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藏大师简介 内容: 法藏大师唐代高僧。 康居国人,至祖父始迁居长安,故以康为姓。 为严宗三祖。 十七岁入太白山学佛,后从智俨听讲华严经,深受智俨赞赏,二十八岁才出家为沙弥。 上元元年,奉诏在太原寺讲华严经。 后诏京师十大德为授具足戒,并赐号贤首。 从此以后经常参加翻译、讲经、著述。 先后和地婆诃罗、提云般若、实叉难陀、菩提流志等共译事,特别对华严经的翻译贡献最大;亦于华严经研究最深,前后讲说华严经三十余次。 将智俨所创的教相和观行作了详尽的发挥,成为华严宗的实际创立者。 世称贤首国师。 弟子以宏观、文超、智光、宗一、慧苑、慧英等最有名。 着有华严探玄记二十卷、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华严经问答二卷、华严金狮子章一卷等行世 。 简要生平法藏以唐太宗贞观17年(643)11月2日在长安出生,16岁时曾炼一指于岐州法门寺舍利塔前,作法供养,接着,读了大量的佛典,成为一位受菩萨戒的居士。 后来,他的佛教生涯和武则天挂上了钩。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荣国夫人杨氏去世,皇后武则天为广树福田,在长安舍宅为太原寺,命度僧住持,28岁的法藏被推荐受沙弥戒,度为僧人,隶属该寺。 据宋释宗鉴《贤首相涉载记》,武则天君临宇内,命法藏在洛阳佛授记寺讲解《华严经》,他口中冒出耀眼的白光,片刻腾涌如华盖。 武则天于是指示十大法师为他授满分戒,因《华严经》中有位菩萨叫贤首,就特赐他号贤首。 从此,法藏又被称为贤首大师,华严宗也被称为贤首宗。 身后影响法藏是佛教宗派华严宗的创立人,被尊为华严宗三祖。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11月14日,他以70岁高龄在京师长安大荐福寺圆寂,门弟子请秘书少监阎朝隐撰写了《大唐大荐福寺故大德康藏法师之碑》。 晚唐旅华新罗人崔致远又写了《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 然而宋释赞宁撰《宋高僧传》,却题为《周洛京佛授记寺法藏传》,无疑是考虑到武周取代李唐时期,法藏在神都洛阳从事活动,并在武则天的支持下创宗。 这三种文献,以及宋释志磐《贤首法藏法师传》、清释续法《三祖贤首国师传》等,都说法藏俗姓康,因为祖上是康居国人,故以国名为姓。 阎碑还说:累代相承为康居国丞相,祖自康居来朝,父谧,皇朝赠左侍中。 这里所称的康居实际指的是康国,这是习惯称呼,唐代曾在当地设置康居都督府。 康国邻近北天竺,受着佛教文化的影响。 因此,崔传记述法藏的族姓时说:康居地接乾竺,人侔梵众,既饶师子,能胤法王。 发布时间:2023-06-29 08:30:01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