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观辉居士: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 第三十章 圆通本根四 地火水风空识 内容: 第三十章 圆通本根四 地火水风空识内容提要:乌刍瑟摩谛观暖触流通无碍。 持地菩萨持平心地离一切尘。 月光童子谛观水性悟得通达。 琉璃光法王子观风无依悟得菩提。 虚空藏菩萨观空无边妙力圆明。 弥勒菩萨诸法唯识证圆成实。 一 谛观暖触流通无碍原文乌刍瑟摩1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 有佛出世,名曰空王。 说多淫人,成猛火聚。 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 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 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 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 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注】1 乌刍瑟摩 即火头金刚。 白话解乌刍瑟摩在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对佛说:想起很久很久之前,我的淫欲心很盛。 那时有佛出世,佛名叫空王。 空王对我说,多淫之人,必定有猛火聚。 空王教我观察全身百骸四肢种种冷暖气的变化。 凝神内守,把多淫的心化成智慧之火。 此后,诸佛都叫我的名字做火头。 我以火光三昧之力成阿罗汉,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时,我作大力士,降魔伏怨。 佛问从何悟得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见流通无碍,灭尽诸漏,便觉身中生起大宝焰,得无上觉,是为第一。 二 持平心地离一切尘原文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 我为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 或作桥梁。 或负沙土。 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 或有众生于阛阓处,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 毗舍浮佛现在世时,世多饥荒。 我为负人,无问远近,唯取一钱。 或有车牛被于泥溺,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恼。 (白云按:真正为人民造福的人民公仆,大概是持地菩萨的化身吧! )白话解持地菩萨从座起身,顶礼佛足对佛说:我想起从前,普光如来出现于世的时候,我是比丘。 我经常在一切道路要津以及山地险隘,凡有妨碍车马行人通行之处,我或者修造桥梁,或者搬运沙土,填平道路。 经历无量佛出世,我都不辞辛苦,从不间断。 或有人在街市中要搬运东西,我即前往帮忙,搬到处后,放下便行,从来不取报酬。 当自在佛现世之时,世间常闹饥荒,我背负逃荒中的老弱病残,不问路途远近,我只收一文钱。 或有车有牛陷于泥坑,我以神力帮其推轮,使得脱离困境。 原文时国大王延佛设斋。 我于尔时平地待佛。 毗舍1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 我即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 微尘自性,不相触摩。 乃至刀兵亦无所触。 我于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 回心今入菩萨位中。 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吴兴曰:身夹微尘乃至兵刀者,以次皆是大地大所造之色,即因缘所生法也。 微尘无差,空也;自性不触,中也;三谛具足,非如来藏乎? 悟无生忍,乃分证法身,而权取小果,故以无生忍简之。 搓自度,后化他,是谓回心也。 )[注]1 毗舍意为遍一切自在。 白话解当时的国王,设斋请佛,我平整道路,待佛光临。 遍处自在佛为我摩顶,嘱我要平心地,平了心地,世界一切地都平了。 我心即时开悟,见我身中的微尘与造成世界的所有微尘,毫无差别。 微尘自性,互相之间没有冲突,我身与刀剑等兵器,各不留碍。 我于诸法性,悟得无生忍,成阿罗汉。 回心世间,今入菩萨位中,听受诸如来宣示妙莲花佛知见,我先证明,位居菩萨上首。 佛问从何悟得圆通,我谛观自身和器界二尘,毫无差别,都是如来藏的作用。 起心便见妄尘,尘销智圆,便得圆明智慧,成无上道,是为第一。 三 谛观水性悟得通达原文月光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 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入三摩提。 观于身中,水性无夺。 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复,水性一同。 见水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刹诸香水海1,等无差别。 我于是时,初成此观。 但见其水未得无身。 当为比丘,室中安禅。 我有弟子,窥窗观室,唯见清水遍在室中,了无所见。 童稚无知,取一瓦砾投于水内,激水作声,顾盼而去。 我出定后,顿觉心痛。 如舍利弗遭违害鬼。 (资中曰:观自身水,观成浮幢王刹诸香水海。 初成此观,但见其水者,此定果色,随心所变,如观十遍处,入定则有,出定则无。 不同业果色,其业同感,不造世业,方得清净。 十遍处折服,黄白赤青地水火风空识此十中,一切处皆有。 如作青想,一切处皆青也。 )【注】1 世界外浮幢王刹香水海 传说世界外有很大的莲花,莲花生出香水,而成无数香水海。 因为不属于三界所有,所以说那儿是世界外浮幢王刹。 白话解月光童子从座起身,顶礼佛足对佛说:我回想很久很久以前,有佛出世,佛的名字叫水天,水天佛教菩萨们修习水观,从观水性入三摩提。 观察自己身中的水性各不凌夺,观察涕唾、乃至津液、精血以及大小便溺,在身中反复变化,都是同样的水性。 身中的各种水及此世界外浮幢王刹香水海的水,其水性等无差别。 想起我初成水观之时,未得空寂,只见有水,未得忘身。 一次,我在静室为比丘安禅。 我的一名弟子从窗口窥视,见满室都是清水,室中人物,他都见不到。 他由于无知,拿一块瓦砾投入水中,发出响声,看一下便走了。 我出定后,突然觉得心痛,像舍利弗被鬼打头一样。 原文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将无退失? 尔时童子捷来我前,说如上事。 我则告言: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中,除去瓦砾。 童子奉教。 后入定时,还复见水,瓦砾宛然,开门除出。 我后出定,身质如初。 逢无量佛,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方得亡身。 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 今于如来得童真名,预菩萨会。 佛问圆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 (吴兴曰:按《智论》明,诸圣人皆有身苦,如舍利弗有风病,毕陵伽患眼痛。 今言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者,此是过去取小果,离分段苦缘,由无明尚在,是故出定不知苦缘。 要待亡变易身,身中水性才与香水海性同合。 )白话解我心中思忖,现在我已修得阿罗汉,早与疾病无缘,怎么今日突然心痛,是功德退转了? 这时,弟子来告诉我,他投瓦砾入水之事。 我对他说:如果再次见水,便即开门入水里拿掉那块瓦砾。 弟子照办了,在我下次入定时,他再见到水,那瓦砾宛然在水里。 便开门拿掉了。 待我出定,体质完好如初。 及后又经无量佛点化,直至遇到山海自在如来,我才证得忘身,我身内诸水,与十方界所有香水海的水性,合于真空,无二无别。 今时如来称我为童真,邀我参加菩萨会。 佛问从何悟得圆通,我观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修得完满菩提,是为第一。 四 观风无依悟得菩提原文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恒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声。 开示菩萨本觉妙明。 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 我于尔时,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 我时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 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 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1内,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蚋,啾啾乱鸣,于分寸中鼓发狂闹。 (吴兴曰:琉璃光观界观世观身观心,迁流运止,悉为风力,故曰诸动无二。 由是觉了大千群动,皆即狂劳,犹百蚊蚋鼓于方寸耳。 既了狂劳,乃见不动佛也。 即动而不动,故身心无碍也。 )【注】1 三千大千世界 东南西北四部洲, 一日, 一月,欲界天, 色界初禅天, 合为一小世界; 一千个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小千世界包括二禅天;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中千世界包括三禅天;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包括四禅天。 因为大千世界含有小千、中千、大千,所以名为三千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只包含天道中的欲界天、色界天,未包含无色界天,更未及菩萨地和佛地。 白话解琉璃光法王子从座起身,顶礼佛足对佛说:我回想很久很久以前,有佛出世,佛名无量声。 无量声佛向菩萨开示本觉妙明之理,让菩萨内观自身,外察世界,都是妄缘风力所转。 我那时观察到十方界相对安处各位,观察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流动而有春夏秋冬四时变化,观察自身呼吸血脉流通有动有止,观察自心妄念妄识生灭,各种运动变化无二,等无差别。 我那时悟得诸般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所见十方微尘数颠倒众生,都是心中虚妄之相。 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任一世界内的所有众生,好像是装在一只容器中的蚊蚋,啾啾乱叫,不过分寸之地,狂飞乱闹。 原文逢佛未几,得无生忍。 尔时心开,乃见东方不动佛国1,为法王子,事十方佛。 身心发光,洞彻无碍。 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提,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斯为第一。 【注】1 东方不动佛国 佛教把佛理形象化,绘有五佛图。 东方为不动佛,表示大圆镜智;南方为宝生佛,表示平等性智;西方为阿弥陀佛,表示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表示成所作智;中央毗卢遮那佛,表示释迦牟尼的法身佛(或说是报身佛,或说是自性身佛)。 白话解逢佛不久,我得无生法忍,那时忽然心窍大开,见到东方不动佛国,我成法王子,奉事十方佛,身心发光,洞彻无碍。 佛问从何悟得圆通,我从观察风力无所依入手,悟得菩提心,入三摩提,合十方佛所传本觉妙心,是为第一。 五 观空无边妙力圆明原文虚空藏菩萨,即从座起。 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与如来定光佛所,得无边身。 尔时,手执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刹,化成虚空。 又于自心现大圆镜。 内放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际,诸幢王刹,来入镜内,涉入我身。 身同虚空,不相妨碍。 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行佛事,得大随顺。 (吴兴曰:既以珠表色,复以镜表心,涩从心造,全体是心。 故放宝光,流灌十方。 )白话解虚空藏菩萨即从座起身,顶礼佛足,对佛说:我到如来定光佛处,修得无边身。 那时候,我手执地水火风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数佛刹,所有佛刹都化成了虚空。 又在自己心中出现大圆镜,这圆镜放出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虚空,无边无际。 虚空中所有王刹都在镜中显现,摄入我身中。 我身同虚空,不相妨碍。 我身能入微尘数国土,大做佛事,随心所欲。 原文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 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提,妙力圆明,斯为第一。 白话解如此大神力,由于我谛观悟得四大无依因,妄想生灭,与虚空无二,所有佛国同在我心,我因此得无生法忍。 佛问从何悟得圆通,我从观察虚空无边入手,入三摩提,妙力圆明,是为第一。 六 诸法唯识证圆成实原文弥勒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微尘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 我从彼佛而得出家。 心重世名,好游族姓。 尔时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提。 历劫已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 求世名心歇灭无有。 至然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 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 皆是我心变化所现。 白话解弥勒菩萨从座起身,顶礼佛足对佛说:我回想很久很久以前,有佛出世,佛名日月灯,我从日月灯佛出家。 世尊知我看重世间名声,爱在名门望族中交游,教我修习唯心识定,确立识唯心生的观点,从此修入三摩提。 此后长期以这三昧奉事无数佛,消歇了追求世间虚名之心。 至燃灯佛出现于世,我修成了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乃至尽虚空界的如来国土或净或秽,或有或无,都是我心变化所现之相。 原文世尊。 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 今得授记,次补佛处1。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2,远离依他及遍计执3,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注】1 今得授记,次补佛处据《弥勒下生经》载,弥勒先于释迦牟尼入灭,释迦牟尼授记弥勒于四千岁后(即世间56亿7千万年后)下生人间成佛,所以称为候补佛。 2 入圆成实 离名相妄想,离因缘,便得圆成实性。 3 远离依他及遍计执 依他性即依因缘生起妄想的缘起自性。 遍计执性即计着名相的妄想自性。 《唯识三十颂》说: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 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 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 白话解世尊! 我彻悟识唯心生,识性流出无量如来,无量如来亦是出自我心。 今蒙佛授记我成候补佛。 佛问从何悟得圆通,我从谛观十方唯识入手,识心圆明,证得圆成实性,远离依他起性及遍计所执,得无生忍,是为第一。 白云按资中曰:观自身水,观成浮幢王刹诸香水海。 初成此观,但见其水者,此定果色,随心所变,如观十遍处,入定则有,出定则无。 不同业果色,其业同感,不造世业,方得清净。 十遍处折服,黄白赤青地水火风空识此十中,一切处皆有。 如作青想,一切处皆青也。 这里说的即是楞伽经说的意生身。 意生身是有为法,想青色,眼前就见一片青色,想黄色,眼前就见一片黄色,如此观想,也是训练心专一境的方便法门。 如此观醇熟,就容易豁然开朗,进入无心任运的无为境界,即得无生法忍。 发布时间:2025-10-25 14:41:2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5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