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欧阳竟无: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一编《佛学通论》附:解惑二则 内容: 附:解惑二则一切法者,《百法明门》摄无为真如法,是知染法不足尽一切,染法之生死法更不足尽一切。 处处经中谈染法,皆指生灭而言,不第谈生死,生死义狭,生灭义广故也。 今《辨法法性论》名为一切法,实则非一切法,但局于生死一法,名实异矣。 又,生死涅槃相翻,通常法门亦平等法门,小乘解脱身相共,不足摄大乘法身,故亦不足尽一切法,而亦不足赅法性之量。 今《辨法法性论》,谓抉择依大乘,而又说唯以生死涅槃,是诠参差异矣。 又,二谛以遍计所执诠一切法,则凡与法性不相合者,皆不之无之,故可言一切法无,唯法性有也。 三性以依他起诠一切法,空中固有此虚妄分别,故不可言一切法无,唯法性有也。 试举其例:《大般若经》四百七十八〈空性品〉,具寿问如来:永断习气,岂亦是化? 佛言:诸法若与生灭相合,亦皆是化;涅槃不与生灭相合,是法非化。 是则菩提与不生灭相应,谓之转依,而必与生灭相合,乃堪为用,乃堪尽未来际作诸功德。 是故,遍计谈行谈毕竟空,依他谈行乃谈善巧。 善巧即与寂灭寂静相应也,焉可云一切法无、唯法性有也? 今《辨法法性论》谓一切法无,唯法性有,不觉诠体而废用,说岂能圆满哉! 今为之说曰:若法法性论标生死涅槃论,则名实相符矣。 乃内容生死,而外标一切法,一切法不足,与《中边》谈无欠缺者不同,故曰非弥勒学。 《中边》虚妄分别,性是依他有,境是遍计无,而《辨法法性论》直是但诠遍计无耳。 何也? 《摄大乘论》遍计所执相,谓于无义唯有识中似义显现,《法性论》不过于此一句演为一颂而已。 现二及名言,实无而现故,以是为虚妄,即似义显现也。 彼一切无义唯计故分别,即谓于无义,唯有识中也。 不得但以现字计字附会《中边》有,遂惑遍计作依他用也。 故曰非弥勒学。 (选自《内学杂著》上,《欧阳竟无先生内外学》第十一册)注 1922年9月支那内学院开学之初,欧阳渐于开讲《成唯识论》之前,首先分十次讲演本文。 此文纪录稿由聂耦庚笔记、吕澄校订;黑括号之内为欧阳渐本人亲撰的原稿,后收入《欧阳先生内外学》第十册。 发布时间:2025-11-23 13:40:36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6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