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法器:念珠的起源 念珠的象征意义 内容: 念珠的起源念珠的梵名为钵寒莫,又称之为数珠、诵珠,通常人们称之为佛珠。 顾名思义,那当然是佛教徒使用的法器和标志了。 还有人称它为栓马索。 念珠最初的起源是由古印度人以璎珞。 珠宝作为项链等装饰而逐渐演变而来的。 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在佛教之之前就开始使用念珠,印度出土的二世纪以前的婆罗门像中已有项悬念珠了。 在佛教之前,印度的事火处道的本尊就已手持念珠。 佛教徒大约在二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念珠。 佛教早期比丘使用串珠用以记数、摄心。 当时串珠为三十粒,黑白相间,用以记日。 佛教经典记载念珠起缘于《木槵子经》,此经云:常持数珠,无论行住坐卧,一心念佛法僧名,满二十万遍升天,满一百万遍超生死。 佛经中《金刚顶瑜珈念珠经》、《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等经典对念珠的使用都有指示。 佛教于东汉初传入中国后,念珠也随着佛教在中土的发扬光大而广为流传。 东晋时国人已开始知道使用念珠。 唐朝时念珠使用已相当普遍。 一些寺院里的准提菩萨、十一面观音像均携念珠,罗汉像也有手持或项悬念珠的了。 唐代道宣撰《续高僧传》已有人各掐珠,口同佛号的讲法。 苏东坡曾有诗称赞捧经持珠,杖则倚肩,植杖而起,经珠乃闲。 不行不立,不坐不卧,问师此行,经杖何在。 《敦煌曲子词上――禅门十二时》称:日入酉,观身知不久,念念不离心,数珠恒在手。 《定格联章》云:念观音,持势至,一串数珠安袖里,目前灾难不能侵,临终又得如哺眠。 可见,僧人使用念珠已十分广泛。 发布时间:2023-07-04 14:47:2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4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