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 内容: 于凌波居士著述大学者梁启超说:‘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是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 ’启超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学术界有著崇高的地位。 他说的话,自有其学理上的根据。 他所根据的是什么? 自然是三藏十二部佛法。 佛法是要人转迷成悟,转痴成慧,转凡成圣的大法,若有人对佛法一无所知,或仅限于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即认定佛教迷信,这无异于盲者摸象,坐井观天。 事实上,世间也有迷信的宗教——是那些信仰外力,将自己一切交付给外在的神的宗教。 而非信仰自力——相信众生皆具佛性,众生皆可修持成佛的佛教。 信仰外力的宗教,是相信人类之外的神,主宰著人类的一切。 人的吉凶祸福,可以祈求神的力量来保护改造。 这类宗教可分为低级的与高级的、原始的与进步的两种。 兹先由原始的说起。 在本章第一节曾谈过,原始人类,智识未开,对于宇宙间的自然现象,如天何以立,地何以载,雷电的威力,水火的灾害等,都感到困惑恐惧。 在困惑恐惧中,幻想到必有一种具有无比威力的神,操纵著、控制著宇宙的一切。 这些神,触之逆之则受灾害祸殃,顺之从之则获赦宥庇佑。 于是祭祀神祇就成了人类生活间的一件大事,而低级的多神教也就此产生。 这种宗教曾经有过盛极一时的时期,迄今在若干落后的民族间仍具有极大的势力。 但在文化水准较高地区,由于人类智识的进步,理智的增长,它已逐渐没落以至于不能存在了。 较多神宗教进步的,是一神的宗教。 由于人类智慧增长的结果,使部份人士感到多神宗教的不合理。 但宇宙的奥秘——如万物生灭,时序迁流。 及人生的真谛——如生老病死,穷达寿夭等,看来似变幻莫测,实际上又似乎循著一定的法则运行。 于是使人认为宇宙上,冥冥之中必有一个万能的主宰——上帝,支配者,主宰著世间的一切。 甚而,宇宙万有,皆为上帝所创造。 这就是由多神转变到一神的由来。 印度的婆罗门教,犹太的天主教,耶稣教,以及阿拉伯的回教,都属于这一类。 尽管这些宗教的教义,形态和仪式有所不同,但以一神为崇拜的对象则为一。 不过由于人类思想进步,科学昌明,万物是否由上帝所造,世界是否由上帝主宰,这在有理智有思想的人的心目中,已不复有任何价值可言了。 除了信仰他力的宗教外,尚有信仰自力的宗教,那就是佛教。 佛教不以为宇宙是由神所创造或主宰。 对于宇宙万有,生灭变异的现象,释迦世尊常说:‘法尔如是’。 意思是,这些现象,在自然法则上本来就是如此。 自然法则是什么? 就是万有因果律。 万法自因缘而生,万法亦自因缘而灭。 此生此灭,皆是因缘所生的果。 星体运行,时序迁流,其中有其因果;生老病死,穷达寿夭,其中亦有其因果。 如是因如是果,丝毫不容假借。 因此,自然现象固不是由神掌管,人生遭遇亦不是上帝主持。 古语云:‘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自己就是自已的主宰,没有什么神可以作人的主宰,也没有什么神可以对人赐福或降祸。 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时,他第一句话开口就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 ’如来智慧德相是什么? 就是佛性,这佛性,是人人皆有的,此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人人依法修持,转迷成悟,皆可成佛。 但依法修持,辅迷成悟,全要靠自己实践力行,不是靠神的赐予。 人人所具的佛性因为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好比镜子上蒙了尘垢,必须自己依修持的方法把尘垢磨去,恢复本性原有的光明。 这全靠自力修持,与耶教所谓:‘信主者得救’的仰仗他力者不同。 世人不解此理,把仰赖神力拯佑的宗教认为科学,把凭靠自力修持的宗教认为迷信,这岂非颠倒黑白,不明是非? 最后,我再抄录一节梁启超先生的话来作本节的结束:‘吾尝见迷信者流,叩以微妙最上之理,辄日是造化主之所知,非吾侪所能及也! 是何异专猘君主之法律,不可以与民共见也! 佛教不然,佛教之最大纲领曰悲智双修,自初发信以迄成佛,恒以转迷成悟为一大事业。 ’何者是智信? 何者是迷信? 明眼人该有所抉择了。 发布时间:2023-07-01 09:34:16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4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