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名词:忏法_什么忏法 内容: 忏法(佛教解释)佛教徒忏悔罪业的仪则和修习止观的行法。 起于东晋的道安和尚,南朝宋、齐、梁、陈亦很流行,梁、陈之际尤甚。 历代僧人撰制了不少忏法的佛书。 今流行的有《梁皇忏》、《法华三昧忏仪》、《慈悲水忏》、《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等简介忏法《梁皇忏》即《梁皇忏法》,原名《慈悲道场忏法》,为梁武帝撰集,共十卷。 其中一至二卷讲皈依三宝、断疑、忏悔、发菩提心、发愿和发回向心;三至六卷叙显果报、出地狱、解怨释结和发愿;七至十卷述自庆(罪忏结解,所以自庆)、为六道礼佛、回向、发愿和嘱累,所谓涤过去恶因,植当求种智。 《法华三昧忏仪》为陈、隋时期的天台大师(即智者大师)智? 依《法华经劝发品》和《普贤观经》撰成,为修习止观的忏法,意为通过忏法来实现法华三昧。 《慈悲水忏》为唐代僧人知玄著,三卷。 正文述归命诸佛菩萨,忏悔罪业,宣传善恶因果报应。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世称《大悲忏》)为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忏法,撰集者为宋天台宗僧知礼,其内容为:严道场、净三业、结界、修供养、请三宝诸天、赞叹伸诚、作礼、发愿持咒、忏悔和修观行十科。 流传至今的通行本为清代加以删订重纂的本子,其内容主要以礼拜持咒、忏悔发愿和归向净土等。 忏法的种类繁多,行文各异,但仪则类同。 修行者通过修习忏法,达到证悟。 忏法是悔除所犯罪过以便积极修行的一种宗教仪式。 简历中国佛教中的忏法,起源于晋代,渐盛于南北朝,至隋、唐大为流行。 唐道宣说:诸佛善权方便,立悔罪之仪。 道安、慧远之俦,命驾而行兹术。 南齐司徒竟陵王,制布萨法净行仪,其类备详,如别所显。 (《广弘明集》卷二十八《悔罪篇序》)宋净源更详细说:汉魏以来,崇兹忏法,未闻有其人者,实以教源初流,经论未备。 西晋弥天(道安)法师,尝著四时礼文;观其严供五悔(即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之辞,尊经尚义,多摭其要。 故天下学者,悦而习焉。 陈、隋之际,天台智者撰《法华忏法》、《光明》(即《金光明忏法》)、《百录》(《国清百录》),具彰逆顺十心(即顺生死流和逆生死流各十种心)。 规式颇详,而盛行乎江左矣(《圆觉经道场略本修证仪》)。 发布时间:2023-07-09 12:12:0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6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