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陀耶舍法师 内容: 佛陀耶舍法师【佛陀耶舍】梵名Buddhayas/as 。 又称佛驮耶舍。 意译觉明、觉名、觉称。 东晋译经家。 北印度罽宾国人。 十三岁出家,至十五岁日诵经二三万言,二十七岁始受具足戒。 常以读诵为务,专精不怠,博通大小乘。 鸠摩罗什游学时,曾师事之。 后应罗什之请,于姚秦弘始十年(408)至长安,协助罗什译出十住经,其后译出四分僧戒本、四分律,并译长阿含经,由竺佛念传译,道含笔受。 后返罽宾,得虚空藏经一卷,托贾客致之凉州诸僧,其后不知所终。 其所出者凡四部,八十四卷。 师为赤髭,又善解毗婆沙,故时人称‘赤髭毗婆沙’,又为罗什之师,故有‘大毗婆沙’之称。 [梁高僧传卷二、出三藏记集卷十四、历代三宝纪卷八、开元释教录卷四][佛学大词典]【佛陀耶舍(晋长安)[《高僧传》卷二]】佛陀耶舍。 此云觉明。 罽宾人也。 婆罗门种。 世事外道。 有一沙门从其家乞。 其父怒使人打之。 父遂手脚挛癖不能行止。 乃问于巫师。 对曰。 坐犯贤人鬼神使然也。 即请此沙门竭诚忏悔。 数日便瘳。 因令耶舍出家为其弟子。 时年十三。 常随师远行于旷野逢虎。 师欲走避。 耶舍曰。 此虎已饱必不侵人。 俄而虎去。 前行果见余残。 师密异之。 至年十五诵经日得二三万言。 所住寺常于外分卫废于诵习。 有一罗汉重其聪敏。 恒乞食供之。 至年十九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 然性度简傲颇以知见自处。 谓少堪己师者。 故不为诸僧所重。 但美仪止善谈笑。 见者忘其深恨。 年及进戒莫为临坛。 所以向立之岁。 犹为沙弥。 乃从其舅学五明诸论。 世间法术多所练习。 年二十七方受具戒。 恒以读诵为务手不释牒。 每端坐思义。 尚云不觉虚过于时。 其专精如此。 后至沙勒国。 国王不悆请三千僧。 会耶舍预其一焉。 时太子达摩弗多。 此言法子。 见耶舍容服端雅问所从来。 耶舍酬对清辩。 太子悦之仍请留宫内供养。 待遇隆厚。 罗什后至。 复从舍受学甚相尊敬。 什既随母还龟兹。 耶舍留止。 顷之王薨。 太子即位。 时符坚遣吕光西伐龟兹。 龟兹王急求救于沙勒。 沙勒王自率兵赴之。 使耶舍留辅太子委以后事。 救军未至而龟兹已败。 王归具说罗什为光所执。 舍乃叹曰。 我与罗什相遇虽久未尽怀抱。 其忽羁虏相见何期。 停十余年。 乃东适龟兹法化甚盛。 时什在姑臧遣信要之。 裹粮欲去。 国人留之。 复停岁许。 后语弟子云。 吾欲寻罗什。 可密装夜发勿使人知。 弟子曰。 恐明日追至不免复还耳。 耶舍乃取清水一钵以药投中。 咒数十言。 与弟子洗足。 即便夜发。 比旦行数百里。 问弟子曰。 何所觉耶。 答曰唯闻疾风之响。 眼中泪出耳。 耶舍又与咒水洗足住息。 明旦国人追之。 已差数百里不及。 行达姑臧。 而什已入长安。 闻姚兴逼以妾媵劝为非法。 乃叹曰。 罗什如好绵。 何可使入棘林中。 什闻其至姑臧劝姚兴迎之。 兴未纳。 顷之兴命什译出经藏。 什曰。 夫弘宣法教宜令文义圆通。 贫道虽诵其文未善其理。 唯佛陀耶舍深达幽致。 今在姑臧。 愿下诏征之。 一言三详然后着笔。 使微言不坠取信千载也。 兴从之。 即遣使招迎。 厚加赠遗。 悉不受。 乃笑曰。 明旨既降便应载驰。 檀越待士既厚。 脱如罗什见处则未敢闻命。 使还具说之。 兴叹其几慎。 重信敦喻。 方至长安。 兴自出候问。 别立新省于逍遥园中。 四事供养。 并不受。 时至分卫一食而已。 于时罗什出十住经。 一月余日疑难犹豫尚未操笔。 耶舍既至。 共相征决辞理方定。 道俗三千余人皆叹其当要。 舍为人赤髭。 善解毘婆沙。 时人号曰赤髭毗婆沙。 既为罗什之师。 亦称大毗婆沙。 四事供养衣钵卧具。 满三间屋不以关心。 姚兴为货之。 于城南造寺。 耶舍先诵昙无德律。 伪司隶校尉姚爽请令出之。 兴疑其遗谬。 乃请耶舍令诵羌籍药方可五万言。 经二日乃执文覆之不误一字。 众服其强记。 即以弘始十二年译出四分律凡四十四卷。 并长阿含等。 凉州沙门竺佛念译为秦言。 道含笔受。 至十五年解座。 兴嚫耶舍布绢万匹。 悉不受。 道含佛念布绢各千匹。 名德沙门五百人皆重嚫施。 耶舍后辞还外国。 至罽宾得虚空藏经一卷。 寄贾客传与凉州诸僧。 后不知所终。 [历代名僧辞典 - 顾伟康编] 发布时间:2023-07-08 09:41:2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5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