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布施重在心诚 内容: 在《贤愚经》中,有一则如下的故事。 《贤愚经》贫女难陀品第二十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国中。 有一女人名曰难陀。 贫穷孤独。 乞丐自活。 见诸国王臣民大小。 各各供养佛及众僧。 心自思惟。 我之宿罪。 生处贫贱。 虽遭福田。 无有种子。 酸切感伤。 深自咎悔。 便行乞丐。 以俟微供。 竟日不休。 唯得一钱。 持诣油家。 欲用买油。 油家问曰。 一钱买油。 少无所逮。 用作何等。 难陀具以所怀语之。 油主怜愍。 增倍与油。 得已欢喜。 足作一灯。 担向精舍。 奉上世尊。 置于佛前众灯之中。 自立誓愿。 我今贫穷。 用是小灯。 供养于佛。 以此功德。 令我来世得智慧照。 灭除一切众生垢闇。 作是誓已。 礼佛而去。 乃至夜竟。 诸灯尽灭。 唯此独燃。 是时目连。 次当日直。 察天已晓。 收灯摒挡。 见此一灯。 独燃明好。 膏炷未损。 如新燃灯。 心便生念。 白日燃灯。 无益时用。 欲取灭之暮规还燃。 实时举手。 扇灭此灯灯焰如故。 无有亏灭。 复以衣扇。 灯明不损。 佛见目连欲灭此灯。 语目连曰。 今此灯者。 非汝声闻所能倾动。 正使汝注四大海水。 以用灌之。 随岚风吹。 亦不能灭。 所以尔者。 此是广济。 发大心人所施之物。 佛说是已。 难陀女人。 复来诣佛头面作礼。 于时世尊。 即授其记。 汝于来世二阿僧祇百劫之中。 当得作佛。 名曰灯光。 十号具足。 于是难陀。 得记欢喜。 长跪白佛。 求索出家。 佛即听之。 作比丘尼。 =============================================================白话直译: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国中有一个女人,名叫难陀。 她生活贫穷,孤身一人,依靠流浪讨吃为生。 常常看到国中王公贵戚,大小臣民,一个个都备办斋饭供养佛陀和众僧。 不由心中自思:我前世罪孽深重,此生处于贫穷卑贱之中。 今生遇到佛陀出世,虽有广大福田,但不能种下善良种子。 难陀想到此处,心酸感伤,深深忏悔自责前世罪孽。 于是四处讨要,也想给佛陀和众僧做点微薄的供养。 她每日不停地讨乞,终于得到了一枚金钱,便拿着这枚金钱到卖油者家中,想用这枚金钱买油。 卖油者说:“一枚钱买的油,少无所用,你想用它做什幺呢? ”   难陀就把她买油供佛的想法全部告诉了卖油者。 卖油者可怜同情难陀,就给难陀加倍给了一些油。 难陀得到油后,心中非常高兴。 将所得之油盛足一灯。 于是拿着油灯,来到祗园精舍供养佛陀。 把油灯放在佛陀面前的众灯之中,自立佛前,发誓乞愿:“如今我贫穷困苦,只能用此小灯供养佛陀,乞愿以此功德,让我来世得到智能和光明,灭除一切众生的愚昧黑暗。 ” 难陀发誓之后,便向佛陀致礼而去。 过了整整一夜,所有供灯全部熄灭,惟有难陀供献的这盏油灯仍然独燃明亮。 当时正好轮到佛弟子目连值班,第二天,目连发觉天亮,便去收拾灯盏供具。 看到这盏油灯独燃发光,灯油灯芯都无减损,就如新点燃的一样。 心想:白日点灯,没有大用。 便举手扇灭此灯,可这灯火焰如故,一动不动。 目连见灯不灭,又用衣服去扇灭油灯,油灯还是照样不灭。 佛陀看到目连要扇灭此灯,就对目连说:“如今这盏油灯,不是你们声闻弟子的神通力所能熄灭的。 就是你用四大海水浇灌它,让巨大的山风吹卷它,也难以把它熄灭。 这是什幺缘故呢? 是因为它是一个发下宏愿、广济众生的人所供的油灯。 ” 佛陀刚对目连讲过此话,贫女难陀就来佛陀面前,叩头施礼。 当时佛祖即给难陀贫女授记:“你在来世第三阿僧祗百劫之中,可以成佛,名叫灯光,十号具足。 ” 难陀贫女得到佛陀的授记之后,心中万分高兴,长跪佛前,请求出家。 佛祖即便答应,让她作为比丘尼加入僧团。 ======================================================名相注释:一般而言,所谓布施是指散发自己的财物来救济穷苦的人之意。 但在《杂宝藏经》中,所劝于世人的却是“无财之七施”:   那就是第一的“眼施”,以慈祥而明亮的眼睛待人之意;第二的“颜施”,以笑容待人之意;第三的“身施”,以清洁而端正的仪容待人之意;第四的“言施”,以温和的语气待人之意;第五的“心施”,以真心待人之意;第六的“床座施”,把坐位、地位或名誉等让给别人之意;第七的“房舍施”,以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房子接待访客之意。 若遇有贫穷者,自己虽无财可施舍,但在见到他人布施时,亦应随之而生欢喜心。 发布时间:2025-11-09 11:07:0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6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