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金刚经到底讲什么? 内容: 金刚经到底讲什么? 一 不是开始阿难讲这段往事的时候,一直颤抖。 舍卫国,有一个铺满黄金叶子的园林,叫“祗树给孤独园”。 这里曾住着佛和他的弟子,他的一千两百五十个弟子。 午时,吃过饭,佛收起衣钵、清洗双脚。 铺好坐处,坐下。 二 不是没说须菩提走上前,跪下行礼。 问:“若有寻常人,想要修行成佛,该如何? ”佛:“止念,降心。 ”问:“念如何止,心如何降? ”佛:“念这样止,心这样降! ”…………答:“弟子愚钝! ”三 不是不答佛:“我灭度的众生,本多不可数。 实则没有众生被我灭度,为何? ”答:“不知! ”佛:“众生不在我心里,众生在众生心里。 ”答:“不懂! ”佛:“花在你心里,花心里无你。 ”答:“您是说,不要有分别心? ”佛:“不错,所谓四大皆空,就是四大皆不分。 ”答:“四大? ”佛:“不分你我,不分人兽,不分生灭,不分不分。 ”答:“不懂! ”佛:“不说! ”四 不是不知问:“修佛的人,应该如何对待生活,对待别人? ”佛:“栽培! ”答:“栽培? ”佛:“生活就是果园,别人就是果子。 你只栽培,却不去吃果子。 ”答:“您是说,不求回报的多做布施吗? ”佛:“是! ”问:“可是这样很痛苦吧,像个傻子? ”佛:“布施就是福报。 ”答:“是吗? 那福报大吗? ”佛:“大不可量! ”答:“大不可量? ”佛:“看到天边巴掌大的浮云没? ”答:“是。 ”佛:“你去量量它有多大? ”……答:“弟子懂了! ”佛:“福报亦如浮云,不可测量! ”五 不是色相问:“如何理解色相? ”佛:“眼见即为色相。 ”问:“如何理解眼见? ”佛:“你能看到我吗? ”答:“能! ”佛:“能不能说,你看到的我,就是我本身? ”答:“不能吧。 ”佛:“缘何? ”答:“您动,眼不动。 ”佛:“哦……”答:“您是一部电影,我看到的只是一个镜头。 一个镜头又如何等同一部电影? ”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答:“弟子记下了。 ”佛:“懂? ”答:“略懂。 ”佛:“说说! ”答:“凡肉眼所见之相,都是表相,都是片段。 通过片段来认识整体,就会偏差。 只有看到生灭性,才是看到本来。 如其本来,就是如来。 ”佛:“再说说! ”答:“一条毛虫,开始是卵,后来是虫,最后化蝶。 说它是卵、虫或者蝶,都是短暂的真相,由卵变成蝴蝶的过程,才是它的本来,才是它的如来。 ”六 不是法相问:“佛法虽精深,只怕太深,无人相信! ”佛:“多虑! ”问:“哦? ”佛:“非但有人信,更有人修,可修之人,皆是有缘。 ”答:“哦? ”佛:“因为他们非但放下了色相,还放下了法相。 ”问:“弟子愚钝! ”佛抬起食指,顺着食指,是一片花草之地。 佛:“帮我把那株花摘来? ”答:“哪株? ”佛:“就是那株! ”答:“红色的那株吗? ”佛:“是! ”须菩提把花奉上。 佛:“这花什么颜色? ”答:“红色的。 ”佛把叶子揪掉,问:“现在呢? ”答:“还是红色的。 ”佛:“第一次说红色,你是为了区别其他花色。 第二次说红色,你是为了区别绿叶。 可第三个呢? ”答:“弟子懂了! ”佛:“说! ”答:“虽然花只是花,已无需用红色来分别,但是弟子心中仍留有颜色的念头。 眼中的红色便是色相,心中的红色便是法相。 ”佛微笑:“这花什么颜色? ”答:“没有颜色。 ”佛:“再想想? ”……答:“什么是颜色? ”佛:“你懂了! ”答:“我懂了! ”佛:“我讲过佛法吗? ”答:“讲过啊,弟子常听。 ”佛:“你听懂了吗? ”答:“听懂了! ”佛:“听懂什么了? ”答:“听懂佛法啊! ”佛:“听懂的佛法呢? ”答:“啊……”佛:“度过河吗? ”答:“度过。 ”佛:“怎么渡的? ”答:“乘舟。 ”佛:“你乘的舟呢? ”……答:“弟子懂了! ”佛:“我讲过法吗? ”答:“讲过。 ”佛:“你听懂了吗? ”答:“听懂了。 ”佛:“听懂的法呢? ”答:“丢了! ”佛:“‘丢了’不是法? ”……答:“不是丢,是您根本没有讲过佛法。 ”七 不是无为佛:“我觉悟了吗? ”答:“世上本没有觉悟一回事。 ”佛:“没这回事? ”答:“以觉悟放下觉悟,放下不是真觉悟,没有才是真觉悟。 ”佛:“世上有觉悟之法吗? ”答:“没有觉悟,更没有觉悟之法! ”佛:“我说的不是法? ”答:“能说出来的法,就不是法,而是话。 话只能听,不能修。 ”佛:“佛法不可取? ”答:“不可取! ”佛:“佛法不可说? ”答:“不可说! ”佛:“佛法没有法? ”答:“没有法! ”佛:“佛法却不是没有法? ”答:“却不是没有法! ”佛:“圣贤,何以有别? ”答:“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佛:“何为无为法? ”答:“无为法,就是无法而为之。 说是无为,即非无为,是名无为。 ”佛:“说人话! ”答:“说无为,是和‘有为’相对的,只是个名号,并非真的无为。 ”八 不是佛法佛:“世界大不大? ”答:“无量大。 ”佛:“若有人用无量大的珍宝来布施,福德大不大? ”答:“福德亦无量大。 ”佛:“你说福德大,是不是说,你还有福德之心? ”答:“我怎么会有福德之心呢? ”佛:“哦? ”答:“说是福德,既非福德,是名福德。 没有福德,何谈福德多? 这只是姑且的比喻。 ”佛:“很好,如此,我们还可以谈下去。 ”答:“是! ”佛:“若有人,相信此经,并广为传颂,这样的福德大不大? ”答:“福德比前面的人更大。 ”佛:“为何? ”答:“不知道为何! ”佛:“一切佛,一切佛法,都出于此经。 ”答:“啊? ”佛:“须菩提呀,佛法要是能说出来,就不是佛法本身了。 ”答:“不懂! ”佛:“圆! ”答:“圆? ”佛:“圆周率! ”答:“圆周率? ”佛:“圆周率是多少? ”答:“3. 14。 ”佛:“3. 14? ”答:“3. 141592653……”佛:“准确吗? ”答:“无法准确,永远差一点! ”佛:“佛法就是π,佛经就是小数。 小数能代替π吗? ”答:“不能! ”佛:“佛经能代替佛法吗? ”答:“也不能! ”九 不是渐进佛:“初级学佛者,能不能说,自己想成佛? ”答:“不能! ”佛:“为何? ”答:“所谓初级,就是入门,入门就是入佛门。 佛就是无我,我心无我,我不入我心,才是入门。 ”佛:“中级学佛者,能不能说,自己想成佛? ”答:“不能! ”佛:“为何? ”答:“所谓中级,就是小成,小成就是大视野。 大视野就是生灭观。 以生灭来观世事,世事便可淡如水。 淡如水,好喝! ”佛:“哦! ”答:“只可惜! ”佛:“只可惜? ”答:“只可惜,小成就是还没成,空有生灭观,没有生灭行。 ”佛:“高级学佛者,能不能说,自己想成佛? ”答:“不能! ”佛:“为何? ”答:“所谓高级,就是大成,大成就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就是知也知、行也行。 若能知行合一,世事便可趣如戏。 趣如戏,好看! ”佛:“哦! ”答:“只可惜! ”佛:“只可惜? ”答:“只可惜,大成也是还没成,虽可知行合一,却在知行合一,我思故我非佛! ”佛:“终级学佛者,能不能说,自己想成佛? ”答:“不能! ”佛:“为何? ”答:“所谓终级,就是已成,已成就是不可说。 不可说,不必说,不能说。 ”佛:“一说即错? ”答:“一说即错! ”佛:“你已不能说? ”答:“我已不能说! ”十 不是净土佛:“你已知道,佛本无法? ”答:“我已知道! ”佛:“你可知道,佛土亦非庄严? ”答:“我亦知道! ”佛:“哦! ”答:“若有庄严,则有不庄严,便是分别心。 ”佛:“你懂了? ”答:“我懂了! ”佛:“什么是佛? ”答:“止心为心。 绝对静止的心绪,就是佛心。 ”佛:“如果有个人的身躯,如同高山那么高,他大吗? ”答:“他真大! ”佛:“何以? ”答:“若说大,则有不大,‘大’只是一个表达。 对于更大,它就是小。 ”佛:“你已可以,诸相非相? ”答:“我已可以! ”十一 不是不大佛:“恒河里的沙子,多吗? ”答:“真多! ”佛:“假如,恒河不止一条,而是如恒河里的沙子一样多。 所有恒河里的沙子,多吗? ”答:“一条恒河的沙子已很多,何况是多如沙子的恒河。 ”佛:“堆满世界的珍宝,多吗? ”答:“真多! ”佛:“假如,世界不止一个,而是如同恒河里的沙子一样多,所有世界里的珍宝,多吗? ”答:“真是太多了! ”佛:“如果,有人用这么多的珍宝布施,得到的福德大吗? ”答:“真是太大了! ”佛:“如果,有人可以读懂这本经书,并讲给他人。 这个人的福德,大吗? ”答:“这个人的福德,比用珍宝布施的人更大。 ”十二 不是正教佛:“什么是正教? ”答:“无以歪斜,就是正。 ”佛:“什么是佛塔? ”答:“有佛之地,便是塔。 ”佛:“如果有人,以此经为正,便是佛。 此人所在之地,便是佛塔。 ”十三 不是真经问:“您与我的这番话,以后要是整理成经,应该怎么称呼,凭什么可以存世? ”佛:“就叫《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此名便可存世。 ”问:“为什么? ”佛:“你说! ”答:“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 ”佛:“你说人话! ”答:“您说它叫大智慧,是为了区别于小智慧,只要小智慧的概念存世,大智慧就不会消失! ”佛:“我可曾讲过一句佛法? ”答:“您未曾讲过一句佛法! ”佛:“红尘世界中,微尘是不是很微小? ”答:“极其微小! ”佛:“微尘,是不是也由更小的微尘构成? ”答:“怕就是! ”佛:“所以? ”答:“所以,说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 ”佛:“说人话! ”答:“说一个尘埃微小,是相对更大的尘埃来说的,对于更小的尘埃,这个尘埃就不是小的了。 ”佛:“这大千世界,是不是很大? ”答:“极大! ”佛:“很多这样的世界,是否同样构成了更大的世界? ”答:“怕就是。 ”佛:“所以? ”答:“所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佛:“说人话! ”答:“说一个世界大,是相对更小的世界来说,对于更大的世界,这个世界就不是大的了。 ”佛:“如果有一颗大微尘,它比小世界还大,那到底是世界大,还是微尘小? ”答:“实则于法无大无小,只是于心言大言小,世界又何尝不是微尘,微尘亦何尝不是世界? 大又何尝不是小,小又何尝不是大? “佛:”你知不知道,我有三十二相? “答:“当然! ”佛:“那么是不是有三十二相的人,就是我如来呢? ”答:“不是的,因为我知道您明着说三十二相,暗着说的其实是非相,这三十二相即是非相,只是方便说法的名相,所以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 ”佛:“有人,用生命来布施。 这样的功德大吗? ”答:“极大! ”佛:“可是却不及说上几句《金刚经》! ”十四 不是寂灭问:“什么是世界的真相? ”佛:“真相,就是诸相非相。 ”答:“就像您说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是! ”问:“那,如果诸相可以非相了,是什么境界? ”佛:“就是实相! ”答:“实相? ”佛:“实相就是真相,真相就是没有相,没有相不是一个相,只是一个名称。 ”问:“为何有人可以成佛? ”佛:“因为有人无分别心。 ”问:“分别心不是只有四种吗? ”佛:“四种只是一个借代,代表了所有的分别心,正如佛的三十二相,也只是无量相的借代。 ”答:“所以没了四种分别心,就是没了所有相。 ”佛:“对,没有所有的相,就是无相,无相而无不相,即是无量相,就是佛相。 ”问:“如果有人听到金刚经,可以不惊不怖不畏,那可真罕见! ”佛:“为什么? ”答:“因为这个人必须明白:轮回的真相! ”佛:“你已知道? ”答:“我以知道! ”佛:“你已知道世间本没有轮回! ”答:“说轮回,即非轮回,是名轮回,世间本没有轮回! ”佛:“我上辈子被歌利王肢解身体,这不是真的吗? ”答:“这当然是真的,只不过您当然也没有我相,更没有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所以被肢解的又怎么会是您呢? ”佛:“我不但上辈子,我曾经受过五百世的苦难,这些都是真的吗? ”答:“弟子知道,您是真语者、实语者! 弟子更知道您的良苦用心! ”佛:“现在,说说你了解的涅槃之道吧? ”答:“就是无实无虚! ”佛微微抬手,指向太阳的方向。 佛:“你懂了吗? ”答:“您是说,佛经就是指头,佛法就是太阳。 虽然佛法说不出来,却可以有个方向。 ”佛:“你怎么知道手指是在指太阳? ”答:“您是说,我不应该想到太阳。 想到太阳,就是着相了。 而应该无视太阳,直至太阳后面无限的虚空! ”佛:“等着! ”须菩提一直看着佛主手指的方向,突然有鸟飞过。 答:“我悟到了! 本没有一个具体的佛法,有什么就看到什么,这就是‘无实无虚’? ”佛:“鸟呢? ”答:“飞走了! ”佛:“不是鸟飞走了,是世界老了! ”十五 不是迷信佛:“如果有人,在万劫的轮回中,以死布施,功德大吗? ”答:“大! ”佛:“如果有人,只是读金刚经,功德大吗? ”答:“大! ”佛:“哪个更大? ”答:“读经更大! ”佛:“我不断强调读金刚经的功德,为什么? ”答:“您的意思是? ”佛:“有些人,不喜欢高深的佛法奥义,觉得不实在,更不愿传播。 怎么办? ”答:“所以您就以功德为诱,希望他们可以沾染一些佛法奥义? 这不是欺骗吗? ”佛:“你有过饥饿吗? ”答:“当然! ”佛:“怎么办? ”答:“吃饭! ”佛:“饱了吗? ”答:“饱了! ”佛:“饭呢? ”答:“吃了! ”佛:“饥饿呢? ”……答:“噢! ”佛:“你懂了? ”答:“我懂了! ”佛:“说! ”答:“饥饿如同功德,佛法如同食物,吃饱如同成佛。 吃饱的人自然就放下食物。 正如成佛的人,自然就放下功德。 ”佛:“所以呢? ”答:“既然如此,何不说的更大些,就说天地人神,宇宙寰宇,有此经之地,就是佛塔,悉当拜受。 ”佛:“善哉! ”答:“善哉! ”十六 不是业障佛:“如果有人不断诵读金刚经,可是却没有得到幸福,这是为什么? ”答:“是上辈子的业障太重,读经其实已经消灭掉不少了。 ”佛:“我曾在无数次的轮回里,侍奉过万亿位佛,我的功德,和读金刚经的人相比,你觉得如何? ”答:“您的功德,要比他们的功德大的多! ”佛:“但是,我会居功吗? ”答:“不会! ”佛:“所以应该怎么说? ”答:“您的功德和读金刚经的人相比,小的不能再小了,简直万分之不及一。 ”佛:“现在,你知道金刚经的力量了吧。 ”答:“我已知道! ”佛:“你也知道为什么? ”答:“我也知道! ”十七 不是无我问:“我曾问您,若有寻常人,想要涅槃成佛,该如何? ”佛:“我当时说:止念,降心,去分别! ”问:“现在来看,究竟有成佛之法吗? ”佛:“没有! ”问:“佛主本人也没有吗? ”佛:“也没有! ”问:“怎么会这样? ”佛:“如果有这样一个法,我就不能传给你们了。 ”答:“为什么? ”佛:“佛法就是一切的方法,一切的方法,我怎么传? ”问:“可是有人非要说,您有成佛之法呢? ”佛:“真的没有。 ”问:“如果非要说呢? ”佛:“那这个方法,就是若有若无,是有是无,时有时无! ”答:“无实无虚? ”佛:“一切法皆是佛法! ”答:“一切法? ”佛主掐了须菩提一把。 须菩提:“哎呀! ”佛:“你疼吗? ”答:“疼! ”佛:“现在呢? ”答:“不疼了! ”佛:“为什么? ”答:“疼过去了! ”佛:“懂了吗? ”答:“噢! 您是说:来的迎,走的送,不来不去的就等! ”佛:“还记得‘说大身,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吗? ”答:“这个我记得,就是用不可能存在的‘巨大身躯’来形容比一般人更高级的存在方式,就是修行人的法身。 ”佛:“菩萨也是一样,只是形容境界的一个名称,是一种行为。 ”答:“哦。 ”佛:“如果一个人心中还有度化别人的想法,这种行为还是菩萨吗? ”答:“当然不是,因为有这个想法,就是有你我的分别心。 ”佛:“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度化别人的想法,这种行为还是菩萨吗? ”答:“也不是,因为强制自己不起私欲,就是一种私欲! ”佛:“如果一个人不知不觉的在度化别人,也不知不觉的在得到好处呢? ”答:“这个人,是真菩萨! ”佛:“所以,菩萨可以追求福报? ”答:“是的,菩萨可以追求福报! ”佛:“为什么? ”答:“因为,众生需要被菩萨的圆满来震撼,需要一种引导的力量。 ”佛:“比如说? ”答:“比如说,虽然没有极乐净土,菩萨依然要传说极乐净土的美好,就是因为众生需要这种美好的力量! 当众生真的进入觉悟的极乐,自然会放下世俗的美好。 ”佛:“不知不觉的发起慈悲心,就是真菩萨! ”十八 不是无心佛:“如来有肉眼不? ”答:“有的。 ”佛:“如来有天眼不? ”答:“有的。 ”佛:“如来有慧眼不? ”答:“有的。 ”佛:“如来有法眼不? ”答:“有的。 ”佛:“如来有佛眼不? ”答:“有的。 ”佛:“恒河之中,所有的沙子,多吗? ”答:“多。 ”佛:“如果每颗沙子,都是一个世界。 这些世界的众生多吗? ”答:“多。 ”佛:“每个众生,都每个众生的心绪,可是我却都知道,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您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佛:“这些都是比喻! 比喻! ”答:“啊,那是? ”佛:“河流能断吗? ”答:“断无可断。 ”佛:“你懂? ”答:“因为众生的心绪,只有一种,就是‘得不到’,所以,您都知道! ”佛:“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十九 不是功德佛:“如果有人用无量的珍宝来布施,功德大不大? ”答:“大! ”佛:“有多大? ”答:“非常大! 不过……”佛:“不过? ”答:“不过我知道,您不是考验我是不是有功德心。 您是在考验我是不是可以真的不被诸法所限制,不被功德所限制。 ”佛:“你已悟到? ”答:“我已悟到! ”佛:“世间又怎么会有功德! ”答:“是的,世间当然不会有功德,只不过,众生在追求这些功德的时候,才得到了真的‘功德’! ”二十 不是无相问:“可以根据外表来判断一个人是佛吗? ”佛:“我是佛吗? ”答:“是! ”佛:“你见过我吗? ”答:“见过! ”佛:“你见过的我,就是我的真身吗? ”答:“不是! ”佛:“既然,你看到的我,不是我。 后世的人,可否看到一个不是我的我? ”答:“弟子懂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佛,那就是自己! ”佛:“可以根据外表来判断一个人是佛吗? ”佛:“不可以! ”答:“为什么? ”佛:“佛在心中,不在眼中! ”二十一 不是无说佛:“我说的话,是不是就是佛法? ”答:“不是! ”佛:“为什么? ”答:“如果有人说,如来说的话,就是佛法! 就是诽谤您,是不理解您说的话! ”佛:“你又是个东西,又不是个东西! ”答:“您怎么骂人呢? ”佛:“你又是个佛,又不是个佛! ”答:“您是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佛? 每个人的方法,就是自己的佛法? ”佛:“说是每个人,就是所有人;说是所有人,就是每个人! 说是人,就不是佛;说是佛,就不是人;说是东西,就不是东西;佛不是个东西,所以说你也不是个东西! ”……二十二 不是无法佛:“我修得正果,是得到一个叫“正”的果子吗? ”答:“当然不是,您这是比喻! ”佛:“那就是说,我虽修得正果,实际上什么也没得到? ”答:“以弟子来看,是的! ”佛:“的确是的,我其实没有半点佛法! ”答:“啊? ”佛:“没有佛法,就是佛法! ”二十三 不是善法佛:“什么是正法? ”答:“正法就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佛:“用一颗没有分别的心,修一切善法,即得正果。 ”答:“‘修一切善法’,不是就有分别心,有高下了吗? ”佛:“善法,是相对恶法来说的,不恶不一定是善,不恶就是佛,只是用‘善’来表示! ”问:“佛大彻大悟后,真的没有所得吗? ”佛:“须菩提啊,不想成佛,就是成佛的唯一方法! ”二十四 不是回报佛:“如果有人用无量珍宝来布施。 功德大不大? ”答:“大! ”佛:“如果有人没事就读个一句半句《金刚经》的,功德大不大? ”答:“也大! ”佛:“两者相比,哪个大? ”答:“后者更大! ”佛:“为什么呢? ”答:“念金刚经的福德不可思议! ”二十五 不是度者佛:“你觉得我是想要普度众生吗? ”答:“是的,弟子知道,这是您的理想! ”佛:“你、你、你……”答:“弟子错了吗? ”佛:“从-来-没-有一个众生被我度化! ”答:“怎么会呢,您度化的众生数也数不清! ”佛:“那是你数的,我怎么会数呢? 我要是数这个,我不就‘有我’了吗? ”答:“弟子明白喽! ”佛:“记住! 功德都是别人给的,你不觉得是功德,就不是功德。 ”佛主歪头斜视,那是一株连根花。 片片叶子,皆可成花。 新花一成,老叶必枯。 佛:“你说,是枯叶布施了鲜花,还是鲜花布施了枯叶? ”答:“当然是枯叶布施了鲜花。 枯叶不惜枯萎,都要给予鲜花足够的养分。 ”佛:“其实,是鲜花布施了枯叶。 因为鲜花给了枯叶一个可以布施的机会! ”答:“哦……”佛:“你懂了吗? ”答:“懂了! ”佛:“菩萨和众生,谁度化了谁? ”答:“是众生度化了菩萨,因为众生给了菩萨一个度化的机会! ”二十六 不是法身佛:“有修佛的,说看到了我的三十二相,你怎么看? ”答:“是的! 是您显了三十二相的神通,度化他们! ”佛:“如果是,佛就一大把了! ”答:“那是……? ”佛:“记住,我只是一个老人,牙已经快掉了。 我的神通,不在凡间。 三十二相即是非相,十万八千相亦是非相,非相是非相,三十二相却不是十万八千相! 所以我虽有三十二相,有三十二相的却不一定是我啊! ”问:“那您的法身,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佛:“所谓法身,就是佛法的身体化。 是个比喻! 比喻! 睁开眼只能看到肉身,闭上眼才能看到法身! ”答:“弟子明白! ”佛:“佛是一个人吗? ”答:“佛不是一个人,佛是一种境界! ”佛:“那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佛? ”答:“是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佛! ”佛:“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二十七 不是断灭问:“那就是说,佛法无法学,佛祖也无法见,成了佛就是成了一场空? ”佛:“不要以为,成佛就是什么都断灭了。 千万不要这样想! ”答:“为什么? ”佛:“一心修佛者,应该知道,空不是无。 ”问:“空不是无? ”佛:“你有作过画? ”答:“有过,可这和空有什么关系? ”佛:“作画需不需要白纸? ”答:“当然需要! ”佛:“白纸就是空,没有纸就是无! ”答:“懂了! 有一张空白的纸,就有无限的作画可能! ”佛:“对,涅槃不是无,涅槃不是终结。 涅槃是开始,是新的开始! 有心之行是红尘,无我之我入涅槃! ”二十八 不是不贪佛:“如果有人用无量珍宝来布施。 功德大不大? ”答:“大! ”佛:“如果有人觉悟到‘诸法无我,得成于忍’。 功德大不大? ”答:“也大! ”佛:“两者相比,哪个大? ”答:“后者更大! ”佛:“为什么呢? ”答:“您是想让我说,‘以财布施,再大也大不过佛法的布施吗? ’”佛:“福德如同血液! 你懂吗 ? ”答:“您是说,对于觉悟到‘物我同一’境界的人。 福德就如同他自己的血液。 福德按需分配给所有的众生,就好像血液按需流到所有的部位。 ”佛:“现在,你还觉得修佛者不应该接受福德吗? ”答:“修佛者把众生当成自己,把世界看成一家,如同树根把水分分配给每一片树叶一样分配福德给众生。 这样的‘贪婪’,简直太无私了! ”二十九 不是如来问:“有人说,如来就是:好像来了,又好像走了;好像坐着,又好像躺着。 对吗? ”佛:“世人不了解我的深意! ”问:“深意? ”佛:“所谓如来,实无所来,亦无所去。 如同……”答:“如同? ”佛:“如同来过,便是如来。 ”问:“那佛法又是如何“如同”来过的? ”佛:“来的意义,就是为了走。 得到的意义,就是为了放下! ”问:“放下? ”佛:“放下,就是圆满! ”答:“圆满? ”佛:“你,玩过呼啦圈? ”答:“倒是玩过! ”佛:“圆满就像套在你身上的呼啦圈。 你觉得应该如何让它圆满? ”答:“如果呼啦圈在我身上套着的话,那么无论如何,我都只能看到半个! ”佛:“如何可以让它完整? ”答:“弟子懂了! 您是要弟子放下! 呼啦圈放在一旁,它就是完整的,就是圆满的! ”三十 不是不二佛:“如果,把世界分解成微尘,微尘多吗? ”答:“极多! ”佛:“如果,再把微尘分解的更小,小微尘多吗? ”答:“更多! ”佛:“这样一直分解下去,会有尽头吗? ”佛:“这个……弟子不知……”佛:“如果,世界可以构成更大的世界,世界大吗? ”答:“极大! ”佛:“如果,更大的世界还可以构成更更大的世界,更大的世界大吗? 问:“更大! ”佛:“如果,每一粒微尘,都是一个世界呢? ”答:“那就真是,无大无小,无多无少了。 ”佛:“你已可以微尘即世界,大即是小? ”答:“我已可以! ”佛:“很好,我可以告诉你世界的真相了。 ”答:“善哉! ”佛:“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个确定的真相,那这个真相,就是一合相。 ”问:“何为一合? ”佛:“一合,就是终极,终极就是不二,合而不为一,即为一合。 ”答:“不懂! ”佛:“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答:“不懂! ”佛:“一合相,就是不可说,一说就错。 ”答:“可惜! ”佛拈花微笑。 ……三十一 不是知见佛:“如果有人以为,佛说的就是各种分别心,这样对吗? ”答:“不对。 ”佛:“为何? ”答:“说分别心,即非分别心,是名分别心。 ”佛:“向善之人,对于一切法,都应如是知、如是见,不生法相。 ”问:“法相? ”佛:“说法相,既非法相,是名法相。 ”三十二 不是泡影佛:“我老说,诵经传法,功德无量,为什么? ”答:“您是想把佛法广而告之? ”佛:“想! ”答:“想? ”佛:“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人最终觉悟佛的终极奥义! ”问:“终极奥义? ”佛:“就是如如不动! ”答:“如如不动? ”佛:“假如我是人,那我走在空间里。 ”答:“是! ”佛:“假如我是物,那我走在时间里。 ”答:“是! ”佛:“假如我是时间,那我走在哪里? ”答:“这个……这个……”佛:“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答:“善哉! ”佛长吁一口,说:“此经毕! ”须菩提起身,涕泪悲泣。 佛:“须菩提啊,我渴了,想喝水。 ”答:“您是说:说渴,即非渴,是名渴! ”佛:“须菩提啊,我只是渴了,快去倒杯水。 ”答:“啊! 噢! 弟子这就去倒! ”然后佛就站起来,独自走向一棵孤独的树。 阿难说,那时天空刮着风,他却感觉不到。 发布时间:2023-07-08 10:34:56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5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