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名词:灌顶_什么是灌顶 内容: 灌顶(佛教解释)灌顶,梵文为「Abhi? eka 阿毗晒噶」,有「驱散 」及「注入」之涵意,也可以翻译为「授权」。 在修行密法时,首先要有一位具足实证资格的上师,设立本尊坛城,以使密法的修行者,能够了解此种本尊的实修方法。 梵文概念梵语的意译:原为古印度帝王即位的仪式。 佛教密宗效此法,凡弟子入门或继承阿闍梨位时,必须先经本师以水或醍醐灌洒头顶。 灌谓灌持,表示诸佛的护念、慈悲;顶谓头顶,代表佛行的崇高。 在本尊坛城中,依次透过用宝瓶的甘露水、咒幔、本尊法相、铃杵及水晶等具有不同意义的法器,配合修持仪轨,用以驱散行者的所知障及烦恼障,或清净身口意之罪业,并注入智能之力,让受灌者透过不同的观想,及咒力的加持,觉悟自己心性本质的诀窍,达到内在身口意、气脉明点当下净化,成为佛的身语意三门金刚。 灌顶使受灌者成熟为修密之容器,犹如世间之授权,从此可听闻修习殊胜之金刚乘。 含义我们学佛应当依据经典,如实为大家解说佛教的道理。 既不能夸大,故意神化,也不能贬低。 一说到灌顶,很多人就想到密宗。 想到持个咒,打个手印。 浮想联翩,甚至崇拜得五体投地。 不过呢,灌顶并没有那么神秘,也不是某些人、某个教派的专利。 我们先说说灌顶的含义。 在《佛说灌顶王喻经》中讲了这么一个例子:有三刹帝利王。 于三时中。 在于某方。 受王灌顶。 也就是王权更替的时候,行灌顶礼,进行权力的传递。 从这里我们知道灌顶,通俗的讲就是一种仪式,一种权力,职位交接的仪式。 《华严经》中也说过:得法王位。 无量自在。 譬如世间。 灌顶受职。 这说明灌顶并不是佛教,或者宗教特有的东西。 这是个礼节性的仪式,是权力地位交接的一种仪式。 佛法的灌顶和世间的灌顶有不同的含义,因为其所传递的完全不同,但是其作为传递、传授的含义不变。 《楞伽经》讲:诸最胜子眷属围绕。 从一切佛刹来佛手灌顶。 如转轮圣王太子灌顶。 这里讲的是十地菩萨受佛灌顶,就如同转轮王太子接受王权灌顶一样。 由此我们大致明白灌顶是什么意思。 佛法灌顶和世俗灌顶的区别体现在传递的是佛法智慧。 《华严经》讲:佛子。 菩萨摩诃萨。 得如来灌顶。 无碍辩才。 到于一切文字言音。 开示秘密究竟彼岸。 菩萨得到诸佛灌顶,可以得到无量辩才。 获得究竟秘密佛法的钥匙。 这个灌顶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灌顶原因灌顶是藏传佛教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宗教仪式,也是每个相当层次的僧人所必须履行的过程,它带有强烈的密宗色彩。 藏传佛教认为,佛教僧人的修行,是一个不间断的传承,而这个传承必须来自一位德高望重上师,才能够信任;而且,这份体验必须由没有间断的修证者传达给下一代,从而得到证悟。 因此每个佛教徒都必须与这个重要的传承接触,这项接触就是透过灌顶来实现的。 藏传佛教还认为,接受灌顶能够唤醒修行者心中的特别能量,让弟子与上师之间建立起一种沟通,启发弟子内在的潜能,走上良好的修行道路,直到圆满成就。 接受灌顶需要上师和门徒亲自参加,一般在寺院里指定的地点,在特定的时间举行。 在举行仪式时,还要有专门的僧人诵经奏乐,宗教气氛十分浓厚而神秘。 取得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取得灌顶呢? 是不是非要某位上师灌顶呢? 不是的。 首先,要达到相应的成就才可以。 《楞伽经》讲:最胜无边善根成熟。 离自心现妄想虚伪。 宴坐山林下中上修。 能见自心妄想流注。 无量刹土诸佛灌顶。 得自在力神通三昧。 如果我们能够见到自心妄想流住,了知自心的虚妄境界,那么无量佛土的诸佛都会为您灌顶。 这样的灌顶是比任何人灌顶都殊胜的。 事实上这个要求,正是《占察善恶业报经》中所传授的唯心识观的专长。 如果我们认真修习此法,一定可以得到诸佛灌顶。 《华严经》同样说到:善根具足。 诸行究竟。 一切如来。 所共灌顶。 如果我们的善根圆满,菩萨行究竟,那么一切如来都会为我们灌顶。 不过这些条件都很高啊。 我们有这样的功德善业不容易。 佛法也有方便。 而且不是一种。 比如《楞严经》中为我们开示的灌顶法:戒成已后,著新净衣,然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 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 首先要以戒律为基础,必须清静,然后于清洁安静之道场。 念诵楞严神咒,祈求十方如来大悲灌顶。 当然后面的仪轨有比较详细的解说,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灌顶是我们修行成就的一种标志,也是诸佛加持的方式,是智慧的传递。 其实获得灌顶的方法还有不少。 除了上面说的楞严咒(其实此咒本就称为灌顶咒),还有很多方法散在于大藏经中,大家可以参考学习。 但是无论如何灌顶并不是想有就有的,而是我们如法修行后自然的结果。 发布时间:2023-07-10 11:18:0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6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