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修行中感觉疲惫时,要继续坚持还是先暂时休息? 内容: 身心俱疲时,暂舍为久继 行持善法时,如果体力不足或心力缺乏,为使事情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暂时搁置下来休息,佛陀也是开许的。 我们在念咒语、修本尊、闻思经论、行持善法时,毕竟欲界凡夫不是金刚体,有时自己的心力、体力有限,如果强撑着继续做,很可能会垮下去,影响修行的持续性。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智慧观察之后,若觉得有必要,则应暂时把修行放下来,稍作休息以恢复力量。 当然,这种休息只是暂时的,不是永远的。 有些法师借口身体不好,出去看病就再也不回来了。 还有个道友说身体不好,想在外面疗养一段时间,当时我也开许了,但据说他并没有那么严重,最后也是永远地退下去了。 暂时调节身体、缓解心情,短时间内作一番休息,本论也是提倡的,因为凡夫的身心有时候无法堪能。 但若以此为借口,永远退出这种队伍,那是非常遗憾也是非常可惜的,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 身心疲倦不堪时,虽然可以休息几天,但一般来讲,我觉得只要自己有精进力,恐怕也不一定需要。 就我自己而言,这么多年来一直讲经说法,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没有因身体不好而中断讲课。 当然,凡夫人总有一些毛病,按我的身体状况,不是今天这里不好,就是明天那里不好,但若以此为借口而休息,那恐怕每天都要休息了。 所以,我们这里的法师或道友,身体实在不好的话,出去看病也可以,但稍微有点好转时,没有必要一直住下去。 有些法师身体确实不好,但出去看完病后,两三天就回来了。 谁是永远的病假? 谁是暂时的病假? 他自己清楚,我们也清楚。 但我觉得,自己应该对自己的修行负责任。 所以,我们在修行方面如果太紧了,修行不一定成功;如果太松了,三界轮回的众生本来就在放松,如果还要继续下去,永远都会沉溺在苦海当中。 玛吉拉准空行母说:“不紧亦不松,此具见解要。 ”马鸣论师也讲过:“修行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应当持之以恒。 ”有些居士刚开始学佛时特别激动,也特别精进,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就永远地放松下去了,这是不合理的。 从前,阿难教昼辛吉修法,昼辛吉有时紧张过度,有时松懈异常,始终未能生起任何修法境界。 于是他前去请教世尊。 世尊问:“你在家时擅长弹琵琶吗? ”他回答:“极为擅长。 ”世尊又接着问:“那你弹琵琶所出的妙音,是在琴弦极度绷紧时发出,还是在琴弦十分松散时发出? ”“两者都不是,只有松紧适度才能发出妙音。 ”“那你修心也与之相同。 ”因此,做任何事情要有一定的规律,我每天翻译论典时,都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并不是今天翻译几十页,明天一页也没有,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基本上都能按自己的计划不断进行,这样工作效率也比较高,一年起码能出一两本书。 依自己的经验来看,两三天如果太精进了,不一定有长期性。 当然,也不能永远地放松下去。 我非常不希望有些道友以生病为由一直放松,你们自己应该用正知正念来对治。 那天我遇到一位法师,问他:“你是不是还在病休啊? ”“是是是,我已经病了五六年了。 ”一方面,他跟别人比起来,确实身体不好,但另一方面,可能也跟自己心态有关系。 凡夫人在修行过程中,稍微休息一下,看书看累了、身体不好时,稍微放松一下,这些都是可以的。 但这只是暂时的放舍,而不是长久的放弃,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修行不会取得很好的成果。 敬摘录于《入行论广释》 发布时间:2022-11-17 01:47:4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