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门观察】:“阿弥陀佛”佛号能作为招呼语,口头禅吗? 内容: ​​佛菩萨圣号不离口,是许多佛教徒的习惯,乃至见面时,互致问候,也是“某某菩萨,您好啊”,这似乎成了一种口头禅。 然而,当佛教徒将“阿弥陀佛”佛号,菩萨圣号作为招呼语,口头禅时,当逢人就称呼对方“某某菩萨”时,他们究竟是在积累功德,还是在自背罪业呢? 估计很多佛教徒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一、您身边有这样“口头禅”的人吗? 有一天,我去一亲友的店铺,恰好她不在,一位佛友在帮她看店。 “请问店主去哪了? ”我问。 “她刚离开,去探望一位中风的‘老菩萨’了,您先坐下。 ”那位佛友很有礼貌地回答说。 我当下无语。 学佛的团体经常有组织放生活动。 他们每次放生时,一个个对着鱼、泥鳅、螺等等称呼它们是“菩萨”! 甚至某某“大师”在“讲经”视频里称呼家里的蚂蚁,蟑螂、蚊子等是“菩萨”。 有一次,我们几位佛友去参加寺庙举办的授菩萨戒法会。 在授课期间,法师们称呼我们在家居士“菩萨”或“老菩萨”。 如果我们比较听话照做,就会受到教授法师的表扬:不错,今年你们这一批“菩萨/老菩萨”很乖。 言下之意,如果有不听话的,就是不乖的“菩萨”! 当然,凡夫嘛,都希望能得到人们的尊重。 因此,当他们听到法师们称呼自己是老菩萨,感觉得到了肯定,心里美滋滋的,似乎自己就是等待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了,似乎这一辈子在俗世的苦难就因为这一句“老菩萨”,怎么苦怎么累都值了。 因此,他们对法师们是充满着万分好感。 因此,谁要是跟某法师的讲法不一致,就是愚痴! 然而,他们忘了我们成就解脱的前提基础是为什么,他们根本不明白学佛修行全凭知见正见。 总之,当今佛教界,在某些法师大力呼吁下,似乎张口“南无阿弥陀佛”,闭口“某某菩萨”,无一众生不是“菩萨”。 结果是:模糊了圣号概念,贻害了众生慧命! 很简单,既然都是“菩萨”,那么娑婆世界就不是五浊恶世了,就是佛国净土了,也就不需要这些法师来苦口婆心的号召一句佛号念到底,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了! 二、是谁倡导了这种“口头禅”? 当今飞速发展的网络科技,为佛法的传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于是,某某大法师,什么大活佛就利用虚拟的网络世界,进行所谓的“讲经说法”,这些说法专门捡众生喜欢听的讲,比如——“众生都是佛啦”“只要一心念佛号就能成佛啦”“你把吃药的钱供养寺庙,你的病就好了啦”“你只要行善就是最好的风水啦”“你多放生就会改变命运而发财啦”……而很多学佛者由于佛法基础理论知之甚少,一听学佛或念佛号等有如此的好处,就把这些讲经者当作佛菩萨般的恭敬,认为他们讲的就是佛法,甚至到了八识田中形成所知障,只要不符合这些人讲的,就不是佛法。 甚至某法师更是大讲特讲净土法门。 说,其他的佛法、教诫都不需要学习,一句佛号是“万人念万人成”,到极乐世界比回家还方便,真是又轻松、又简单。 此言正合许多学佛之人的心意。 修行多累啊,什么修四无量心,六度万行,发菩提心等等多麻烦,而今,这一切的“麻烦”只要一句佛号就代替了,多轻松啊。 于是许多学佛之人对此类法师顶礼膜拜,因为是他传给了众生“成佛捷径”,宛如那位老法师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谁要跟他不一致,就不是佛法,于是前面提到当今佛教界行者之间互称“某某菩萨”的现象就习以为常了。 还有一些法师甚至给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万法唯心,我们念佛目的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将来都会成佛。 现在见面时念一声“阿弥陀佛”就是种下成佛的种子,称某人“菩萨”就种下菩萨的种子。 甚至有说,现在称呼别人“阿弥陀佛”,就是增强他们成佛的信心,是一种“法布施”。 殊不知,这完全是偷换概念,破坏伦理的邪见! 这些说法严重违背佛陀教诫,违背万事万法是因果的佛法真谛,贻害了众生慧命。 不得不说,这真是学佛人的悲哀! 三、如此玷辱圣贤的“口头禅”不可取针对当前佛教界乱称菩萨的现象,南无羌佛在《不要乱称菩萨玷辱圣贤》中明确指出:乱称菩萨是玷辱圣贤。 我们佛弟子的礼仪也要符合世间的伦理。 我们只要细想一下都会明白,一个刚刚开始学佛,面对浩瀚如海的佛法有几分了解? 怎么可以互相称呼行人为菩萨或佛呢? 众生无始劫轮回,贪嗔痴慢疑业报之身,有生老病死等苦,要靠劳作才有吃住穿行,怎能与佛菩萨相提并论呢? 虽然大家发心学佛想成菩萨,即便行持很正,最多还只是因地菩萨而已。 而要修到登地菩萨,还有从一地到二地直到十二地以上大摩诃萨的漫长过程。 菩萨神通广大、游戏三昧! 凡夫众生有此圣量吗? 翻开南无释迦牟尼佛的佛经,在哪一部经典上有称众生是菩萨呢? 因此,当我们得知错误称呼后还不纠错,继续我行我素,那就是瞎修盲练,徒劳行了! 真正的佛弟子应该依法不依人,不管某法师讲得再“天花乱坠”,声音是如何慈悲柔和,面容是如何慈祥,对我们如何称“菩萨”,我们都必须用 128 条知见进行鉴别,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了生脱死,不是为了来听好话,戴高帽的。 ——End—— 发布时间:2023-07-08 06:30:03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5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