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名词:【牌位】-佛学如何解释牌位 内容: 牌位(佛教解释)牌位是指书写逝者姓名、称谓或书写神仙、佛道、祖师、帝王的名号、封号、庙号等内容,以供人们祭奠的木牌。 产生意义按照我国民间传统习俗,人逝世后其家人都要为其制作牌位,作为逝者灵魂离开肉体之后的安魂之所。 牌位大小形制无定例,一般用木板制作,呈长方形,下设底座,便于立于桌安之上。 牌位书写,古代一般多用老宋体(笔划竖粗横细)、自上而下竖写,现代则多采用正楷、隶书、魏碑、等字体,以示庄重、肃穆。 古往今来,民间广泛使用牌位,用于祭奠已故亲人和神祇(指天地之神)、佛道、祖师等活动。 辞源释义《辞源》介绍: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 简而言之,昭穆就是宗庙和坟地的左右位次,左为昭,右为穆。 风俗习惯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城市居民使用牌位祭奠的越来越少,一般都摆放或悬挂逝者的照片、画像、作为祭奠对象。 近年来,国内一些殡葬服务单位,为发扬优秀的传统殡葬文化,不断改革创新,设计研制了大理石、玉石、塑料等材质的小型牌位,与骨灰盒配套,供人们祭奠使用。 此举既符合民间传统习俗,又安全省力,受到群众的普遍认同。 我国民间传统,对逝者是安字当头,如说安息、安魂、安灵、安放、安葬、入土为安等等,无不求安。 而目前人们到殡仪馆祭奠时,多数都是将故人骨灰盒搬进搬出,怎能体现一个安字呢? 不少人家要从楼上楼下、同时搬动父母、祖父母的几个骨灰盒,不仅费力,也很容易摔倒磕碰,损坏骨灰盒。 古人对灵柩(棺材)移动是很严肃慎重的,一旦落葬、轻易不动。 除了非动不可的原因才行移灵。 现代的骨灰盒就是棺材的替代品,按传统习俗,一旦安放,除了迁移或下葬,也不应轻易搬动。 为了尊重民间传统习俗,方便人们祭奠故人,青岛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借鉴外地经验,研发了多种材质的小型灵位牌,与已寄存的骨灰盒配套,人们祭奠时,只请出灵位牌,不再搬动骨灰盒,这样既符合传统习俗,又避免寄存场所的拥挤现象,利人利已,皆大方便。 儒教相关牌位:原为儒教所用,中国佛教从宋代起予以采用,在牌位上书写死者法名,置于佛坛或某处,表示祭祀死者之灵。 原为儒教所用,记入死者官阶及姓名之木牌。 宋代时,佛教禅宗采用牌位为死者及生者用。 目前,佛教牌位分为:(1)消灾牌位,为生者(活人)用,是此人的禄位,大都用红色或粉红色纸张代替木牌。 僧尼为此牌位主人行法事,以求诸佛菩萨如被此活人消灾免难,事业发达,凡事顺利。 不必说,信者需付大笔金钱才能立此牌位。 (2)往生牌位,为死人所设的牌位,大都用黄色纸张。 僧尼为其行法事以助亡者神识(类似灵块)早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一般佛教家庭的牌位大都用木牌。 一般写,天地君亲师,这几个字。 发布时间:2023-07-06 14:13:1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5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