去忆,去信受,去奉行。 ]所以者何? 须菩提! 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 是名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如来无所说。 [要当下离相,生无住妙慧、妙行。 ]须菩提! 于意云何?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 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因缘假相,本无自体。 ][ 因缘生灭,不住世界之相。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 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从依报到正报,三十二相,亦因缘生法。 ]须菩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从第九到十六分,是开解深解义趣。 但到十三分本意已说完。 来作总结。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 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世尊!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 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实相非相,当体即空。 便名实相。 ]世尊! 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 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所以者何? 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何以故? 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禅宗见性即名成佛][离一切相,即名为诸佛。 此人虽未成佛,所悟之理与佛不别。 ]佛告须菩提:如是! 如是!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何以故? 须菩提! 如来说第一波罗蜜[由般若引六度故曰第一],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以般若引五度,随立随扫,可以空假中释之。 ]须菩提! 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何以故? 须菩提! 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能所双亡,三轮体空。 ]须菩提! 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仙人仍指学佛人。 佛未出世尊称为仙人。 ],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发起:顺事发心,开发:缘理发心。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无所住心是什么心? 心若执著,即非真心。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平等行施]须菩提! 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众生相亦是因缘生法。 ]须菩提!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不差别、不自相矛盾。 ]。 须菩提! 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无实不住有,无虚不住空。 真空妙有含融无碍。 ][无实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虚 一切法皆是佛法。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 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为即得。 ]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第四次校量]须菩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 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秤]量[斗]、无边功德。 [三种皆大数。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通、别教(二谛)][ 发大乘,即权教大乘始教(包括空宗、相宗。 )],为发最上乘者说[圆教(三谛)加中道第一义谛。 ][ 发最上乘,即实教大乘,通于终顿、圆。 ]。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印度十大数之名:一、阿僧祗,二、无量,三、无边,四、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量、不可思、不可说。 ]功德。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须菩提! 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小法尚有法执四相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四相是所见,四见是能见。 ]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 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无端、非天、与帝释斗之神],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舍利宝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第五次校量]复次,须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重罪轻报],当得[当得,即当来要得到。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须菩提! 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当信佛语不虚,义理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从此以下讲起修,到二十三分是为止。 ][第十七分到二十五分是深解义趣后开始起修。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善男信女,已经开悟的善男子、善女人。 ]云何应住? 云何降伏其心? [问题相同,深浅不同,前是去心外境界相,此是去心内执著相四见。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 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此处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前是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前是空所度众生相,此是空内心执著相。 ]何以故? 须菩提!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所以者何? 须菩提! 实无有法[实无有法,一切法当体即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 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法可得才是真得,才能舍离法执。 ]佛言:如是! 如是! 须菩提! 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何以故?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法身如来,与一切诸法圆融无碍,性相不二,器即是金。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法即金器,如即黄金,诸法随缘,而真如不动。 诸法即法身。 ]须菩提! 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非有]无虚[非空]。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不离自性]。 [无实即空,无虚即有。 无实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虚 一切法皆是佛法。 (一切法悟后皆成妙有)]须菩提!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提! 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 如来说:人身长大[人身长大,是报身。 ],则为非大身[非大身指法身,报身不能执著,执著报身就有大小。 ],是名大身[非大非小之法身,才名大身]。 须菩提! 菩萨亦如是。 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何以故? 须菩提! 实无有法,名为菩萨。 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须菩提! 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 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六度法当体即空,远离我法二执。 ]须菩提!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无我无法叫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 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 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 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 如来有法眼。 [法眼见到差别相,慧眼见到是我空理。 前是菩萨眼。 后是二乘眼。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 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 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何以故?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生灭无常皆为非心。 三际求心心不有,心不有处妄缘无,妄缘无处即菩提,生死涅槃本平等。 ]所以者何? 须菩提!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须菩提! 于意云何? 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非校量之文,重在说明以是因缘。 ]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 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 若福德有实[有实数可计],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福德无相],如来说得福德多。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须菩提! 于意云何? 佛可以具足色身[具足意为完全圆满,指报身。 ][具足色身此处指报身佛,]见不? 不也,世尊! 如来[法身]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何以故? 如来说:具足色身[法身无不相],即非具足色身[法身无相],是名具足色身[无相不相之中道。 ]。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报身亦是因缘生法,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 ]不也,世尊! 如来[指法身]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何以故? 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是名诸相具足。 [前面可以身相见如来否 指应化身。 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否 亦是指应化身。 ][ 具足色身是报身,总相。 具足诸相是别相,是诸相的随形好。 如头上肉髻,就有无量相,无量好。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须菩提! 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 莫作是念,何以故?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须菩提! 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若着法相非真说法。 不执著说法相。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 彼非众生[已生信心非是众生],非不众生[仍是凡夫,故非不众生。 ]。 何以故? 须菩提! 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菩萨发心非众生],是名众生 [报身仍是凡夫,名众生。 ][能生信心已非众生,但果报仍在凡夫,彼非众生,非不众生,故曰众生。 众生者发心是菩萨,故曰非众生,果报是凡夫,故曰是名众生。 ] 。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 须菩提! 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得果无住,若有法相未空,未得菩提。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复次,须菩提!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成佛不高,众生不下,理体平等,人人具有。 ]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起修之文,故曰修一切善法。 ],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无相修善,即得菩提。 一切善法即六度万行。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第六次校量][前面用校量办法共五次:一、⑻分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作布施;二、⑾分以沙等恒河沙之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作布施;三、⒀分以恒河沙数身命作布施;四、⒂分每日三分以恒河沙数相等的身命布施,如是乃至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五、⒃分佛以因位来比较,他亲近过八万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此分(24分)是第六次校量,只用三千大千世界里所有须弥山王的七宝布施。 照理本应越比越多,现反而减少,是华严所说发心究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先心难。 开悟后的修行水顺风顺,功德任运现前。 校量在三十二分还有一次,共七次,这次是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与乃至持诵四句偈作比较。 ]须菩提! 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须菩提! 于意云何? 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 须菩提! 莫作是念。 何以故? 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众生性空,缘生缘灭,当体即空。 ]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 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不执于我]须菩提! 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须菩提! 于意云何? 可以三十二相观[观者,观想。 曾教二乘观佛三十二相,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今说离相法。 (在《观经》第八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 如是! 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 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飞行空中,领四洲,转轮宝降伏四方。 ]则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六尘不能见佛]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须菩提! 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偏空,诸法断灭。 ]须菩提! 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 莫作是念! 何以故?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不说断灭相、断灭见。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须菩提! 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无我:人无我,法无我。 得成于忍即证果。 生忍:即众生忍,忍侮辱。 法忍:寒热饥渴。 无生法忍,是真知不动的无生忍力。 ] 何以故? 须菩提! 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 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须菩提! 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 何以故?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法身无来去之相。 ]一合相理分第三十须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 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何以故? 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 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世尊! 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 何以故? 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不二不散]。 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可分可散],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 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 [合而为一之相,可分可散。 非可定说是一合相;至于一合的实相之体,非空非有,亦不可言说。 ] ,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凡夫执世间、身体、实相为实有。 ][因缘生灭,并无实体。 世界微尘并非实有其体,不应执著,唯心所变,唯识所现。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总结不但离四相,亦应离四见。 此即降伏其心。 ]须菩提! 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 于意云何? 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不也,世尊! 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何以故? 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信解即信分解分,修即无修,故不生诸相。 ],不生法相。 [修即无修]须菩提! 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总结怎样降伏妄心,不生心动念,不执心外四相,亦不执心内四相。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总结怎样安住真心,第七次校量。 ]须菩提! 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虽是无住行施之人,但不曾为人演说此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不取我相、法相、空相。 ]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怖魔、乞士、破恶]、比丘尼、优婆塞[近事男、清信士]、优婆夷[近事女、清信女] [受五戒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发布时间:2025-10-10 13:39:1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5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