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五十三节 解说深坑 内容: 第五十三节 解说深坑《维摩诘经》: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何等为如来种? 文殊师利言: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恚痴为种,五盖为种,六入为种,七识处为种,八邪法为种,九恼处处为种,十不善道为种。 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 曰:何谓也? 答曰: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湿淤泥,乃生此花。 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於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 又如植种於空,终不得生,粪壤之地,乃能滋茂。 如是入无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於我见如须弥山,犹能发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 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 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不能得一切智宝。 尔时大迦叶叹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快说此语。 诚如所言,尘劳之俦,为如来种。 我等今者,不复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五无间罪,犹能发意生於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发。 譬如根败之士,其於五欲不能复利。 如是声闻诸结断者,於佛法中无所复益,永不志愿。 是故文殊师利,凡夫於佛法有反覆,而声闻无也。 所以者何? 凡夫闻佛法,能起无上道心。 不断三宝,正使声闻终身闻佛法,力无畏等,永不能发无上道意。 真净文示众曰:更有问话者麽? 良久,曰:洎合放过。 乃喝。 复举拂子曰:耶! 耶! 尽十方世界,若凡若圣,若僧若俗。 若草若木,尽向拂子下成佛作祖。 无前无後,一时解脱。 还有不解脱者麽? 设有,命若悬丝。 又抚掌曰:知恩者少。 所以此个事,论实不论虚。 『参须实参,悟须实悟。 若纤毫不尽,总落魔界。』盖不见古人道:『平地上死人无数,过得荆棘林是好手。』如今人多是得个身心寂灭,前後际断,一念万年去,休去歇去,似古庙裏香炉去,冷湫湫地去,便为究竟,殊不知却被此胜妙境界障蔽自己,正知见不能现前,神通光明不得发露。 (所以曹山道:『净洁病最重,最难治。』)大慧曰:学道人十二时中,心意识常要寂静,无事亦须静坐,令心不放逸,身不动摇,久久习熟,自然身心宁怗,於道有趣向分。 寂静波罗蜜,定众生散乱妄觉耳。 若执寂静处便为究竟,则被默照邪禅之所摄矣。 又曰:『乍得身心宁静,切须努力,不得便向宁静处躲根,教中谓之解脱深坑,可畏之处。 须教转辘辘如水上葫芦,自由自在,不受拘牵,入净入秽,不碍不没,方於衲僧门下有少亲近分。 若只抱得个不哭孩儿,有甚用么。』又曰:数年前,有个许居士,认得个门头户口,将书来呈见解云:日用中,空豁豁地无一物作对待方知三界万法,一切元无,直是安乐快活放得下。 因示之以偈曰:莫恋净洁处,净洁使人困,莫恋快活处,快活使人狂,如水之任器,随方圆短长。 放下不放下,更请细思量。 三界与万法,匪归何有乡,若只便恁麽,此事大乖张,为报许居士,家亲作祸殃,豁开千圣眼,不须频祷禳。 大慧又曰:『大凡涉世有余之士,久胶於尘劳中,忽然得人指令,向静默处做工夫。 乍得胸中无事,便认着以为究竟安乐,殊不知似石压草,虽暂觉绝消息,奈何根株犹在,宁有彻证寂灭之期? !要得真正寂灭现前,必须於炽然生灭之中,蓦地一跳跳出。 不动一丝毫,便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作黄金。 临机纵夺,杀活自由,利他自利,无施不可。』(施字为可字欤? 即无可不可。 )圆悟勤举五祖演道:透过那边,方有自由分。 不见三祖《信心铭》:『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曰:若向这裏道:无佛无法,又打入鬼窟裏去,古人谓之解脱深坑。 本是善因,而招恶果。 所以道:『无为无事人,犹遭金锁难。 也须是穷到底始得。 若向无言处言得,行不得处行得,谓之转身处。』三峰藏曰:做工夫者,不得坐在洁净意地上,要将一切都收在竹篦话头上,触既不得,背亦不得,两路截断,万法去不得。 直向去不得处尽力发愤,心力合并,勇猛不过,心识不行,於闻声见色处,一逗逗断,万境平沉,三心不起。 此谓之前後际断,那时尚不见四大五蕴,何况生死涅槃,直是快活自在。 大慧云:我到这裏却快活,更理会不得也。 (斯时大慧在圆悟举如何是诸佛出生处? 曰:薰风自南来,殿角生微凉。 句下省悟的。 圆悟察其虽得前後际断,而动相不生。 圆悟云:不疑言句,是为大病。 绝後再苏,欺君不得。 须知有这个道理,教令继续参,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树倒藤枯,句归何处话,并令作不厘务侍者,後来再彻悟,圆悟以《临济正宗记》付之。 )此是得体不得用。 (私意体用未可分家。 )暂时光景所见之理,非正法身,乃是法身边,通身死水,解脱深坑,切不可坐着。 若坐在此等境界,全是心路,便不是开悟矣。 开悟者,即此前後际断处,忽然会得祖家言句,句中具有开悟的机在。 触着便和身翻转,无量劫来知见尽底不存,便得个翻身,硬纠纠地盖天盖地,谓之得一句子。 此犹未是了手在。 然此开悟,亦非决定於前後际断,分作两截。 或断处即悟,而知有前后际断。 或因悟即断,知有悟处,而忘其为断。 或断是断,悟是悟。 或悟得轻软,语脉虽通,不得痛快受用,直须重费一番周折。 『断处是得体,悟处是得用。』『得体不得用,自己虽安稳,遇事临机,即使走作,不能自知。 得用不得体,临机虽是的当,自己不能稳密。』『用中犹有(生死)气息是病,体中全无(生死涅槃平等平等)气息亦是病。』『直须体用俱备,有气息(时)无气息,无气息(时)有气息,方真是得一句子。』『然仍不可坐住。 (坐住,则成为守鉴觉。 )』悟前作孽,师家用种种煅炼煅尽,『今悟即此法,又以法为孽。 须法法透过,尽底掀翻,一法不存,於此脱尽,无一可求,只得通身放舍,但着衣吃饭,做个无事道人。』如露地白牛,但终日吃些水草,无一些子事在心意间,如此过日,方是心空及第也。 黄龙南上堂曰:有一人朝看《华严》,夜观《般若》。 昼夜精勤,无有暂暇。 有一人不参不论义,把个破席日裏睡。 於是二人同到黄龙,一人有为,一人无为,安下那一个即是? 良久。 曰: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 中峰曰:祖师道: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义解者谓:二俱虚幻,拟心执着,取舍纷然,一念不生,常居中道,可为解脱道人。 辟曰:错。 待汝知是解脱,已落虚幻了也。 若是真实悟心之士,有缘空忍,岂在解脱之外哉! 偈曰:『有缘莫逐还成易,空忍教他勿住难,难易两头俱截断,祖庭依旧不相干。』 发布时间:2025-10-31 13:45:3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5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