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虚云老和尚 内容: 虚老是湖南省湘乡人氏,俗姓萧,父玉堂公,曾任福建省泉州府知府之职,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年逾四十,膝下无子。 夫妇到城外观音古寺求子,心诚则有感应。 回府之后,夫人果然怀孕。 十月期满,夫妇同梦一位老者,长须青袍,头顶观音,跨虎而来。 惊醒,胎儿降生,乃是一个肉团(八地菩萨,才有此境界),母惊吓而气绝。 翌日,来一位卖药的老翁,用刀将肉团割开,内有一男婴,由庶母抚育。 虚老因有善根,不喜读儒家之书,对功名视为浮云,可是对佛经颇有兴趣,年少即萌起出家修道之念。 某次逃到福州鼓山拟出家,被家人找回。 其父遣之回湖南老家去,请二叔严加管教,杜绝其出家之念。 虚老是独生子,三叔早亡,无子,故成为“一支两不绝”的继承人。 按当时风俗,可以娶两个太大,一个是父母的媳妇,一个是叔父的媳妇。 使令两支都有后代,可以延续香烟。 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一般人求之不得,可是虚老认为是苦恼事。 为传宗接代的使命,奉父叔之命,在十八岁时,和田氏及谭氏二女,同时举行结婚仪式。 此二女都是名门闺秀,深明大义。 结婚之夜,虚老向二女约法三章,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保持童真之体,三人同居,互不侵犯,相安无事。 次年,虚老决心出家修道,征求二女同意(此二女后来出家为尼),偷偷离开温暖的家,来到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妙莲长老为师,名演彻,号德清。 虚老深恐被家人再找到,乃在深山岩下修苦行,饥时吃松子和草叶,渴时喝山涧之溪水。 这种苦行,非一般人所能修持的。 所谓“穿人所不能穿,吃人所不能吃,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 ”面对种种考验,而彼受之泰然,不但不觉得痛苦,反而感觉快乐。 三年之后,为亲近善知识,为研究佛法,乃到处参方。 凡有高僧大德之处,无论千山万水也挡不住其求道之心,跋山涉水去亲近善知识,得到大法益。 在参方期间,处处受到歧视。 但虚老本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为求法而忘己,虽经多方挫折,犹不灰心,不变初衷,勇猛向前,精进学习。 这种精神,使人钦佩,令人效法。 后来,为报母恩,发心三步一拜,从普陀山拜向五台山。 三年的时间,完成志愿,功德圆满。 以下述虚老在三步一拜,发生感应道交的小故事。 他拜到黄河岸的时候,正逢天降大雪,三天三夜不停。 他住在茅棚中,又饥又寒,已失去身体的知觉,不省人事。 醒时,发现有一个乞丐为他做饭。 食后,恢复元气,乃继续朝五台山。 后来到五台山,才知这个乞丐原来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虚老在九华山住茅棚的时候,听说扬州高旻寺打八个禅七,乃自告奋勇,前去参加。 从九华山沿江而行,时逢大雨季节,江水泛滥,水漫路面,不慎失足,掉落水中,漂流二十四个小时之久。 流到采石矶的附近时,被打鱼的网打上来。 此时,虚老已经奄奄一息。 渔人通知附近宝积寺,抬回寺中,而被救活。 可是七孔流血,病况十分严重,休息数日。 为法忘躯,故将生死置于度外,仍到高旻参加禅七,不变初衷。 高旻寺的规矩,非常严格,执行非常认真,如有犯规,即打香板,毫不客气,主持月朗禅师,请彼代职,虚老不答应;遂按规矩打香板,虚老接受不语。 但经责打之后其病势加重,血流不止,病况危殆。 有人在想:“虚老如此用功修道,为何护法神不护持? 令他掉在水中? ”其实,还是护法神在护持。 不然的话,渔人怎会用网把他打上来? 故在冥冥中实有佑护,此也是生死的考验。 看他遭受这次灾难,有什么感想? 是否生退道心? “啊! 我修行多年,又读经,又拜忏,又燃指,又住茅棚,种种的苦行,我都认真去修,为何一点感应也没有? 算了吧! 我不修行啦! 我要还俗,过五欲的生活。 ”如果这样一想,就不会做禅宗之祖师了。 虚老在禅堂中很守规矩。 尤其高旻寺的规矩最认真,彼此不准讲话,就是同住之人,互相不知姓名。 虚老虽然病得很厉害,仍只字不提,也不说出落水被救的事。 只是一心一意参禅。 二十天后,病况转佳。 此乃蒙佛菩萨之加被矣。 有一天,采石矶宝积寺住持德岸法师,来到高旻寺,发现虚老在凳上端然正坐,容光焕发,大为惊悦,乃将虚老落水被救之事,向大众宣布。 众人皆钦叹不已。 禅堂内职,不令虚老轮值。 至此,能一心参禅,直至一念不生的境地。 在第八个七,第三天晚上,开静时,当值斟开水,不慎将开水溅在虚老手上,茶杯掉地,杯碎之声,闻而开悟(在明朝紫柏禅师闻碗碎声而开悟),乃说偈曰:“杯子扑落地,响声明历历,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歇。 ”又说:“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 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开悟之后,离开高旻寺,更努力精进,云游四方,勤访善知识。 后来到云南,重修鸡足山的寺院,因为经费不足,乃到南洋募款。 乘船到新加坡,在船上患病。 下船后,因为没有护照,英人认为是传染病,送到传染病院。 换言之,在该处等死。 后来又被送到极乐寺关闭,不久病愈。 又到泰国去化缘。 在某寺挂单,入定九天,似死而非死,惊动泰京(曼谷),上自国王大臣,下至老百姓,咸来皈依虚老。 信徒供养,布施巨金,汇回云南,作为建寺之需。 一九四七年春,南华寺传戒,我才与虚老第一次会面。 现在还记得,当传完戒之后,虚老受点刺激,喉咙发炎,不能说话,当时不便详问,经过医生的治疗,始慢慢痊愈。 虚老一生,所受困苦艰难,真是一言难尽! 我相信没有任何人能经得起这种的折磨。 他老人家在这一世纪中,自度度他,自利利他,诸项出神入化,祥瑞之事,不胜枚举。 今天简单向各位介绍虚老一生的事迹,希望各位学习他老人家忍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出家人,坐了几天的禅,就想有感应,就想开悟得大智慧,未免贪心太大了。 虚老一生之中,舍生忘死,才把本来面目认识清楚。 我们受了什么苦? 做了什么功德? 就妄想开悟,简直是幼稚的想法。 修道人,要志不退,愿不退,行不退,一心一意向前精进,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不管成就如何? 只要发菩提心,努力修行。 不要有所企图。 什么五眼六通? 什么神通妙用? 这不是修行所究竟的成果。 切记! 不要一天到晚,想神通、想开悟,那是修道的绊脚石。   发布时间:2025-11-05 11:21:22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6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