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法器:八瑞相-右旋白螺 内容: 右旋白螺是古印度战神的器物,巨大的海螺号宣告人们在战斗中表现出的骁勇和胜利。 毗湿奴的喷焰海螺叫pamchajanya,其意为拥有对五众的控制力。 阿周那[1]的海螺以devadatta著称,其意为神赐。 它的胜利号角令敌人胆战心寒。 作为战斗号角,海螺相当于现今的军号,是力量、权威和统治的象征。 吉祥的号声可以祛除邪恶精灵、使人避开自然灾祸并恫吓一切有害生灵。 毗湿奴左上手持有喷焰海螺,与右上手持有的金轮相配。 毗湿奴的十大化身[2]中的前五位都持有这两个器物。 它们分别是:鱼、龟、野猪、人狮和侏儒。 在印度教中,佛陀被视为毗湿奴十大化身中的第九大化身。 因陀罗和梵天这两位大天神在传统上被画成在佛陀宝座前敬献毗湿奴的器物海螺和金轮,这或许更是一种巧合。 毗湿奴也普遍被称作伟人[3]或右手神[4],这些称号也同样适用于佛陀。 佛陀的头发右旋,其身体带有伟人的三十二吉相[5]。 早期的印度教把海螺扥为阴阳两类,厚壳球茎状海螺是阳性[6]的,而薄壳细长型海螺是阴性[7]的,这也用于划分印度的四大种姓[8]。 表面光滑的白海螺代表婆罗门(僧侣)种姓;红色海螺代表刹帝利(武士)种姓;黄色海螺代表吠舍(商人)种姓,而灰暗色海螺代表首陀罗(奴隶)种姓。 天然左旋的普通海螺[9]与极为罕见的右旋白螺[10]可以进一步划分。 右旋白螺最为吉祥,适宜用于仪式中。 螺壳的壳尖被锯掉,形成吹口,这样,右旋风道可以创造出音响的效果,象征正在施颂[11]佛法。 婆罗门教把战斗中使用的海螺视为其宗教统治的礼仪象征。 早期佛教徒同样用它作为佛陀教义至高无上的象征。 此时,海螺象征着佛陀在宣讲佛法真谛时的无畏精神及他号召为众生利益而获得圆满和努力精进。 海螺号筒般深沉的声音是佛陀三十二个大相之一,其声音响彻整个十方大地。 在肖像画法中,佛陀喉部的三条海螺形状的皱褶代表着这一大相。 作为八瑞相之一,白色海螺通常垂直绘制,常在其较低处系有一根丝飘带。 从口部的曲线和螺孔可以看出螺的右旋。 海螺可以水平放置,当作盛放甘露或香料的容器。 作为手持器物,它象征着宣讲佛法就是佛语。 众神的智慧左手常持有海螺。 注解:[1]梵文:arjuna,阿周那,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摩诃婆罗多》中的角色。 [2]梵文:avatara,化身。 毗湿奴的十大化身为:1)鱼(matsya);2)龟(kurma);3)野猪(varaha);4)人狮(narasingha,半人半狮的怪物);5)侏儒(vamana);6)持斧罗摩;7)罗摩;8)黑天(krishna);9)佛陀;10)迦尔吉(kalki,白马)。 [3]梵文:mahapurusha,伟人或大人。 [4]梵文:dakshinadeva,右手神。 [5]梵文:mahapurusha-lakshana,三十二大相。 如来身体的三十二种殊胜的相状。 或指佛、转轮王的身体所具的三十二种相好。 [6]梵文:purusha,阳性。 [7]梵文:shankhini,阴性。 [8]原文:caste,种姓。 印度的四大种姓是:1)婆罗教的掌门人,音译婆罗门(brahmin);2)武士、王族和军人,音译刹帝利(kshatriya);3)农工商庶民,音译吠舍(vaishya);4)奴隶,音译首陀罗(shudra)。 [9]梵文:vamavarta,左旋海螺。 [10]梵文:dakshinavarta,右旋海螺。 [11]梵文:dakshina,施颂,指受施时唱起的咒颂。 发布时间:2023-07-04 13:21:0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4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