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名词:菩萨行_什么是菩萨行_什么行为是菩萨行 内容: 什么是菩萨行? 菩萨行读作「p s hng」。 菩萨行,即舍己为人、利益众生,也就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 谓菩萨自利利他圆满佛果的大行,也就是布施等之六度。 菩萨行包括四无量心、四摄、六度。 其精神主要是大悲大愿、不舍众生,更不能损害众生。 什么行为是菩萨行? 菩萨行之六度所谓修菩萨行,不出六度。 度即梵语波罗密多,为到彼岸,即修行者依菩萨乘,如乘一大船,能由生死苦恼的此岸,而解脱度到涅槃的彼岸,完成自利利他的事业,而证佛果。 六度,即一、布施:以金钱去救济贫苦者;或以自己所修学之佛法,去劝化他人,使之共闻佛法,离苦得乐;或牺牲自己所有,去救度一切众生。 二、持戒:自己遵守佛陀的规律,再以所修的善法去摄受他人,同受法益。 三、忍辱:忍受他人的破坏怨恨、讥讽,以及一切的苦恼。 四、精进:能勤断一切恶,勤修一切善,勤度一切众生。 五、禅定:身心安定,不受动摇。 六、智慧:勤修一切事理正智。 菩萨行之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指菩萨普度众生所应具备的四种精神,即慈、悲、喜、舍。 以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以无量的与乐心、拔苦心、欢喜心和包容心来广度一切有情。 菩萨怀抱慈无量心,慈爱众生,因此常求安稳乐事以饶益有情。 以悲无量心,悲悯众生轮回六道,受种种身苦、心苦,所以发心为之拔除。 以喜无量心,令众生得大欢喜。 以舍无量心,舍以上三种心,对众生不憎不爱。 一、慈无量心:慈是愿人得乐的意思。 世人多只知自求快求,忘掉别人的痛苦,但修习慈无量心的人就不同,他不但只求自己的亲人得到快乐,乃至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都要得到快乐,还要脚踏实地,去帮助他们得到快乐,即是无量的慈,能给无量的众生得乐。 二、悲无量心:悲是一种悲怜他人受苦的同情心,平常人只知自求解除痛苦,不顾别人的痛苦,但这悲无量心则相反,只知救拔别人的痛苦,却忘记自己的痛苦,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这是悲心似海的宏愿,为的是拔人之苦,即是无量的悲,能拔无量众生之苦。 三、喜无量心:喜是欢喜,眼看别人能够离苦得乐,顿生一种无限喜悦的心情。 世人只为自己得到快乐的事情,或其亲人得到升官发财,而生欢喜心,很少见别人乐事而生起欢喜心的。 且有一部分的人,还存着幸灾乐祸的心理,见人快乐,心里则闷闷不乐,见人受难,心里则暗暗欢喜。 但这种喜无量心则不同,不但见人得乐而生欢喜,就是冤家敌人,能有欢乐的事;也同样表示无量欢喜。 四、舍无量心:舍是舍掉一种分别执著的观念。 为善虽可乐,但恐有人我冤亲的计别,故应舍弃。 又无论做任何善事,也要把为善的怡然自得之心理舍掉。 则心量广阔,慈悲济度无量众生,心不存着,正以一泽秋水如镜,月穿无痕,故称舍无量心。 菩萨行之四摄摄的意义就是大众团结的条件。 第一是布施;第二是爱语,慈爱的言语和态度;第三是利行,为大众利益服务;第四是同事,使自己在生活和活动方面同于大众。 四摄法是菩萨在众生中进行工作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3-07-08 12:51:4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5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