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不在革面,贵在洗心 内容: 北魏有一位房爱亲,他的妻子崔氏,是河北清河县人。 她有两个儿子,老大名叫房景伯,老么名叫房景光。 崔氏亲自教他们读易经、书经、礼记、春秋、孝经、论语、孟子和周礼这九部经书。 后来,她的大儿子房景伯在清河做太守时,有一位贝丘(在今山东清平县西南,与左传所称贝丘在博兴县南方不同)的妇女,来向官府控告她儿子不孝的行为,官府就要把妇人的儿子抓来办罪。 崔氏知道这件事以后,就叫房景伯把那位妇人叫到衙门里来,和自己住在一起,一齐吃饭。 又叫那位妇女的儿子跟在房景伯的身边。 每当房景伯去问候崔氏起居时,那妇人的儿子就立在堂下观看。 这样不到十天的工夫,那位妇人的儿子果然说已经悔改,要求回家了。 崔氏说:「这时候,他还只是面子上的惭愧,并不是心中真正的惭愧。 暂且不要理他!」又过了二十多天,那位妇人的儿子叩着头流出血来。 他的母亲也流着眼泪鼻涕,要求回去了。 于是,崔氏才叫他们母子回去。 后来,那位妇人的儿子竟然以孝顺出了名。 (评)许止净说:「崔氏辅佐儿子从事政治,不强调刑罚,而在道德的感化。 她教导人民,不在革面,而在洗心。 呜呼! 在上者能如此亲民,连尧舜三代盛世恐怕也不过如此。 推求治安的根本原由,乃是出于母教。 妇女的责任不是很重吗?」(译自《古八德全书》第五百五十页)   发布时间:2023-07-09 08:14:4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