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法器:佛教里的海清指的是什么 内容: 海青海青是我国僧团中主要的服装之一。 它的款式:腰宽袖阔,圆领方襟,比较其他衣裳肥大很多。 因此,通常也把它叫做大袍。 海青这一名词,在辞源里解释它说:吴中称衣之广袖者为海青。 按李白诗: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盖言广袖之舞,如海东青也。 今亦称僧衣曰海青。 另据星云法师所著无声息的歌唱解释说:海青本是雕类的鸟名,生得俊秀文雅,常在辽东海边飞翔,其状类似衫之大袖。 因此,把海青鸟名,借来当做大袍的名字。 海青的服式,它原是从我国汉唐时代的服式衍流而来的。 在从前,无论僧俗都穿用它。 不过由于世界潮流的演进,生活方式的变革,世俗大众都早已改穿满服、西服、以至于穿著多彩多姿的时装了。 佛教尊重古制,出家人生活比较保守。 同时为了整肃仪容、庄严道风,所以海青虽然不是法衣,但是到今天都还能够遵守穿用著。 海青虽然是脱胎于汉服,但是它究竟还有一些特异之处。 海青的衣领,是用三层布片复叠缝制而成的;这样子叫做三实领。 在衣领的前面中段,还车有五十三行蓝色线条;这叫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这些说词,其实都是穿凿附会之谈。 实际上,无非是为了加强衣领的耐用而已。 另外,俗袍的袖口是敞开的,而海青的袖口,却是缝合起来。 这也是僧袍和俗袍彼此不同的一点。 海青缝合袖口,也有一种传说。 据说:梁武帝的后妃郗氏,她不信奉佛教,时常想用方法诬害僧尼。 有一次她命宫人做了一些猪肉包子,召请宝志禅师师徒用斋;以便造成和尚犯戒,羞辱佛门。 如果僧众当时不吃,就会构成违逆皇后旨意之罪。 宝志禅师乃是得道高僧,早已预知其意。 于是事先命令门徒,都把海青袖口缝合起来,先把馒头预藏袖筒之中。 当进宫接受午宴时,一手把包子放进空袖筒里,一手取出馒头来吃。 这样子才逃过了郗氏的诡计。 这一种传说是否属实,还须要一番查证。 至如海青的颜色,一向是以青黑色为主。 只有少数名位崇高的长老如方丈、首座、法师. .. .. .之流,才穿著黄褐色的海青。 在我国的僧团中,除了袈裟,海青算是最尊胜的僧服了。 穿著「海青,大都是在礼诵、听经、会宾、议事、以及晋见长老等重要的场合。 由于海青体量庞大,用布过多;而且宽松摇摆,动作不便,同时又非佛制;所以近世以来,已经有人提议改革。 民国太虚大师等,就曾经倡导过新式的僧装。 不过在同时也有一些人士,抱持相反的意见。 认为传统的服式,肃穆庄严,不宜轻言改革。 因此,在见仁见智的情形下,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结论。 发布时间:2023-07-04 11:05:57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4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