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名词:佛教名词之心地_心地是什么意思_佛教心地的意思 内容: 心地是什么意思? 佛教心地的意思心地,一般指人的存心、用心。 在佛教中有两个解释,一是指心能生万法,如地能生万物。 二是指修行人依心而起行,故名心地。 以大地来比喻心,谓心如大地,能产生世间、出世间和善恶等法。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八: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又《大日经疏》卷三:如世人举趾动足皆依于地,菩萨亦如是依心起行,故名此心为地。 后宋儒也指心性存养为心地,《朱子语类辑略持守》: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今用以表示多种意义:一、指人的用心、存心或居心,如心地善良、心地坦白、心地单纯等。 二、指心胸、器量,如心地狭窄、心地宽阔等。 心田与心地相类似。 如《五灯会元沩山灵佑禅师》:今时人但直下体取不会底,正是汝心,正是汝佛。 若向外得一知一解,将为禅道,且没交涉。 名运粪入,不名运粪出,污汝心田,所以道不是道。 又如南朝梁简文帝《上大法颂表》:泽雨无偏,心田受润。 后见于诗文中运用,如唐白居易《狂吟》: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 发布时间:2023-07-09 11:55:0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6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