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佛说四十二章经(忍恶无嗔 、恶还本身 ) 内容: 第六章 忍恶无嗔 佛言。 恶人闻善。 故来扰乱者。 汝自禁息。 当无嗔责。 彼来恶者。 而自恶之。 这是第六章,说明了善能胜恶,恶不能胜善。 所以前边那章教人止恶行善,改过自新。 但又恐怕有这种人,他怕自己做善事,有恶人来扰乱,所以佛又说这一章经。 ‘佛言' :佛说。 ‘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这恶人听见有善人做善事,他故意来给你麻烦。 扰乱就是给你添麻烦,来破坏你做善事。 ‘汝自禁息':这个时候,你要自己禁息,要很冷静,很镇静的,不要慌,不要nervous(紧张)。 ‘当无嗔责' :你不要生嗔恨心,也不要责骂他,不要说他不对。 ‘彼来恶者':那么这个来扰乱你,破坏你,给你麻烦的人。 ‘而自恶之':他是给他自己麻烦,破坏他自己,他是和他自己过不去,这就好像什么呢? 就好像有一个明镜似的,在这明镜里头现出很丑陋的一个相貌,这很丑陋的相貌,是他自己在镜子里现出来的,不是镜子本身是丑陋的。 这就是说恶人怎么样坏,也是他自己的,坏他自己 ;你要是不理他,就没有事了。 你若一理他,怎么样啊? 你就和他归伙了,你也变成恶人,和他一个样子。 第七章 恶还本身 佛言。 有人闻吾守道。 行大仁慈。 故致骂佛。 佛默不对。 骂止。 问曰。 子以礼从人。 其人不纳。 礼归子乎。 对曰。 归矣。 佛言。 今子骂我。 我今不纳。 子自持祸。 归子身矣。 犹响应声。 影之随形。 终无免离。 慎勿为恶。 这是第七章,证明前边恶者自恶,是恶他自己,所以佛又举出一个譬喻来说。 ‘佛言' :佛说,‘有人开吾守道':有人听见佛是一个守护修道的人。 ‘行大仁慈':又修行大仁慈的行门。 ‘故致骂佛':他故意来到佛的面前骂佛。 ‘佛默不对':佛听见他骂,默然不出声、不讲话。 ‘骂止':等他骂停止了。 ‘问曰':佛就问他了,‘子以礼从人':说你用礼貌来对待人。 ‘其人不纳':那个人不接受你的礼貌。 ‘礼归子乎':濠个礼是不是还回到你自己那儿去呢? 还归到你自己身上吗? ‘对曰,归矣' :骂佛的这个人说,不错! 是还回来到我这儿。 对方若不接受我行这个礼,这个恭敬,我就把它拿回来。 ‘佛言' :佛又说了,‘今子骂我':子,就是你。 你现在来骂我,‘我今不纳':我不接受你这个骂。 你骂我,我也如如不动;你不骂我,我也没有一回事,我是不被你这个骂的境界转,我不纳你的,不接受你的。 ‘子自持祸':你骂我,你是不对的,但是你一定有祸患的。 ‘归子身矣':把这祸归到你自己身上去了。 ‘犹响应声':就好像你打一个响,就有个声。 如‘影之随形':好像身影随著形似的,这个祸一定是跟著你跑的。 ‘终无免离':你没有法子免离你骂我的这个祸。 ‘慎勿为恶':所以我希望所有的人不要做恶事  发布时间:2025-10-26 08:03:21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5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