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名词:【欲界】-欲界是什么意思 内容: 欲界(佛教用语)佛教把世界分成欲界、色界、无色界,合称三界。 欲界起源从六趣本身,又将天、人、阿修罗称为三善趣或三善道,将地狱、饿鬼、畜生称为三恶趣或三恶道。 又有佛、菩萨来此度生及有修行成圣果者,又称凡圣同居地。 人天合为十善趣。 此立足于人,地狱在下,最底层是无间地狱;天在上,他化自在天位居最上。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 欲界六重天欲界六重天包括四大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shui)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 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 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 [1]六道欲界具含六道,曰天,曰人,曰阿修罗,曰鬼,曰畜生,曰地狱。 前三名三善途,后三名三恶途。 六道所由成,各缘藏识所伏种子之成熟。 (每由旬约四十里)其外分布七香水海,七金山。 再外有咸海,有铁围山。 咸海之中,东南西北各现一大洲,大洲边附以二小洲,日月绕须弥山而行。 东洲名弗婆提,南洲名阎浮提,西洲名瞿耶尼,北洲名郁单越,此皆人道所居。 人道人之所以为人,为夙修十善得其中者之果报。 而其间又有差等。 东西南三。 洲苦乐状态。 大致不甚悬隔。 北洲则以善因较胜。 故所享亦较愉快。 衣食器具。 皆由植物直接供给。 不假工作。 地产釜鍑。 中置焰火珠。 投米于中。 珠自发热。 饭熟乃已。 男女相悦。 则会于林中。 如无血统关系。 树为之合。 若帷帐然。 否则不合。 男女自散。 不敢强所欲也。 顾此等欢会。 终身不逾五次。 非纵欲无度者可比。 女子怀妊。 七八日即产。 置诸道周。 喜之者抚而喂之。 七日即长大成人。 男入男群。 女入女群。 随手取衣饰于岸。 不必原物。 其人民不私己有。 有如是者。 (此举大略,欲知其详,可参观长阿含经)吾辈南洲。 人力少一,资生之具即减一分。 今世电炉电灯等物,疑若较为省事,不知乃他种人力之变相,非焰火珠可比。 人民为维持生活计,不得不私所蓄。 既有私蓄,斯有夺,此乱之所由来也。 政治社会诸问,任如何研究,终无绝对实效可期,盖利之所在,弊即寓焉,福之所起,祸即伏焉。 欲与北洲并美,无此事也。 然因苦心志,劳筋骨,行拂所为,正所以促成上探大道之念,则远非北洲所能望焉。 天道夙修十善,得其上者业种成熟,即生天道。 天之所以胜于人,约有三事。 一为化生,化生者,机缘一至,即托境现身,无处母胎之苦也。 二为身胜,人中之痰涕,精涎,便溺,垢腻等一切不净物,诸天皆无之。 而天女姿色,美好特甚,任吾人倾城倾国之容,傅以香花香水之饰,自天视之。 惟觉劣陋臭秽,不堪亲近。 三为衣食,思之自至,宫室受用现成,视北洲取资于植物犹嫌不便,勿论南洲须待胼手胝足也。 天之层次有六,以属欲界,常称六欲天。 初曰四王天,居须弥山腰。 二曰忉利天,居须弥山顶,此二天属地居。 三代以前,人民业障较薄,于帝释彰善瘅恶之举,每能有所感觉,故诗中累举上帝以为颂。 后人业障较深,对于帝释,冥然罔觉。 空居四天,较为尊贵,不与人间相接,故吾人尤难与知。 此四天所以能空居,为兼修未到定之力。 定者,结跏趺坐,排除妄想,俾心安定。 (欲知其详,可取台宗止观研究之)或本梵音略名曰禅,或合称禅定。 未到者,以未能舍离情欲,非根本之禅也。 夜摩,义为善时。 以生此者时时唱快乐故。 兜率,义为知足,以生此者于诸欲能知足故。 化乐者,于境变化自娱。 (如欲乘象马,则化象马骑之以为乐)他化自在者,假他所作乐境,以成己乐也。 若夫情欲之娱,则形式逐层递简而愈乐。 地居二天,有交媾之形,无泄精之秽。 夜摩则惟抱持,兜率不过执手,化乐共笑,他化相视。 (此本俱舍颂及立世论,若起世经则征异)此等欲事,只为纵乐而然,与胎育无关系。 以诸天化生,不由母胎故,惟纵乐不已,藏识所伏种子,适为下坠恶途之因,斯可惧耳。 及命将终,则有五种大衰相现:一为衣染尘埃,二为华发萎悴,三为两腋汗出,四为臭气入身,五为不乐本座,是诚六天之通病也。 阿修罗道阿修罗,具含无天、不端正、无酒等义,以其乏天之德。 而男子貌奇丑,又少和气,不能成酿也。 所居在须弥山岩窟中,或散在海滨,或潜在海底。 夙修十善,而瞋慢疑三习特盛者生之。 其生也,多忿怒,好斗争。 所享之乐,宫室华美,衣食亦出自然。 然判在人道之下者,为日中不免自然之苦,避之不得。 如享盛馔,末箸入口,化为淤泥,是其例也。 (其它种类住处,及诸典实,楞严,正法念,增一阿含等经均有详载,未及具引)至吾人所能发现之处,于瞻波国有修罗宫,唐使王玄策曾三度过其地。 (出西国志)而玄奘法师之游西域,又别有所得。 地狱道阎浮提二万由旬下,有地狱道。 其中众生身形,虽与人同,而处境则惟苦无乐。 狱之重者为八大狱:一等活狱,生其中者,铁爪长利,怀瞋互攫,又以刀剑递相斫刺脔割,或身碎,或肉坠,想以为死,冷风来吹,则若复活。 二黑绳狱,恒为热铁绳所迫,皮肉骨髓皆焦,其中兼受斩锯之苦。 三众合狱,中有大石山两两相对,众生入其间,山自然合,堆压其身,骨肉糜碎。 四嗥叫狱,镬汤熬煎,苦极而叫。 五大叫狱,乃煮煎尤惨者。 六炎热狱,受烧炙之刑。 七极热狱,乃烧炙之甚者。 八阿鼻狱,义为无间,此为八大狱之最下层,众生坠此,受苦无间,乃世间最凄惨处也。 大狱之旁,各有十六小狱,未及细举,此外尚有轻狱,散布铁围山间,及东西南三洲山林江海等处。 此道众生,所以饱尝苦况,原因对十恶业曾作重大过犯。 世有走无常,于地狱形相,亦有所亲见,故能言之如绘。 明永乐宣德间,有酆都令尤和者,素辟地狱之说,卒以走无常勾摄其弟付狱事,确确凿凿,无致疑余地,遂大为帖服,且刻石于酆都观纪其实,以示前此坐井观天之失。 (出语怪)后之硬主无地狱者,又将为尤和之所怜愍矣。 鬼道鬼道住处,有正有边。 正住,在阎浮提下五百由旬。 边住,散居诸处。 凡曾犯十恶,其业尚轻者生之,身形亦如人。 中分有威德无威德二种;有威德者,得住地居天,及四洲海滨山谷之间,皆有宫室之御,享用过人,世俗崇奉之神,即此类鬼也。 无威德者,杂处东西南三洲人道之间,或依粪秽,或附草木,或凭冢墓,或隐屏厕,并无舍宇栖止。 业较微者,尚能一饱,业较重者,饥火长焚,去人远矣。 曰:彼所以乐,由昔日布施种子随机成熟耳,(布施义详世法篇)虽号为神,而昼伏夜游,虚怯多畏,依然鬼道本色也。 我国鬼神之谈,散见经史子集者,何可胜道。 而通幽扶鸾诸术,又往往有奇验。 西人于鬼之事实,渐有所征。 鬼神问题,亦认为有研究价值。 (且有影鬼相之事)昔人无鬼论,诚无立足余地矣。 畜生道畜生广义,凡吾人所能知之动物,除人类外。 上至巨兽,下至微虫,皆为所摄。 非仅局于家所豢养,其身形特称旁出,异于五道。 此为夙昔对于十恶,作普通过犯之业报也。 顾吾人所能知,只在阎浮提与人同居之一部,其实畜类住处。 诸道咸有,狱道之畜,如蛇如鸱,如黑驳狗,如百足虫,自无足以迄多足之毒类,皆生其中。 鬼道则益以狐狸象马之属。 混居人道者,东西南三洲现象略同。 北洲则惟有鸿雁象马不恶之畜,无足多足之属概不与焉。 六欲中天,空居四天,只有二足之畜,如妙色鸟之类。 虽有象马娱乐,乃是幻化所成,非若地居天实有其物,以供乘御也。 畜类之大者,以难陀,跋难陀,因之幻象亦渐次微变,若循一种轨迹焉。 进化学者乃视为莫大之秘奥,强作生物演进之证据,夫吾人所能考察之地层,充其量能有几何年,以此等年较世界无量时间,以所居地,较世界无量空间皆,所谓无穷小数中之无穷小数。 于此微乎其微,末乎其末,时空中所得之幻影,欲以断定世界无量时空之一切现象变态,何其妄也。 今夫平圆,孰不知其为循环之圈乎? 而于其中取无穷小弧,则弧线与切线若合为一。 因其合一之故,从而下断语曰:弧者直线也。 累弧成圆,则圆者亦一直线也。 是人之妄。 不问可知。 然知是人之妄易,而知进化论之妄难,则习焉而不知察之过也。 发布时间:2023-07-06 14:02:1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