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冯达庵:学密须知 十、阿阇黎 内容: 学密须知达庵居士冯宝瑛著十、阿阇黎阿阇黎。 梵语也。 义译轨范师。 显密诸宗凡对于所提倡之法门。 深达其教义。 彻悟其宗旨。 堪为后学导师。 皆得为其宗之阿阇黎。 顾此名特盛于密宗。 密宗阿阇黎。 以导后学即身成佛为主旨。 忏悔也。 授戒也。 灌顶也。 层层启迪。 无非扶植佛种之道。 然欲学人实受法益。 阿阇黎不可不具两种道行。 (甲)通宗观行功力。 能与上节三种法界一一相应。 方称深达本宗。 不能与真如法界相应。 尚缺宗师之基。 不能与莲花法界相应。 未足为人作胎藏界灌顶。 不能与金刚法界相应。 未足为人作金刚界灌顶。 但依教法行事者。 亦可为夙根素具之人作增上缘。 使既植之佛种复活耳。 (乙)通教阿阇黎居于接引众生之位。 对于后学。 非善巧指示不为功。 故密教妙义固须通达。 即显教诸义亦须切实研究。 盖使不精显教。 无以衬出密教之特点。 浅境或误作深境。 而对来机种种非难。 亦未能如理慑伏之也。 此外尚有诸种德相。 为阿阇黎所应备者。 详见大日经具缘品。 及苏悉地经分别阿阇黎相品等。 可供参考。 一乘大教。 直显佛性。 修持之人固不论缁素。 而为导师者。 亦无在家出家之分。 默契深旨者。 自能洞解。 然三乘教法中。 颇有困于[不了义]。 疑在家人不合作密宗阿阇黎者。 苏悉地经及大日疏。 虽有释疑之文。 而文理稍繁。 浅学或未能猝晓。 惟微妙大曼荼罗经。 立言直捷。 且再三提示。 今撮其大意如下。 (一)持金刚之阿阇黎。 不论比丘优婆塞。 皆当远离五罪。 信行三密。 以三摩地起智慧方便。 教化有情。 令生信解。 (二)若有比丘或俗人。 奉行密教为阿阇黎。 能令一切有情生正等正觉种子者。 四众对之皆应尊重恭敬供养。 与对佛无异。 (三)阿阇黎及诸行人。 或独持菩萨戒。 或兼持比丘戒。 皆须远离身邪行过。 独持菩萨戒者。 虽不废夫妇之伦。 而不溺于情欲。 故亦得三摩地智。 转利有情。 上文所谓优婆塞俗人。 以及独持菩萨戒者。 皆指在家之人。 当举一条既足显明阿阇黎之不拘缁素。 况至再至三也耶。 大曼荼罗经。 对于阿阇黎之不得饮酒食肉。 更有严重诰诫。 下文即金刚手菩萨与佛问答之言。 金刚手白言。 若阿阇黎受行世法。 恒取快乐。 恒食酒肉荤辛之味。 彼阿阇黎云何度弟子入坛。 云何度弟子免轮回之难。 云何得真言悉地。 我今疑惑。 其事云何。 佛言。 金刚手。 无有阿阇黎受行世法恒取快乐。 乐食酒肉荤辛之味者。 观此文。 可知贪著世乐酒肉之徒。 虽号称阿阇黎。 引人入坛。 自他均不能得真言悉地之益。 并不能脱离轮回之苦。 或问垂迹大士。 间有从游戏三昧出。 故意饮酒食肉者。 此如何辨。 答曰。 真垂迹者。 必吞针及食种种极秽物无不自如乃可。 否则祗为凡习驱使耳。 勿混视之。 发布时间:2025-11-18 14:18:43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6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