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世界屋脊明珠” - 布达拉宫(二)- 中位之红宫 内容: 宫殿的设计和建造布达拉宫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 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 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解空气。 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红宫的法王殿和圣者殿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 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 红宫中的法王殿(曲结哲布)和圣者殿(帕巴拉康)相传都是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 法王殿居于布达拉宫的中位,它的下面就是玛布日山的山尖。 据说这里曾经是松赞干布的静修之所,现供奉着松赞干布、赤尊公主、文成公主以及大臣们的塑像。 圣者殿供奉松赞干布的主尊佛--一尊由檀香木天然形成的观世音菩萨像。 红宫的屋顶平台上布满各灵塔殿的金顶,全部是单檐歇山式,以木制斗拱承托外檐,上覆鎏金铜瓦。 布达拉宫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也是藏建筑的杰出代表。 宫殿的建筑艺术,是数以千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最杰出的代表,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例证。 宫殿顶端立一大二小的三座宝塔,金光灿灿,煞是耀眼。 屋顶外围的女墙用一种深紫红色的灌木垒砌而成,外缀各种金饰,墙顶立有巨大的鎏金宝幢和红色经幡,体现出强烈的藏式风格。 内涵与文化 宫内还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绸缎上彩绘的唐卡,以及历代文物。 布达拉宫的雕塑艺术融合了汉、印度和尼泊尔等佛教艺术技法,宫内集中了大量珍品. 有泥塑重彩、木雕、石刻,而金、银、铜、铁等金属塑像数量最多,作品造型精美,高大者可达十余米,小的仅几厘米。 "唐卡"是藏语音译,是最富有藏族特征的一个画种,用彩缎装裱,画在绢、布或纸上的卷铀画。 主要以宗教人物、宗教历史事件、教义为内容,也涉及到西藏天文历算、藏医藏药等题材。 布达拉宫保存有近万幅唐卡,最大的可达几十米。 宫内还保存着大量具有浓厚宗教色彩和藏族艺术风格的工艺品,如藏毯、卡垫、经幡、华盖和幔帐等刺绣贴缎织物。 宫内珍藏大量佛像、壁画、经典等文物,这一民族文艺艺术瑰宝,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发布时间:2023-07-09 07:43:06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5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