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359 西岩了慧禅师悟道因缘 内容: 西岩了慧禅师悟道因缘庆元(治所在今浙江龙泉)天童西岩了慧禅师,径山无准师范禅师之法嗣,俗姓罗,蓬州(今四川蓬安)人。 了慧禅师夙根深厚,稚幼之时,每与群儿戏,必集沙为佛塔。 长大后,即辞亲出家。 后出关,投无准师范禅师座下参学。 初礼无准师范禅师,了慧禅师便自陈来历。 师范禅师听后,便呵斥道:“熟睡去! ”了慧禅师退出后,遂立志精勤用功,晨昏不怠。 因为了慧禅师举止得体,聪颖灵活,善于言谈,不久,师范禅师便令他充当不□务侍者(丛林中侍者的一种,住在侍者寮,但不负普通侍者的职责,主要任务是接待上层来访人士,陪他们谈话或入室参礼)。 一日,师范禅师对了慧禅师道:“觑不透处,只在鼻尖头,道不著处,不离唇皮上,讨之则千里万里。 ”[师范禅师的这句话,跟临济禅师的下面这段开示,意趣完全相同:“道流! 心法无形,通贯十方,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 本是一精明,分为六和合。 一心既无,随处解脱。 山僧与么说。 意在什么处? 只为道流一切驰求心不能歇”。 “你若欲得生死去住脱著自由,即今识取听法底人,无形无相,无根无本,无住处,活泼泼地。 应是万种施设,用处只是无处。 所以觅著转远,求之转乖,号之为秘密”。 道就在我们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若向外驰求,转求转远,若放下驰求心,一念回光,当下即是。 ]了慧禅师一听,恍然有省,便大声道:“将谓有多少(我以为佛法有多少,原来无多子)! ”了慧禅师悟道后,继续留在师范禅师座下。 后师范禅师移住育王,了慧禅师亦随往执侍,朝夕请益不倦,尽得其旨。 后来,师范禅师又移住径山,了慧禅师亦奉命分座说法。 从此以后,了慧禅师声动丛林,前来参请者络绎不绝。 后开法于天童西岩定慧寺。 了慧禅师曾于灵隐画廊壁上,题诗云:“幸是十方无壁落,谁将五色画虚空。 善财眼里生华翳,去却一重又一重。 道不属修,若言修得,即落生灭。 若言不修,又同凡夫。 这里最关键处,是要树立正见。 何谓正见? 永嘉大师云:“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然自性天真佛。 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光泡虚出没。 ”有了这样的正见,始知生死涅盘,等同空花,修而不修,不修而修。 了慧禅师这首诗的意旨,莫非如此? 发布时间:2025-10-11 11:38:5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5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