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观辉居士: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四章 妄心生灭迷失本性之三 内容: 三 执着生灭妄想 不成圣果原文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 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14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 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 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 不知身心本不相代。 失我本心。 虽身出家,心不入道。 譬如穷子,舍父逃逝。 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 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15所缠。 良由不知寂常心性。 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16。 【注】1九次第定 小乘的四禅四定和灭受想定,合称为九次第定。 四禅是在色界修行的四个步骤,初禅,还有寻有伺(有觉有观),有喜有乐,基本能一心定,称有寻有伺三昧;二禅,达到内净、深心喜乐,一心定,从此离寻伺,名喜俱禅,亦名无寻无伺(无觉无观)三昧;三禅,能舍、有念,开慧、深得禅乐而无着、一心定,名乐俱禅;四禅,一切能舍、念清净、离苦离乐、一心定,至此,念寂心定,有如明镜止水,名舍俱禅,亦名不动定。 四定是在无色界修行的四个步骤,依次为: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灭受想定,又名灭尽定,离六根、六尘、六识,一切无作。 2 二障烦恼障和所知障,称为二障。 烦恼障指根、尘、识生起的烦恼,所知障指无明习气生起的微细烦恼。 3 道眼 道眼的眼,不是肉眼,也不是开天目的那个天眼,而是心眼,是智慧。 道眼是以菩提心观察事物的智慧。 白话解即时,阿难与大众默然若失。 都没有了主见。 佛告诉阿难:世间修学之人,虽然不少人修过九次第定,但修成漏尽阿罗汉的人却不多,都由于他们执着生灭妄想,把虚妄的现象认为真实。 也是这个原因,你虽多闻,但不成圣果。 阿难听佛这么说,再次悲泣,五体投地,长跪合掌对佛说:自从我发心随佛出家以来,我总以为倚仗佛的威神,不劳我修,如来就会惠赐我三昧功德。 殊不知身和心是两回事。 失去了本明之心,身虽然出了家,心却不得入道,恰像舍父外逃的穷子。 今日才知道,虽有多闻,如果不认真修行,等于不闻。 口说吃饭,肚子不能饱。 世尊! 现今我们被二障缚缠,都是因为不识本来寂静常住的真心真性之故。 惟愿如来哀悯,彻底披露妙明之心,开我道眼。 原文即时如来,从胸卍字1,涌出宝光。 其光晃昱有百千色。 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 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 旋至阿难,及诸大众。 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2。 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3,得清净眼。 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 此拳光明,因何所有。 云何成拳。 汝将谁见。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 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注】1 卐字卐,是古代在印度、波斯、希腊等地流传的象征光明的标记。 是在胸部的吉祥标志。 武则天敕令读做万。 2 法幢佛寺中刻有佛号或经文的石柱,称为法幢。 借喻为坚不可摧的正法,降邪伏魔,无往不胜。 3 妙微密性净明心 妙是奥妙,微是精微,密是严密,性是本性,净是清净,明是圆明,心是真心,合起来就是奥妙精微严密本性清净圆明的真心。 这是以词解词,越解越长,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本经对清净本心的称谓,常在心字或性字前缀上种种形容词,多种称谓,名异实同,不必在文字上多作纠缠。 文字是捕鱼的筌,不是鱼。 得鱼忘筌,得意忘言可矣! 离言入义,是读经听法的首要原则。 白话解即时,如来从胸前卐字放出百千宝光,光色壮丽,照遍十方世界,遍灌十方如来之顶,再回聚到阿难及大众的周围。 佛对阿难说:我今为你建立大法幢,令十方众生获得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 阿难,你先回答我,你见到的光明拳,因何而有? 怎么成拳? 你用什么见? 阿难说:佛全身都是金光宝山,清净的身心才会放这样的光明。 我眼观见佛五指屈握便成拳相。 原文佛告阿难。 如来今日实言告汝。 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 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 若无汝眼,不成汝见。 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 阿难言:唯然世尊。 既无我眼,不成我见。 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白话解佛告诉阿难:如来今日实话告诉你,有智之人,常用譬喻说明道理。 阿难,譬如没有我手,不会成我拳;没有你眼根,不会成你见;用你的眼根类比我的拳理,这两种事理相同吗? 阿难说:是一样的。 世尊! 没有我眼根,不能成我见,以我眼根,类比如来拳理,两种事理相类。 原文佛告阿难。 汝言相类,是义不然。 何以故。 如无手人,拳毕竟灭。 彼无眼者,非见全无。 所以者何。 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 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 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 白话解佛说:你说相类,这就不对了。 无手之人,不会有拳;盲眼之人,不是全无见。 你试问路上的盲眼人,见到什么,他会告诉你我见眼前一片黑暗,别的什么就见不到了。 这说明,面对黑暗的客尘,他有所见,他的见性有什么亏损呢? 。阿难说:盲眼人只见黑暗,怎算是有所见? 原文佛告阿难。 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 如是世尊。 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 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 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 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 又则灯观,何关汝事。 是故当知,灯能显色。 如是见者,是眼非灯。 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 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白话解佛问阿难:如果这只见黑暗的盲眼人与两眼正常的人共处一暗室,都见黑暗,这两种人所见的黑暗有无区别? 没有区别。 世尊! 两眼正常的人与盲眼人所见的黑暗,没有什么不同。 阿难,如果盲眼人忽然眼亮了,能见眼前种种尘境色像,说是眼见;那么,在暗室中两眼正常的人,忽然灯亮了,见眼前种种色像,便应说是灯见。 既是灯见,便与你无关。 应当明白,灯能显色,在暗室中灯亮见色,不能说是灯见,应该说是眼见。 眼能显色,人有见色之性,不应说是眼见,应该说是心见。 阿难和大众听了这番话,似明非明,口里不说,心里总希望再听到如来的慈音显示,合掌清心,虔诚恭候如来慈悲教诲。 原文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大众。 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1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 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 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 时憍陈那,起立白佛。 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 因悟客尘二字成果。 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 若实主人,自无攸往。 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 又如新霁。 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 尘质摇动,虚空寂然。 如是思惟,澄寂名空。 摇动名尘。 以摇动者,名为尘义。 佛言如是。 【注】1 阿若多 意译知解,是佛赐给憍陈那的法号。 白话解接着,世尊伸出厚软光亮的手,伸开五指,诲敕阿难及大众:我初成大道时,在鹿园为阿若多20等五位比丘及你等四众说过:一切众生之所以不能修成菩提及阿罗汉,都是被客尘烦恼所误。 会中已修成正果的人,你们说说当时是从什么开悟,后来得成正果的? 憍陈那起立对佛说:我今成为长老,在大众中有知解之名,我是由于正确理解了客尘\两个字的内涵而成正果的。 世尊! 譬如旅途中,客人投寄旅店,或宿或食,吃饱睡足,又奔前程,顾不得在旅店安住。 若是旅店的主人,自然不会往别处去。 因此我认为,不住名为客,住名为主。 客,即是不住。 又如雨过天晴,清阳在天,阳光穿过缝隙时,有尘埃处,被这一线光照亮,可以见到尘质摇动,而虚空却澄徹寂然。 因此我认为,摇动名为尘,尘有摇动之性。 佛说:是的。 原文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 谓阿难言:汝今何见。 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 佛告阿难。 汝见我手,众中开合。 为是我手,有开有合。 为复汝见,有开有合。 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 我见如来手自开合。 非我见性有开有合。 佛言:谁动谁静。 阿难言:佛手不住。 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 佛言:如是。 白话解即时,如来当众屈五轮指,屈了又开,开了又屈,问阿难:你今见到什么? 阿难说:我见如来百宝轮掌,当众开合。 佛问阿难:你见我手当众开合,究竟是我的手有开有合。 还是你的见性有开有合? 阿难说:世尊的宝手当众有开有合。 我见如来的手自在开合,不是我的见性有开有合。 佛问:谁动谁静? 阿难说:佛手在动,是不住;我的见性还不静,我不清楚谁是无住。 佛说:是啊! 原文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 即时阿难,回首右盼。 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 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 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 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 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 佛言:如是。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 以不住者,名之为客。 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 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 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 从始泊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 性心失真,认物为己。 轮回是中,自取流转白话解如来从轮掌中飞出宝光到阿难右側,阿难即时转头往右侧看;如来又飞出宝光到阿难左側,阿难即时又转头往左侧看。 佛问阿难:你的头为什么向左向右摆动? 阿难说:我见如来飞出宝光在我左右,我左看右看,头便摆动了。 阿难,你看佛光,头便摆动,究竟是头动还是见性动? 世尊! 我的头自己在动,我的见性没有止息,我不知道谁摇动,佛说:你是这样认识的呀? 如来对大众说:如果大家认为摇动的称为尘,不住的称为客,阿难的头动,见性并不动,我的手开合,见性也不变,为什么你们还跟着这动的身、动的境,从始至终,念念生灭? 这念念生灭之心,正是遗失本性、颠倒行事的妄心啊! 这样失去了真心真性,认物为己,便妄心流转,在生灭中轮回。 发布时间:2025-10-26 11:04:59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5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