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浴佛是什么意思 内容: 浴佛节是佛教重要节日之一。 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根据习俗,这一天佛教寺院内都要举行浴佛活动,该活动的主旨是提醒人们时时要保有一颗清净心,观照自己的心是否清净。 起源浴佛的起源,是因悉达多太子在兰毗尼园无忧树下(亦称婆罗树或波罗叉树)降生时,九龙(亦说二龙)吐水洗浴圣身的传说而来。 在古代,它已成为佛教故事中一个重要的题材。 印度鹿野苑和阿摩罗伐底近代出土的佛传雕刻,都有这种情景的构图。 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的记载,摩耶夫人怀胎临近产期,一日出游兰毗尼园,行至无忧树下,诞生了悉达多太子。 难陀和伏波难陀龙王吐清净水,灌太子身。 因此,后世佛教徒纪念佛陀诞生的仪式,都在佛堂中或露天下净地设灌佛盘,在盘中的莲台上安置着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释迦太子金像,然后灌以香水,以表示庆祝和供养,就叫做浴佛或灌佛。 这一天是佛教四众信徒的欢喜节日。 简介浴佛又称灌佛,在古印度原始佛教中即为一种重要仪式,溯其来源,大而言之,其源乃在古印度的社会风俗之中,小而言之,其源则在释迦降生的历史传说之中。 从大的方面看,浴佛似乎是从古印度的一种宗教要求传衍而来的,据载,当时流行的婆罗门教即行一种浴像的仪式,人们认为这样做可以使人精神清洁,浴佛的起源可能与此有关。 从小的方面看,浴佛是由一个重要的佛教故事演化而来的。 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所记载,摩耶夫人怀胎临近产期之时,路经蓝毗尼园,行至无忧树下(亦称婆罗树或波罗叉树),诞生了悉达多太子,此时,难陀和优波难陀龙王(另一说称有九龙)吐清净水,灌太子身。 这一历史传说在古印度时即已流行,近代在印度鹿野苑和阿摩罗伐底出土的佛传雕刻,都有反映这种情景的构图。 这一传说可能直接导致了浴佛仪式在我国的流行。 因为,我国后世浴佛往往是在佛陀诞生之日举行。 在2500多年前的古印度(现尼泊尔),有一个富庶的迦毗罗卫国,国王称为净饭王。 净饭王有两位妻子,一曰摩耶夫人,次曰摩诃波波提。 净饭王仁慈和善,善理国政,只可惜多年没有子嗣。 有一天,摩耶夫人梦见有一匹六牙白象进入她的身体,随后就有了身孕。 当时的印度有一习俗,女子在生产之前要回到娘家去。 摩耶夫人也在此时动身回家。 当她走到蓝毗尼园婆罗树下时,心中异常欢快。 这时,摩耶夫人突觉腹痛,随后太子降生。 小太子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这一天适逢中国农历四月初八,即为佛诞日。 是日,各地佛教信徒均云集庙内,参加浴佛。 在佛殿上,供奉着太子佛像,四众弟子顺序用小铜勺盛满香汤浴灌太子佛。 在此前后还举行相关的法会,称为浴佛节。 南传佛教也非常重视这一节日。 傣族全民族信仰南传佛教,过节时,他们无论男女老少,都在清晨到各个佛寺中敬佛、斋僧,举行送旧迎新的仪式,行浴佛礼,给佛像洒清水洗尘。 而后便开始互相泼水,嬉笑追逐,进行放高升、赛龙舟、赶摆、丢包等活动,这就是著名的傣族泼水节(另有7女除魔的神话阐述泼水节的另一来历)。 藏传佛教同样重视这一节日,称为四月法会,一般活动要延续好几天,包括诵经、跳欠(也称为跳布扎、跳法王舞、跳神等)、到各个佛殿拜佛等,而泼水的习俗,仅在年轻的小和尚之间进行。 仪式开始浴佛的仪式开始于印度,是从求福灭罪的一种宗教要求传衍而来的。 佛教以外,婆罗门教早有一种浴像的风俗,起源于印度人使精神清洁的思想。 故事《大宝积经》卷一百记述这样一个故事:舍卫城波斯匿王的女儿无垢施,于二月八日和五百婆罗门一道,持满瓶水,出至城外,欲洗浴天像。 这时许多婆罗门见诸比丘在门外立,认为不吉祥,其中一个长者要求无垢施回到城内,但遭到她的拒绝。 于是展开辩论,无垢施终于感化了五百婆罗门皈依了佛陀。 可知浴佛来源于古印度的社会风俗。 引用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灌沐尊仪章》说:大师虽灭,形像尚存,翘心如在,理应尊敬。 或可香花每设,能生清净之心;或可灌沐恒为,足荡昏沉之业。 但西国诸寺,灌沐尊仪,每于男中之时,授事便鸣楗椎(木制打木),寺庭张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 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以铜、金、木、石盘内。 令诸妓女奏其音乐,涂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净白氎而揩拭之,然后安置殿中,布诸花彩。 此乃寺众之仪。 至于铜像无论大小,须细灰砖末揩拭光明,清水灌之,澄华若镜。 大者月半、月尽合众共为;小者随己所能每须洗沐。 斯则所费虽少,而福利尤多。 其浴像之水,即举以两指沥自顶上,斯谓吉祥之水。 义净所译的《浴佛功德经》也只说日日澡沐尊仪,可以获大利益,并未说专在佛生日举行。 所以赞宁于《僧史略》上《浴佛》条说:然彼日日灌洗,则非生日之意。 疑五竺多热,僧既频浴,佛亦勤灌耳。 东夏尚腊八,或二月、四月八日,乃是为佛生日也。 中国流传随着佛教的输入,浴佛的仪式很早就在中国流传了。 《吴书》卷四《刘繇传》附记笮融事迹说:笮融初聚众数百,往依徐州牧陶谦。 谦使督广陵、彭城漕运。 乃大起浮屠祠。 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人民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计。 这样大规模的佛教仪式,大概就是中国浴佛会的滥觞。 流行后来这种浴佛的仪式逐渐流行于朝廷和仕宦之间,到了两晋南北朝时代,各地普遍流行。 后赵的国主石勒(319332),为他儿子祈福,曾举行过浴佛。 《高僧传》卷十《佛图澄传》说:石勒诸稚子,多在佛寺中养之。 每至四月八日,勒躬自诣寺灌佛,为儿发愿。 《佛祖统纪》卷三十六宋孝武帝大明六年(462)条说:四月八日,帝于内殿灌佛斋僧。 又《宋书》卷四十七《刘敬宣传》说:四月八日,敬宣见众人灌佛,乃下头上金镜以为母灌,因悲泣不自胜。 可见在公元五世纪以前,浴佛仪式已在我国各民族之间相当流行了。 功德《灌洗佛形像经》中载︰「诸善男子善女人,于佛灭后当至心念佛无量功德之力,浴佛形像如佛在时,得福无量,不可称数。」但愿佛子的一念真诚,都能为未来植下无量福慧功德。 浴佛可成就之十五种殊盛功德一者、常有惭愧。 二者、发净信心。 三者、其心质直。 四者、亲近善友。 五者、入无漏慧。 六者、常见诸佛。 七者、恒持正法。 八者、能如说行。 九者、随意当生净佛国土。 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贵,人所敬奉,生欢喜心。 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 十二者、诸魔军众,不能损恼。 十三者、能于末世,护持正法。 十四者、十方诸佛之所加护。 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 作用浴佛除了纪念佛祖的诞生外,还有洁净世间众生心灵的作用:1. 浴佛是藉外在的佛来洗涤我们内在的尘尘垢,让自性显发,同证如来的清净净法身。 2. 除缅怀佛陀之外,就是要我们净心,以浴佛的功德度脱七世父母及累劫怨亲眷属早离厄难,使法界六道众生出离苦海。 3. 今日社会人心不古,平常我们身体藏了可以用水洗净,衣服脏了也可以用水洗清;但人心的污秽黑暗,则要用佛的法水洗涤,故举行浴佛法会,实际上是籍此来洗涤我们的心灵。 日期我国浴佛的日期,古来有几种不同的记载。 一是二月八日,一是四月八日,还有一种是十二月八日。 佛陀的诞生、出家、成道和涅盘,在印度南、北传的《佛传》里虽都明记七月日,但各记载不一。 《大唐西域记》(卷六、卷八),曾述上座部和诸部所传的不同。 据上座部传,佛降胎在嗢咀罗额沙荼月之三十日,相当我国五月十五日;诞生、出家、成道都在吠舍佉月后半十五日,相当我国三月十五日。 诸部所传降胎同于额沙荼月的后半八日,相当我国五月八日;其他诞生等同于吠舍佉月的后半八日,相当我国三月八日。 南传佛诞则在逝瑟吒月后半八日(南传《本生经》觉音序言),相当我国四月八日。 印度历法以黑月(从月既望到月晦)为前半月,白月(从月朔到望)为后半月。 所谓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 黑分或十四日、十五日,月有大小故也。 黑前白后,合为一月(《西域记》卷二)。 七月之下弦(当下半月之八日)在我国阴历次月之上弦。 我国汉译佛经记载二月或四月,大抵辰以印度的某月当我国之月,又随译经时代历法之差而传为二月或四月的。 吠舍佉月后半八日,本相当于我国阴历三月初八;而译者则理解为二月上弦,因传为二月八日。 后来多从南传的三月后半八日换算为四月八日,于是佛诞四月八日之说就一般通用了。 从历史的记载看来,后汉时笮融的浴佛日期未见明记;北朝多于四月八日浴佛。 自梁经唐至于辽初,大抵遵用二月八日;宋代北方改用腊八,南方则用四月八日。 后赵的石勒及刘宋孝武帝、刘敬宣等于四月八日浴佛,已如上述。 梁时《荆楚岁时记》以二月八日为佛诞。 《续高僧传》卷二十二唐《释玄琬传》说:琬以二月八日大圣诞沐之辰,追惟旧绪,敬崇浴具。 每年此日,开讲设斋,大会道俗。 《辽史》卷五十三《礼志》记载,辽时以二月八日,为悉达太子生辰。 至宋代,浴佛仪式多在十二月八日举行。 宋赞宁《僧史略》卷上《佛诞生年代》条说:今东京(宋都开封)以腊月八日浴佛,言佛生日。 赞宁以为腊八恐怕是印度的节日,或者是用《多论》(《萨婆多毗尼毗婆沙》)的二月八日,腊月即是周的二月。 《翻译名义集》卷三引《北山录》云:周之二月,今之十二月也。 而大圣在乎周年,故得以十二月言正。 但也有明指腊八为释迦成道之日而浴佛的。 如宋丹霞子淳禅师腊八上堂说:屈指欣逢腊月八,释迦成道是斯辰,二千年后追先事,重把香汤浴佛身。 (《丹霞子淳禅师语录》)又宋祝穆《事文类聚》说:皇朝东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造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 这是浴佛会和腊八粥相结合的记载,但江南一般多在四月八日浴佛。 《岁时杂记》说:诸经说佛生日不同,其指言四月八日生者为多,故用四月八日灌佛也。 今但南方皆用此日,北人专用腊月八日,近岁因圆照禅师(10201099)来慧林(禅院),始用此日行《摩诃刹头经》法;自是稍稍遵(之)。 其后宋都开封诸寺,多采用四月八日浴佛。 《东京梦华录》卷八说: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 元代的《幻住庵清规》及《敕修百丈清规》均制定四月八日为释迦如来诞辰,其后南北浴佛的日期就完全一致了。 浴像的方法关于浴像的方法,宝思惟译的《浴像功德经》所说最为清楚:若欲浴像,应以牛头旃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芎䓖、白檀、郁金、龙脑、沉香、麝香、丁香,以如是种种妙香,随所得者以为汤水,置净其中。 先作方坛,敷妙床座,于上置佛。 以诸香水次第浴之。 用诸香水周遍讫已;复以净水于上淋洗。 其浴像者,各取少许洗像之水置自头上,烧种种香以为供养。 初于像上下水之时,应诵以偈: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功德庄严聚;五浊众生令离垢,愿证如来净法身。 规定我国丛林的浴佛,多依元代《敕修百丈清规》(1336年修)所定的仪式。 但比《敕修百丈清规》更早十九年的《幻住庵清规》(中峰明本1317年作)已经有所规定了。 《敕修百丈清规》卷二《报本章》的《佛降诞》条,具体地规定浴佛的仪式说:至四月八日,库司严设花亭,中置佛降生像,于香汤盆内,安二小杓。 佛前敷陈供养毕,住持上堂祝香云:佛诞令辰,某寺住持虔爇宝香,供养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上酬慈荫。 所冀法界众生,念念诸佛出现于世。 住持说法竟,领众同到殿上。 住持上香三拜然后跪炉。 维那白佛云:一月在天,影涵众水;一佛出世,各坐一华。 白毫舒而三界明,甘露洒而四生润。 宣疏毕,唱浴佛偈(偈见如上《浴像功德经》),一面反复地唱偈言,一面让僧众进行浴佛。 最后并以浴佛的功德回向于无上的佛果菩提。 明代的风俗大抵是继承宋代的。 据田汝成《熙朝乐事》记明代的风俗说:四月八日,俗传为释迦佛生辰。 僧尼各建龙华会,以盆坐铜佛,浸以糖水,覆以花亭。 这种风俗到清代并无多大改变。 按照《敕修百丈清规》,禅林在佛诞浴佛这一天,还有煎香汤和造黑饭供众的习惯。 《清规》卷四《两序章》的《知殿》条:佛诞日浴佛,煎汤供大众;卷七《节腊章》的《月分须知》条:四月初八日,佛诞浴佛,库司预造黑饭,方丈请大众夏前点心。 但是这种遗规后来虽已不通行了,而以四月八日为佛诞,举行浴佛议式,则至今不替。 浴佛咒浴佛偈浴佛咒唵 底沙底沙 僧伽娑诃浴佛偈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 五浊众生令离垢,同证如来净法身。 发布时间:2023-07-03 08:50:07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4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