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与人生:时处取低位,降下身段保持谦虚,才是真高尚 内容: 我等无明习气很多,我慢就是其中之一。 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比他人强,总喜欢高高在上对他人指手画脚,发号施令。 一旦他人有异议或不同见解,也不管他人所说是否在理,马上心生抵触,满脸不高兴,甚至恼羞成怒,一味地排斥和拒绝。 此狂妄自大,独断专横,强势霸道,傲慢无礼,可谓做人不成,修行更难! 常言:人成道成。 我们只要守好自己的本分,不昧自己的良心,为人处世善待所有,不自私自利而公平天下,淡泊名利,无欲无求,凡事随缘,心安理得,何愁今生不了道! 你想在世间有所作为,在修行上有所成就,取低位确实很重要。 能听进他人的建议,能接收他人的批评,经常察观自己的失误行为,当下又能及时改过,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养,这是修行非常得力的法,何乐而不为! 人修行就是要修正自己的不当行为,修好自己这颗不安分的心。 仁者无敌,智者无碍。 常体悟妙道,达见性解脱,自然还复清净本来。 道成德为先,德高则道隆。 欲修行成就,把你的心柔和,把你的身段降下来,保持谦虚谨慎,人无烦恼,己亦顺安,当知取低位最为高尚。 若真的取低位了,恭敬常起,把所有人都顶戴头上,那你就是一座无比宏伟的高山。 当他人做得好时,应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最终将他人的长处变成自己的优点;当看到他人的不足之处,应视其为自己的一面镜子,警钟常鸣,提示自己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要持有虚怀若谷的处世态度,把所有人都当成自己的善知识、良师益友。 尊重恭敬他人,庄严自己的身心。 修行,无外乎把自己的心搞平。 他非我不非,是非就无生。 人之过,我心无动,自净其意。 顺境时,莫忘乎所以。 逆境处,要坦然面对。 于一切平常中,时安住当下。 修行要会用心,要践行,要借助人和事来历炼,要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 境界现前,若迷头认影,你只向外看,而不知反观自省,永远觉察不到自己的习气毛病,也肯定破除不了无明。 你不但错失了这大好机缘,没有利用这一切、这当下,来突破提升自己,而且还起心动念,识妄做作。 宿业未消,又造新殃。 时处取低位,是相应所修的一个法门,是向前发展的一个基础,是历炼成长的一个过程,是打造提携的一个机缘,是垂慈接引的一双手。 时处取低位,非盲目相行,亦非执心所为,只于方便达究竟。 其目的是为降伏其心,涤荡我慢,消除业障,培德植福,争取早日圆满而智慧解脱。 若不明它的真正含义,误会曲解,谤者枉种恶因,果报难逃;修者背道而驰,不得受用。 你欲取低位,当看好自家心,不要让习气肆意泛滥。 若时处能取低位,了无法我,自在现前,何尝不是妙峰顶立,承接荷担! 你认为你很高、不同凡响,然动心处乃无明地。 外着相,内迷乱,病体难安,一场闹剧何时休! 虚心容纳万物,自然得到平和,夫复何求? 以平常心应世,这本身就是一种高尚行为。 人都想高尚起来,但因有我慢习气故,做人做事不能取低位,终难达自己所愿。 若通过取低位来破我执,灭我相,可说点点滴滴是修行,时时处处是道场,所作所为无不是在自心上下功夫,心净则国土净! 因有我相我执,方取低位破妄显真。 当证得法我俱空时,那低位无可取,高尚也不在,原本真如无物,何必多此一举! 自高自大之人,很难降伏其心,烦恼不断,解脱无门。 若我执比较重,你想修行,当取低位,修无我,正是恰机相应行。 若能把这我彻底放下,一无所求,任运常然,无我真微妙。 执着的我没了,为天下人服务的我当立,无为法行,铁肩担道义。 是我非我非我我,拨转乾坤,掌中日月。 一念无明始,辗转至如今。 迷人痴心汉,颠倒梦想来。 我相我执很可怕,凡所造业不离它。 当顿断毕竟无我时,满目青山绿,尽开般若花。 若取低位得受用,这我死透,本我相出,就是大活! 真空即妙有,性慧常流露。 无我为真本,无相无不相。 如是,平平常常,本闲无事,岂不自在快活! 在修行过程中,当破除你的刚强无明,要放下你的偏激傲慢,以此来打开、扩展自己的心量,让众人都成为你心中的佛菩萨无我即大我,无我最高尚、最尊贵。 欲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欲高高山顶立,先深深海底行。 欲在整个宇宙唯我独尊,必踏过寒热地,于各种磨难中脱颖而出。 缘何取低位的人高尚? 你的贡高我慢没有了,这不是高尚吗? 你的狂妄自大没有了,这不是高尚吗? 你的我相我执没有了,这不是高尚吗? 你的忧悲苦恼没有了,这不是高尚吗? 人在取低位中能升华自己! 人在取低位中能圆满自己! 人在取低位中能放下执求! 人在取低位中能使烦恼化作清凉! 人在取低位中能把卑劣变成高尚! 人在取低位中能演表示现接引有缘! 若大家都取低位了,都那么谦逊,都那么恭敬,都那么祥和,都那么平常你是一个佛菩萨,他也是一个佛菩萨,那这娑婆世界,就是佛国。 取低位吧,人人都取低位,这世界就太平。 取低位吧,人人都取低位,这世界就高尚。 取低位吧,这无量世界就能成就无量的佛!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海德禅师 发布时间:2023-06-30 13:34:07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