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名词:空观_空观是什么意思_佛教空观解释 内容: 空观是什么意思? 空观,即观察诸法皆空的道理。 亦指天台宗所立一心三观(空观、假观、中观)之一。 《三藏法数》:空者,离性离相之谓也。 谓观一念之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名之为空。 由观一念空故,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而不空,以三观皆能荡相故也。 盖空荡见、思之相,假荡尘沙之相,中荡无明之相,三相皆荡,即毕竟空,是名空观。 (见、思、尘沙、无明,即三惑也。)《佛学大辞典》:观诸法皆空之理也。 一切诸法,尽为因缘所生,因缘所生之法,无有自性,空寂无相也。 中观论四谛品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此谓空谛之理,观此空谛之理曰空观。 此空观有四教之别,藏教分析诸法而观空理,故谓为析空。 通教不要分析,譬之幻梦之体,而直证空,故谓为体空。 别教于假中之外观空,故谓为偏空。 圆教观假中即空,故谓为圆空。 有如此四种之别者,以机有利钝之别故也。 利钝之机虽有别。 而以空观为入理之门则一也。 演密钞三曰:三乘之人,同以空为门,入诸法真实之性。 其解圆空者,则如三藏法数十曰:空者离相离性之谓也。 谓观一念之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名之为空。 由观一念空故,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 光明玄义拾遗记五曰:三观之首,皆言即者,指一念心即三谛故。 初云即空,非即偏空,乃观一念即圆空也。 此空能破三谛相着,故云一空一切空也。 止观五上曰: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总空观也。 发布时间:2023-07-07 13:33:4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5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