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名词:迷信_迷信的意思_佛教是迷信吗 内容: 迷信迷信,专指人对事物的一种痴迷信任状态、迷惘地相信;更指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 迷信的本义是相信了错误的东西。 迷信一词在佛学中的首次使用是在唐朝译经师翻译文献时。 迷信具体指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歪曲的反应,是愚昧落后的表现。 佛教是迷信吗? 对于佛教是不是迷信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迷信,迷信是指迷惘地信服,盲目地相信。 怎么判断是不是迷信? 有两条标准,一是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二是所揭示的道理是否具有确定性,理论会不会有变化。 佛教是揭示人生的真理、宇宙的真理和自然的规律,是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并且这种真理性和规律性永远如此,即使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必然也如此。 越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是能够证明佛教教义的真理性。 比如世尊在2500年前就说过,我看一钵水,八万四千虫,现代的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微生物存在,才能理解到佛陀这句话的意思。 佛教里有一部经叫《入胎经》就是详细介绍生命胚胎在母体中发育过程,连现代医学都望尘不及,这部经中描写了生命胚胎在母体中每七天的变化过程,而现在医学最先进的仪器都无法观察出如此细致的变化。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3000年佛经《阿含经》等,皆言:以须弥山为轴,有四大部洲绕日而行。 即有四个绕恒星旋转的星球,上面者有人类居住,有生命存在。 地球在其中,称南瞻部洲,即阎浮提,形状如庵摩罗果,略为扁圆!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 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 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至少一或两个类月球卫星。 这与佛教所说的百亿须弥、百亿日月的数目,可谓不谋而合。 以上所举之数据,就是在说明,科学越进步,就越能证明佛教的正确性。 单单一个缘起性空,就把宇宙的真理、人生的实相,一语道破,也使到一切皆由神或上帝所创造的神话,都无立足之地。 佛教认为,迷是由于众生的无明所致。 除了觉悟的圣者,又有哪个凡夫不迷呢? 只是迷得深或浅罢了。 正因为缺乏智慧,才使我们始终深陷于执著中,使人生始终充满困惑。 所以,佛法特别强调智慧的作用,通过闻思经教树立人生正见,通过如理思维寻找解脱之道。 佛法所说的解脱包括心解脱和慧解脱,一方面使我们的心 灵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一方面使我们的认识从困惑中解脱出来。 当我们从烦恼和困惑中解脱之后,就不会再被迷情所转。 盲目相信是迷信,佛法是引领我们找到自信,开发佛性! 佛教是智慧的教育,同样也是反对迷信的,是不断开悟、印证、求真、教育的过程。 通过闻思修如实观察自已身与心,了解身心实相。 因是一体的,一味的,慢慢了解自身病因服药。 其实轮回与解脱自已非常清楚,自已的起心动念与情绪足够说明,只是习气信号太强,定力难生,经常种种借口自骗自,战胜不了自己而轮回至今,像幼儿班唱的歌:自己事情自己做,穿袜子呀,成佛作祖全凭自己。 (摘自网友与济群法事)迷信基本定义字面定义Encarta百科全书上对迷信的定义:非理性地相信某种行为或仪规具有神奇的效力。 迷信是对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可又盲目地相信其说。 迷信的含义更多的倾向于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 理论上,如果不具备科学素养,都存在着迷信的可能性,即使是有些从事科学工作的人,如果没有科学素养,也会抱某种迷信(如迷信巫医、易经、风水、算命)。 与迷信对立的是科学的方法。 科学是一种允许自我证伪的动态开放的可靠方法(科学不是任何科学理论),讲究的是形式逻辑和证据。 而迷信是无条件接受,不允许质疑、没有形式逻辑、不需要可靠证据,是盲目相信。 说迷信科学,就如同说迷信数学未来人可以说今天的人迷信落后的数学理论(如平面几何),但不能说迷信数学,因为数学就是方法。 1980年代以来,中国人的迷信现象具备了现代特色,或假借科学名义,或以弘扬传统为使命,而迷信主体则由农村转向城市,转为有知识、高学历人群,甚至转向了国家官员。 特别是1990年代中叶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频频使人困惑的官场迷信。 这种官场迷信,萌生于官场之中各级官员对其上司的供奉和迷信,大多源自于官场民主的缺失,把自己的上司、顶头上司视为官场的主宰,左右了权力的运作及其个人的遭际和升迁的命运。 在身处官场的个人仕途难以自我把握的时候,这些官员往往另辟蹊径,依托迷信,视之为自己的护官符和升迁秘径,以保证自己的官运亨通。 究其根本原因,是迷在官场、信在权力,是一种社会权力的崇拜形式。 本质定义迷信的本质定义就是相信了不该信的东西。 人们的立场不同,所指称的迷信内容也不同。 在基督教看来,不信基督教而信仰别的宗教,就是迷信。 其他宗教,也是一样。 佛教就辩称自己是神圣的信仰,所以不是迷信。 也就是说,迷信的本义,乃是相信了错误的东西,而不是入迷的相信。 没有迷信科学或者科学迷信的说法。 迷信是没有理由的相信,而科学恰恰是追寻理由的地方。 科学把道理讲得如此明白,让你觉得不相信就未免太傻。 所以迷信科学或是科学迷信就像方的圆或圆的方一样,是自相矛盾不能成立的概念。 只有受教育程度所限,无法理解科学道理的人,才会把科学看得像神话一样不可思议,说出科学迷信这样不通的话来。 佛教解释迷信原文1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四 明信品第十一释曰。 信相差别有十三种。 一者已生信。 谓过去现在信。 二者未生信。 谓未来信。 三者正受信。 谓内信。 四者似受信。 谓外信。 五者他力信。 谓粗信。 由善友力生故。 六者自力信。 谓细信。 由自力生故。 七者有迷信。 谓恶信。 由颠倒故。 八者不迷信。 谓好信。 由无倒故。 九者现前信。 谓近信。 由无障故。 十者不现前信。 谓远信。 由有障故。 十一者听法信。 谓闻信。 由闻生故。 十二者求义信。 谓思信。 由思生故。 十三者观察信。 谓修信。 由修生故。 原文2释曰。 障者相违义。 多忘者。 于已生信为障。 懈怠者。 于未生信为障。 行迷者。 于正受似受信为障。 如先所受能受执着故。 恶友者。 于他力信为障。 以倒法令受故。 善羸者。 于自力信为障。 邪忆者。 于不迷信为障。 放逸者。 于现前信为障。 少闻者于听法信为障。 不听了义故。 闻喜者。 于求义信为障。 少思惟故。 思喜及定慢者。 于观察信为障。 少修及不细观察故。 现代社会上认为迷信通常在儿童时代养成,佛学上有不同的观念。 由于佛学认为有轮回,因此一个人前世如果迷信,今生则很可能继续迷信,信心是迷者人格的一部分,难以被轮回改变(否则谈论轮回就没有意义)。 有人认为迷信是佛学上首先提出的字词,而在文化上经过演变而成为一个普遍性的字词。 迷信的一个义项是佛学术语。 广义的迷信所谓迷信,就是对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和崇拜。 狭义的迷信即封建迷信。 从广义来说,迷信应当包括宗教信仰,因为任何宗教信仰都是迷信的表现。 严格说来,宗教和封建迷信并不是一回事。 每个具体的宗教和宗教团体,都有某一既定的崇拜偶像,如基督教、天主教的上帝、佛教的佛陀。 伊斯兰教虽不崇拜偶像,但信奉真主安拉,有修行的明确目标、有教义、教规、活动场所和宗教仪式等。 封建迷信则很难说有什么共同一致的崇拜物,也没有什么既定的宗旨、规定和仪式,更不会有什么共同的活动场所。 封建迷信的对象可能是神仙鬼怪,也可能是山川树木。 封建迷信和宗教相比则显得更原始,其活动多是在局部地区或家庭范围内。 一般说来,对于个人的迷信活动,只要不妨碍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不违背国家宪法和法律,政府并不干涉。 但是,对那些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的迷信活动,对那些装神弄鬼骗财害命、破坏生产、残害群众的人,则必须分别情况予以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还要依法惩办。 对反动会道门,则要坚决取缔。 [4]科学、宗教与迷信学者:宗教和迷信当然不是一回事,但是也并非毫无关系。 迷信是非理性的、没有科学基础的信仰,而宗教是对超自然力量(特别是对人格化的上帝,即有意识、有智能和掌握人类命运的神)的崇拜,这种崇拜也是非理性的、没有科学基础的,因此宗教其实就是迷信的系统化和抽象化,尽管抽象出了许多超越迷信的内容(例如世界观、道德观),甚至有了一些合理的因素,但是仍然包含着许多迷信的因素。 并不是一打上宗教的招牌,再荒诞的说法就都不成其为迷信了。 通过修炼能够以石头、花香为食,不仅没有科学基础,而且与科学原理相违背,就是一种迷信。 [5] 发布时间:2023-07-07 12:02:01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5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