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经论著中放生集要 内容: 辑一 以慈心故,行放生业● 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放诸生命…病得除愈,众难解脱。」「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契经「戒杀放生,得长寿报,又戒杀放生,可解怨释结,长养悲心,润菩提种。」● 华严经 普贤行愿品「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 梵网经菩萨戒—杀戒:「佛子! 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 杀因、杀缘、杀法、杀业。 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 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婆罗夷罪。」● 梵网经菩萨戒—不行放救戒:「若佛子! 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 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正法念经「造一所寺,不如救一人命。」● 分别善恶报应经「何业获报长命? 有十种业。 何等为十? 一、离自无杀,二、离劝他杀,三、离庆快杀,四、离随喜杀,五,救刑狱杀,六,放生命,七、施他无畏,八、慈恤病人,九、惠施饮食,十、幡灯供养。 如是十种获长命报。」● 佛灭度后棺歛葬送经「当遵慈仁。 普惠恩及群生,视天下群生身命,若己身命,慈济悲愍,恕己安彼,道喜开化,护彼若身,润逮草木,无虚机绝也。」● 大智度论「诸余罪中,杀业最重。 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弥勒菩萨偈「劝君勤放生,终久得长寿,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辑二 放生即慈悲● 观无量寿经「佛心者,大慈悲是也,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涅槃经「大慈大悲,名为佛性。」「慈即如来,如来即慈。」● 优婆塞戒经「慈心即是一切安乐之因缘。」● 大日经「佛法以菩提心为正因,以大慈悲为根本。」● 梵网经「菩萨应生佛性孝顺慈悲,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 大智度论「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经云:「戒杀放生之人得二种福报,一者长寿,二者多福多寿无病。」印祖亦云:「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 是知护生,原属护自。 戒杀可免天杀,鬼神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 历代祖师之佐证一、憨山大师放生偈:人既爱其寿    生物爱其命    放生合天心    放生顺佛令放生免三灾    放生离九横    放生寿命长    放生官禄盛放生子孙昌    放生家门庆    放生无忧恼    放生少疾病放生解冤结    放生罪垢净    放生观音慈    放生普贤行放生与杀生    果报明如镜    放生又念佛    万修万人证二、智者大师:隋朝天台山智者大师以衬施买临海渔沪一所为放生池兼为渔者讲金光明经。 渔者闻法皆好生去杀,献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三所,亘四百余里俱作放生池。 有偷捕者,立即得祸。 今之西湖乃大师所创之古放生池也。 三、永明大师:五代时,师为余杭县库吏,屡以库钱买鱼虾等物放生,后坐监守自盗罪被判死刑,临刑面无戚容,人怪而问之,答云:将生极乐世界,岂不喜乎! 王闻而释之。 师自此出家为僧,终得成道业,后世尊为莲宗六祖。 四、莲池大师:明朝莲池大师立放生池于上方、长寿二处,着戒杀放生文,广劝世人戒杀放生,并有莲池大师放生图解,谆谆告诫他人因果报应的真理,流通天下,迄今三百余年。 后世尊为莲宗八祖。 五、近代大德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提倡戒杀放生,不遗余力,尝言放生有十大功德,「极乐寺放生池疏」「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序」等诸多疏序中,篇篇皆言辞剀切,谆谆教诲吾人戒杀放生,因果必报之真理。 弘一大师亦尝言:「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 二欲愈病否? 三欲免难否? 四欲得子否? 五欲生西否? 倘愿者,今有一最简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惟愿诸君自今以后,力行放生之事,痛改杀生之事。」 发布时间:2023-06-30 06:35:11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