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名词:【六根】_什么是六根?_佛教中的六根指的是哪六根? 内容: 六根(佛教解释)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 眼、耳、鼻、舌、身、意。 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常见辞汇【 六根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眼、耳、鼻、舌、身、意。 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根者能生之义,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亦复如是。 其中何根生何识,各有其界限,不相混,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识,并不能生耳鼻等识,余可类推。 六根与六识、六尘的关联:一、视、听、嗅、味、触、脑六识。 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六识发动六根而接触六尘,六尘映入六根而由六识判别及记忆保存,再从六识的记忆保存中显现出来,发动六根贪取六尘,就这样交互回还而造成生生死死之流,六根清净的目的,便在断绝并超越这一生生死死的生命之流。 佛学词典【 六根 】《佛学大词典》:梵语s! ad! indriya^n! i。 又作六情。 它指五种感觉器官,和反应能动能力,为十二处之内六处,十八界之六根界。 根,为认识器官之意。 即眼根(视觉器官与视觉能力)、耳根(听觉器官及其能力)、鼻根(嗅觉器官及其能力)、舌根(味觉器官及其能力)、身根(触觉器官及其能力)、意根(思维器官及其能力)。 前五种又称五根。 五根乃物质上存在之色法,即色根。 有二种之别,生理器官称为扶尘根,以四大为体,对取境生识仅起扶助作用;实际起取境生识作用者称为胜义根,以四大所生净色为性。 对此,意根则为心之所依生起心理作用之心法,即无色根。 据有部之说,前刹那之六识落谢于过去,意根即是引起次刹那六识之等无间缘。 故六识之作用,须常以意根为所依(通依)。 然前五识除依意根之外,另有特定之根为其所依(别依);意识则仅依意根,并无其他特定之根。 瑜伽行派等则由唯识义上说六根,主张六根、六境均为内识所变。 又六根可视为我人之身心全体,如法华经说读诵、书写经典,六根即可清净。 【俱舍论卷一至卷三、成唯识论卷一、顺正理论卷六、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一】(参阅五根1137、六境1298、六识1312、根4131)佛学辞典【 六根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名数)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为能生之义,眼根对于色境而生眼识,乃至意根对于法境而生意识,故名为根。 大乘义章四曰:六根者对色名眼,乃至第六对法名意,此之六能生六识,故名为根。 六根中前五根为四大所成之色法,意根之一为心法,可小乘以前念之意识为意根,大乘以八识中之第七末那识为意根。 三藏法数【 六根 】《 三藏法数 》:【出首楞严经】根即能生之义。 谓六根能生六识。 故名六根。 一眼根谓眼能于色境尽见诸色。 瑜伽论云。 能观众色。 是也。 二耳根谓耳能听闻众声。 瑜伽论云。 数由此故。 声至能闻。 是也。 二鼻根谓鼻能齅闻香气。 瑜伽论云。 数由此故。 能尝于香。 是也。 四舌根谓舌能尝于食味。 瑜伽论云。 能尝众味。 数发言论。 是也。 五身根谓身为诸根之所依止。 瑜伽论云。 诸根积聚。 是也。 六意根谓意于五尘境界。 若好若恶。 悉能分别也。 (五尘者。 色尘。 声尘。 香尘。 味尘。 触尘也。)佛学次第【六根】《佛学次第统编(明杨卓 编)》:凡夫只认现境,不了自心。 依于六根,接于六尘,而生六识。 所谓六根者,先言根义,次言其六。 所言根者,能生之义。 以能对境生识,故谓之根。 言六根者:一、眼:能见色者是。 以能对色而生眼识,故谓眼根。 二、耳:能闻声者是。 以能对声而生耳识,故谓耳根。 三、鼻:能嗅香者是。 以能对香而生鼻识,故谓鼻根。 四、舌:能尝味者是。 以能对味而生舌识,故谓舌根。 五、身:能感触者是。 以能对触而生身识,故谓身根。 六、意:能知法者是。 以能对法而生意识,故谓意根。 发布时间:2023-07-10 11:57:2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6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