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名词:佛教名词之实相_什么是实相_实相是什么意思 内容: 实相是什么意思? 实相的意思实相即无相,就是本来的样子,真实的样子,无有本体。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惟此独实,不变不坏。 又名佛性、法性、真如、法身、真谛等。 实相即是非一切相,所以如来说以非一切相之本相,不执求、不住着,即名为实相。 佛法要从无相里认识实相,因为有相都是假相。 人人都有一个本来面目,或说真心、佛心、实相、般若、法身,看起来名称很多,实际上意义只是一个。 例如,这是个房子,房子是假相,它真实的实相是由土、水泥、石子、沙、木材、人工等和合而成。 我们的内在都具备有一个真实的佛性,其中有很大的功德。 只是这个真我,往往我们自己不知道、不认识。 这是什么? 这是花,那是衣服、手巾、茶杯、书,这个人是张三,那个人是李四,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假相,但是我们不能认识无相。 无相才是实相,有相都是假相。 《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各法师对实相的解释实相的意思(广钦老和尚)实相就是离一切虚妄之相的真实相状,也叫作真如、圆觉,自性等等。 当我们依法实践,妄心逐步息下后,真实之相便得现。 实相的意思(宏海法师)实相,顾名思义就是一切事物万事万物的真实相态,即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在理解实相的时候,首先要明了我们现在所认知、所呈现出来的,都是虚相,立足于凡夫的本位而言。 那么修学佛法就是要从这个虚相转为悟到这个实相,证到这个实相。 在虚相的时候我们是颠倒的、有漏的、杂染的、凡夫的,悟到实相以后就是无漏的,是清净的,是圣者的智慧。 实相的意思(净宗法师)所谓实相,就是真实之相。 佛教里经常说诸法实相,又说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一切万法的真实本相是什么? 又叫真如实相。 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词假象来理解,比如说一个人做了案,然后他摆了一个迷魂阵,我们说这是假象,迷惑住了。 佛法所讲的实相,是究竟深入层面上讲的。 比如我们看见人,就有男相女相;看见物品,看见一枝花,花有花之相,看见一片叶子,叶子有叶子之相。 但我们凡人就会被这表面上的现象所迷惑,认为这是红花,这是绿叶,好啦,坏啦,美了,丑了,这些都不是万法的真实之相。 万法的真实之相就是本来寂灭,就是真如。 寂灭就是不生不灭。 我们看见的一切万法都是生生灭灭。 所谓实相,可以叫作寂灭相,也叫作平等相,诸法平等,无有高下,一切万法的体性都是空性、平等。 所以我们见到的差别,高下大小,美丑善恶,这些都是假象,不是真相,当然也就不是实相。 这也是名词的理解。 各辞典对实相的解释《俗语佛源》的解释实相,指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状态。 佛家还指出,实相也就是无相、空相,如《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法华经方便品》:惟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话说人间荣华富贵,眼前的多是空花,不可认为实相。 又如清龚自珍《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佛不坏假名而说实相。 后指真实情形,如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正满洲行政之实相也。 (文贤)《佛学大辞典》的解释(术语)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 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 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 就其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为万法实相之义言之,则为实相。 其他所谓一实,一如,一相,无相,法身,法证,法位,涅槃,无为,真谛,真性,真空,实性,实谛,实际,皆是实相之异名。 又依名随德用之三谛言之,则空谛为真如,假谛为实相,中谛为法界。 法华说实相,华严说法界,解深密说真如或无为,般若说般若佛母,楞伽说如来藏,涅槃说佛性,阿含说涅槃。 在华严之始教天台之通教已下者,不变之空真如为实相,在华严之终教已上,天台之别教已上者,不变随缘之二相为实相。 华严以随缘之万法为实相,天台真言以性具之诸法为实相,小乘以我空之涅槃,大乘以我法二空之涅槃为实相。 维摩经弟子品曰: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 同观众生品曰:佛为实相法人。 涅槃经四十曰:无相之相,名为实相。 妙玄二上曰:实相之境,非佛天人所作,本自有之,非遍今也。 法华文句记四中曰:言实相者,非虚故实。 非相为相,故名实相。 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法性空者,即一切处无心是。 若得一切处无心时,即无有一相可得。 何以故? 为自性空故无一相可得,无一相可得者,即是实相,实相者,即是如来妙色身相也。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解释佛教术语。 一切诸法的真实体相,又名诸法实相。 实、谓真实不虚,相谓事物的本性或相状,是佛教所说的绝对真理。 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条件)组成、变化无常的,都没有永恒的、固定不变的自体,这就是空。 这种空就是宇宙万有的真性,亦即诸法实相。 《思益经》卷一称:诸法从缘生,自无有定性,若知此因缘,则达法实性。 《大涅槃经》卷四十:无相之相,名为实相。 《中论观法品》:诸法毕竟空,不生不灭,名诸法实相。 诸法实相为万有的本性,所以又叫法性,此法性真常不变,所以又名真如。 此外还有真谛、中道、涅槃、实际、实性、法身、法界、佛性、如来藏、般若等种种异名。 《肇论宗本义》:本元、实相、法性、性空、缘会,一义耳。 佛教各派对实相的解释各有不同,三论宗以无依无得的空理为诸法实相;天台宗以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性具说为诸法实相;华严宗以随缘之真如为诸法实相;法相宗以圆成实性为诸法实相。 小乘以我空之涅槃为实相;大乘则以我空、法空之涅槃为实相。 (刘峰)《唯识名词白话新解》的解释原义为本体、实体、真相、本性等;引申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或真实之理法、不变之理、真如、法性等。 此系佛陀觉悟之内容,意即本然之真实,举凡一如、实性、实际、真性、涅槃、无为、无相等,皆为实相的异名。 实相超越一切相对相,超越一切语言效用,因为一切语言都是相对性,而实相则是绝对的真理。 佛教的基本理论是缘起,缘起,即是众多因素条件,关涉对待而起。 缘起有其纵向的关涉对待的关系、和其横向的关涉对待的关系。 自纵向的时间上看,是前因后果的关系,自横向的空间上看(就时间某一点上看),是彼此对待的关系。 所以,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 是时间上的因果关系;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是空间上的对待关系。 诸法以因缘对待而生起,自然没有独立的自性(即没有固定的不变之性)所以在时间上有生、住、异、灭四相。 以有生灭,所以无常;而众多因素条件生起的事物,没有中心的主体,无主体所以无我。 诸法无常、无我,故其本性是空即是空性或性空,所以空性是诸法的本质,是本来如此的、不增不减的法性,此法性即是诸法实相,亦即是真如。 发布时间:2023-07-06 11:08:2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5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