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名词:佛教沙门是什么意思 - 有几种分类 内容: 沙门是什么意思? 沙门,是出家修行者的通称,梵语(rmaa),华译勤息,勤是勤修智慧,息是息灭烦恼。 又作娑门、桑门、丧门、沙门那。 在佛教中出家的,常以释子作为区别,称为沙门释子,使人一听,便可知道这是佛教的出家人。 沙门的分类据《长阿含卷三游行经》、《大毗婆沙论卷六十六》载,沙门可分为四种:胜道沙门、示道沙门、命道沙门和污道沙门。 第一种是胜道沙门,像佛、菩萨,声闻、缘觉,都属于胜道沙门;第二种是示道沙门,指说法的善知识,比如佛教中的大善知识们,属于示道沙门;第三是命道沙门,是指以戒定慧长养法身慧命,但是还没有证得圣果的出家人;第四种是污道沙门,指虽然出家了,但是不持清净戒,甚至不听佛的教导,违背佛制的出家人。 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亦举出四种沙门,谓胜道沙门即诸善逝,说道沙门即说诸正法者,活道沙门即修诸善法者,坏道沙门即行诸邪行者。 此外,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亦列举形服沙门、威仪欺诳沙门、贪求名闻沙门、实行沙门等四种沙门。 沙门的修持沙门修持甚严,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列举五种毁辱:发长、爪长、衣裳垢坋、不知时宜、多有所论;大宝积经卷一一三沙门品更列沙门应远离之三十二垢及八法覆沙门行。 三十二垢者:(一)欲觉。 (二)嗔觉。 (三)恼觉。 (四)自赞。 (五)毁他。 (六)邪求利养。 (七)因利求利。 (八)损他施福。 (九)覆藏罪过。 (十)亲近在家人。 (十一)亲近出家人。 (十二)乐于众闹。 (十三)未得利养作方便求。 (十四)于他利养心生悕望。 (十五)自于利养心不知足。 (十六)于他利养中心生嫉妒。 (十七)常求他过。 (十八)不见己过。 (十九)于解脱戒而不坚持。 (廿)不知惭愧。 (廿一)无恭恪意,心慢掉动,无有羞耻。 (廿二)起诸结使。 (廿三)逆十二因缘。 (廿四)摄取边见。 (廿五)不寂灭,不离欲。 (廿六)乐于生死,不乐涅盘。 (廿七)好乐外典。 (廿八)五盖覆心,起诸烦恼。 (廿九)不信业报。 (卅)畏三脱门。 (卅一)谤深妙法,不寂灭行。 (卅二)于三宝中心不尊敬。 八法覆沙门行者:(一)不敬顺师长。 (二)不尊敬法。 (三)不善思惟。 (四)于所未闻法,闻已诽谤。 (五)闻无众生、无我、无命、无人法后,心生惊畏。 (六)闻一切行本来无生后,解有为法,不解无为法。 (七)闻说次第法后,堕于大深处。 (八)闻一切法无生、无性、无出后,而心迷没。 发布时间:2023-07-09 11:47:21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6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