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金刚萨埵为消业灭罪之主尊 内容: 金刚萨埵为消业灭罪之唯一主尊,行者为忏罪解冤,修本尊法,功效最快最大,且为成就无上菩提必经阶段。 常持本尊真言,能破除烦恼,止诸恶念,生诸功德。 金刚萨埵,梵文Vajrasattva 或Vajrasattva mahāsattva,音译哇指拉萨特哇摩哈萨特哇,译名执金刚,持金刚,金刚手,金刚手秘密主,金刚萨埵,金刚手菩萨摩诃萨,金刚手萨埵摩诃萨埵等。 萨埵者有情之义,勇猛之义,总言勇猛之大士。 ‘金刚萨埵’一语,象征‘坚固不坏之菩提心’与‘烦恼即菩提之妙理’。 此名称于密教中,所指有四:金刚界曼荼罗(一)指密教传法之第二祖。 (二)为金刚界曼荼罗中,金刚部院三十七尊之一。 (三)为金刚界曼荼罗理趣会中,十七尊中之主尊。 (四)为胎藏界曼荼罗金刚部院‘大智金刚部’之主尊。 金刚萨诸多身份金刚萨身份一指密教传法之第二祖。 密教系由大日如来传金刚萨埵,金刚萨埵原为大日如来内眷属中诸执金刚之上首,乃大日经之对告众,于大日经中多称金刚手或秘密主,居于金刚法界宫。 亲蒙大日如来之教敕后,结诵传持密乘,成为付授密法第二祖。 释尊入灭后七、八百年间,龙猛(龙树)菩萨开南天铁塔面受密乘,而得传至人间。 真言宗八祖中之第二祖。 大日如来为第一,此萨埵为第二。 梵名缚曰啰萨怛缚摩诃萨怛缚。 译名执金刚,持金刚,金刚手,金刚手秘密王,金刚萨埵,金刚手菩萨摩诃萨,金刚手萨埵摩诃萨埵等。 萨埵者有情之义,勇猛之义,总言勇猛之大士。 此萨埵与普贤菩萨同体异名。 普贤从大日如来受灌顶,于二手与以五智之金刚杵,故云金刚手。 但金刚萨埵有通别之二名。 通名者,以名一切之执金刚神。 以此皆为开东方金刚萨埵之一德者也。 又无论何人,五相成就,从一切如来受授职灌顶时称为金刚萨埵。 如金刚顶经一切义成就菩萨(即悉多太子),之受授职灌顶时,称为普贤大菩萨(即金刚萨埵)是也。 又在显教,普贤菩萨为一切诸佛长子之总名,如华严经所说。 即无论何人,成就十大愿者,为诸佛之长子,称为普贤也。 金刚萨身份二为金刚界曼荼罗中,金刚部院三十七尊之一。 位于东方月轮中阿閦如来之前方,主东方‘发菩提心’之德,乃阿閦如来四亲近之一。 具普贤行以满足一切众生,令一切菩萨受用三摩地智。 又此菩萨表示众生本有之净菩提心,与普贤菩萨同体异名。 密号为真如金刚、大勇金刚、勇进执金刚。 其种子、三昧耶形、尊形,在成身会、三昧耶会、微细会、供养会等各会中互不相同。 于成身会中,其三昧耶形为五股杵。 形像为身呈肉色,菩萨形,右手执五股杵,表示能摧毁十种烦恼,满足十波罗蜜,或表示五佛之三昧;左手持金刚铃,以惊动一切众生之无明。 [1] 金刚萨身份三为金刚界曼荼罗理趣会中,十七尊中之主尊。 位于曼荼罗之中央,为阿閦如来之正法轮身。 以欲、触、爱、慢等四烦恼之妄体为别德,以示烦恼即净菩提心之妙趣,故与金刚欲、金刚触、金刚爱、金刚慢等四菩萨同时显现五秘密金刚之相。 种子为蛊(om!)或傆(hu^m!),三昧耶形为五股杵。 其形像,全身呈白色,戴五智宝冠,左手持铃,置于左腰上,表示适悦的‘大我慢’之义;右手执五股杵,表示开启众生本有的五智菩提之芽。 通常密教修普贤法、五秘密法、普贤延命法等,皆以此尊为本尊。 [1]金刚萨身份四为胎藏界曼荼罗金刚部院‘大智金刚部’之主尊。 主‘折伏门’之德,以摧破恶障为本誓。 种子为釯(va)或傆(hu^m!)。 其形像,全身呈肉色,头部略倾向右侧,右手臂弯曲,稍举向上,掌面向上,五指微曲,掌中横置三股杵;左手臂亦弯曲,略举向上,握拳置胸前,掌背对右手。 发布时间:2023-07-08 07:44:49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