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 (2) 内容: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 (2)记陶澍、刘伯温、贺龙、唐英年四位之祖德妙观法师中国古代的传说。 每年过小年的这一天。 灶神要上天。 而大年节是日是灶神从天上回来的日子。 是以民间都要祭灶神。 灶神上天所要做的。 是向天帝申报这户人家的善恶功过。 若是积善性善的人家,上天将会令其逐渐地兴隆;若是做恶的人家,上天将会使其逐渐的衰败。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从这一章句上可以看出。 在春秋时期。 民间就有了谄谀灶神的风气。 然则对于王孙贾的所问。 孔子给予了平直的回答。 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假如是作恶的。 就已经获罪于天。 祈祷求福也是没有用处的。 我曾读《老子》,读到天道无亲,常与 善人时,十分的甘拜下风。 上天并没有偏袒的心。 只是爱护真心积德的人。 积德之人。 必将获得上天的赐与。 所谓自天佑之,吉无晦气。 而这个事实本相并非显而易见,也不是常人所轻易清楚明了的,所以佛家提倡因果报应之说。 不知因果的人,心坎常空空荡荡,以为做恶不得祸,做善不得福。 是以缘故,善不欲为,恶则时而为之。 知道因果报应的人,心坎常充分,能够渐进地低廉甜头断恶及勤力修善。 积善的人,来生后世将会获得福报;而做恶的人,下世将会获得灾殃。 除此之外作善之人的福庆及作恶之人的祸殃也会波及到他们各自的子孙后代。 正如《易经》的〈文言〉所说的那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陶澍,湖南安化县人,是清代受道光皇帝重用的封疆大吏。 曾在京城任翰林院编修、及升监察御史。 后在地方担负过川东兵备道、山西布政使、安徽布政使、安徽巡抚、江苏巡抚等职。 道光十年,诏加太子少保,任两江总督。 陶澍在为官时代,在理财办案、赈灾济民、疏浚河运、开拓海运、整顿盐务、兴助教导等方面既严治务实且政绩卓越,其在历史上的声名近似林则徐。 清代梁恭辰在所编的《北东园笔录》里面记载了他阅览《闻见录》时所读到的关于陶澍祖上几代人积善性善的事迹。 是以感叹始知其积累之厚,弗成不详载之以劝后人云。 在《北东园笔录》中提到陶澍的太高祖伯含公积累过许多阴德。 明朝时,乡里自卫很严,有人抓住盗匪将其淹死,正赶上陶澍的太高祖伯含公经由,贼请求:公救我,我誓不复为贼。 伯含公为了给世人有个交待,也担心贼将来不能自食其力又复做贼,就赠给贼一条划子以作为养家糊口的本钱。 伯含公平生施舍过八条划子以赞助别人,他赞助的人都改行为善。 伯含公出门常带一小筐,捡拾碎磁瓦砾以方便行路之人。 陶澍的曾祖文衡公也是一位有道德的长者,曾经有趁着雪夜入他家里盗米的人,他跟随雪迹脚印走到贼家门前,发明贼是所熟悉的人,心里谅解贼家的穷苦,默默的回到自己家里,始终不提此事。 三十年后,文衡公的夫人有时对子孙讲起这件事,但照样隐去了盗米人的姓名不令人知道,其家隐恶扬善之德可见不一般。 有一次陶家的邻里发生火警,文衡公的夫人以仓所存的粮食救济遭火警者。 陶澍的祖父寅亮公性情恬澹,少贪欲之心,因为没有经营,家道也不充裕。 一天,有时走到江边,捡到钱财,等了一成天看见一小我慌张跑来,面如土色,垂头在砂砾中寻找,异常悲戚的样子。 问他,回答说:在外做工几年没有回家,家有老母亲,今积累几年的钱财回来赡养母亲却全部丧失了,所以悲痛。 问他钱财的数目,都能对上,就将钱财交还给其人。 那人感激想分一半给寅亮公,寅亮公说:我如果想分钱财,就不会等在这里了。 笑着将那人送走。 到陶澍的父亲陶必铨时,义举善事也很多,陶澍的祖上几代人积德,所以安化县才出了一个陶澍,岂不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吗? 刘伯温,名基,浙江青田人。 元代至顺四年。 二十三岁的刘伯温考长进士。 元至元二年,赴江西,任瑞州高安县丞。 后辅佐明太祖朱元璋有功,任太史院使、御史中丞等职。 明洪武三年,受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护军、诚意伯。 在《明史》上说刘伯温的曾祖父刘濠,在宋担负翰林掌书。 宋亡,林融起兵对抗蒙前人建立的元政权,失败今后,元朝廷派使者查询拜访记录那些介入起义者,很多人受牵连。 使者住在刘濠家,刘濠灌醉使者而烧毁自家的家宅,使者来不及抢救出那些记录受牵连名单的册籍,全部都被烧毁。 刘濠趁机以记录数百恶德败行之人的名册作为替代的册籍给使者交差,于是使成千上万无辜受到牵连的人都得免死。 刘伯温小时刻很聪明,他的师长教师郑复初对刘伯温的父亲说:你的祖父道德深挚,这个孩子必定光荣光大你的家门。 刘濠照样一个乐善好施的人,看见没有粮食挨饿的人家,就以自家的仓储施助他人。 刘伯温的祖父刘庭槐也是一个有道德的读书人。 义孚乡里。 我读了《明史》的刘基传今后。 加倍信任上天的公正而并不存在偏私,因果报应之事也不是常人轻易体会到的。 贺龙,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 十九岁参加孙中山师长教师的中华革命党,曾任县讨袁护国民军总批示、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戒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 1926年,他加入了北伐战斗,担负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 三十二岁时,贺龙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代总批示,192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在红军中担负第四军军长,红二、六军团总批示等职,率部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斗时期,任八路军一二零师师长等职务。 解放战斗时期,任晋绥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共中心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 中华国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率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兵团入川。 西南各省解放后,贺龙任西南军区司令员等职务。 1952年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4年任中心国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国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56年被选为第八届中共中心委员、中心政治局委员。 1959年任中共中心军委副主席、中心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 七十三岁时于1969年6月9日逝世。 贺龙平生戎马生涯,叱咤风云数十年,为中华国民共和国的建国做出重大的供献。 若翻看贺龙元帅的家史,可以发明他的祖辈有很激动人的积善性善的事迹。 贺龙的曾祖父贺廷宰十分热情公益事业。 见玉泉河奔流湍急,途径为梗,决定捐资捐力修桥以方便过河的人。 因为他仅仅是一个教私塾的文人,修桥工程浩大,乃至于耗尽家财,至斥腴亩以偿其负。 后来,他的儿子也就是贺龙的祖父贺良仕,为完成父亲的心愿而竭尽全力。 此桥在1915年建筑成功,命名为永安桥。 1950年10月桑植县政府曾拔款重建,改名为贺龙桥。 1998年,一场特大洪水将桥冲走,同年12月桑植县国民政府又拔款按昔时的原貌重建此桥。 贺龙的曾祖父贺廷宰与祖父贺良仕以父子两代人的心血修桥济世的动人事迹,深受一方庶民的赞赏。 恰是贺龙的祖辈造桥济世的阴德,荫泽了作为孙辈的贺龙,造就了一位共和国的元帅。 因果报应之事。 岂能说无呢? 唐英年,祖籍江苏无锡,出身工业世家,曾就读于美国密西根大学。 二十四岁时返回香港赞助父亲治理家族事业。 加入政府前,他担负半岛针织和美维科技集团主席,是企业界的成功人士。 他在1989年获颁香港青年工业家奖,1993年获世界经济论坛选为明日全球领袖。 在1995至2001年间出任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并曾任香港总商会理事会委员。 他在2000年获颁香港特区金紫荆勋章。 2002年7月,唐英年获委任为香港特区政府工商及科技局局长,2003年8月任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至今。 作为香港财神爷的财政司司长唐英年,他到底有如何的出身背景? 他的祖辈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由江苏无锡市往东北偏向四十公里的羊尖镇,有个村庄叫严家桥,严家桥的唐家大院就是唐英年师长教师的祖居。 唐懋勋(18001873),号景溪,是唐英年的父亲唐翔千的太曾祖父,唐氏子孙后辈尊称其为景溪公。 景溪公善于经商,在无锡开设布庄。 唐氏家族在严家桥的事业成功后,富不忘济国济民,热情于公益事业。 这也是其家族富过三代一向延续隆盛的主要原因。 在横穿严家桥小镇不到一公里的永兴河上有四座桥,个中三座为唐家所建。 唐家曾有一约定:凡严家桥的公益事业,不论大小,唐姓累赘一半。 唐家重视教导也远近著名,早在上世纪20年代,唐家创办丽新织布厂时就创办丽新后辈黉舍,吸收职工子女上学。 后改为严家桥小学,唐家每年都有捐款。 1934年,唐家出资疏浚永兴河,庶民欢呼雀跃,当地许多报纸报道了此事,称这是一件了不起的慈善事业。 改革开放今后,远在世界各地的唐家后代们纷纷回原籍投资、捐款。 我常读书,发明一些晚清及民国时期的达官显贵或是巨殷商贾。 其风光之时要么炫富奢侈要么蓄积不露,并不肯为国家民族或是庶民大众捐资奉献,或是所捐仅沧海一粟而已。 这样的显赫一时的家族,其子孙后代往往没落衰竭也很快,所谓富不过三代的规律,恰是对这种富而不仁的的报应吧。 唐家的子孙后代之所以和荣家的子孙后代一样延续着辉煌,都能超越富不过三代的规律,与他们家族祖辈的富而好施仁义、达则兼济世界的精神许是分不开的吧。 古时刻,穷山恶水的地方,若是忽然出了一个衣锦还乡的大人物。 邻里乡党就会说:他家祖上积了大德,所以子孙后代兴旺显达起来。 积德的人,上天待遇他的善,令他的下世获得尊贵安泰的果报,这是积善的本庆。 他的善功还会波及他的后人,天意光荣他的子孙后代以彰显他活在人世时的那些为人所知或为人所不知的道义事迹,这是积善的余庆。 所以孔子赞赏《周易》,最初就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前些天有时读了一段关于中兴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的出身的材料,发明左宗棠的曾祖父左逢圣为县学生员,重孝义,而且居贫好施,生平举止端严,所读经史皆手录。 我看完生起许多感叹,想起印光大师曾说过的历观古往今来大圣大贤之生,皆其祖父积善所致,大富大贵亦然。 其子孙生于富贵,只知享福造业,忘其祖父一番栽培,从兹丧祖德以荡祖业,任其贫贱,此环球富贵人之通病。 若是世界所有为人父母者和为人子孙者都能明白这个事理,可能世界会趋向于加倍秩序井然。 这是我写的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为题的文章的第二篇。 愿以此文赠给普世界的为人父母者及为人子孙者,愿人人贤善,世界大同。 发布时间:2023-07-01 11:00:53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4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