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名词:因明 内容: 因明(佛教解释)因明,梵文 Hetuvidyā 的意译,指古印度的逻辑学。 它与声明(语言文字学)、工巧明(工艺历算学)、医方明(医学)、内明(各学派自己的学说,对佛教来说则指佛学)合称五明,为古印度的五门学科。 因,指推理的根据、理由、原因。 明,指显明、知识、学问。 历史溯源因明导源于古印度的辩论术。 相传,上古时代的《奥义书》就已提到了因明。 释迦牟尼幼时,也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过五明(当时的内明系指婆罗门教的四吠陀),这中间包括了因明。 不过,因明真正形成自己的独立完整体系,则是公元二世纪左右的事。 当时婆罗门教内部出现了以《弥曼差经》为根本经典的弥曼差派、以《奥义书》为根本经典的吠檀多派、以《数论经》(又名《僧佉经》)为根本经典的数论派、以《瑜伽经》为根本经典的瑜伽派、以《胜论经》(又名《卫世师经》)为根本经典的胜论派、以《正理经》(又名《尼夜耶经》)为根本经典的正理派等六个学派,合称六派哲学。 其中正理派特别重视正理(相当于因明)的研究,古印度最早的因明学专著《正理经》就是此派的创始人足目撰写的。 分类按照佛教的说法,因明分为内道因明和外道因明两种。 由佛教发展起来的因明,称为内道因明;由其他学派发展起来的因明,称为外道因明。 起初是外道因明的成果为多,内道因明的成果为少。 到了后来,这种现象发生了逆转。 内道因明的成果远远超出外道因明,成了古印度因明学的主要推进者,著名的因明大师几乎全出自佛教。 因明,也就由古印度一般的逻辑学的泛称,变成了佛教逻辑学的专名。 发布时间:2023-07-08 12:39:36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5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