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名词:【感情】_感情是什么_佛教说的“感情”是什么 内容: 感情感情解释:①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动作流露。 ②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 佛教说的感情是什么? 佛教所说的情的概念非常广泛,包括亲情、人情、友情、爱情,以及我们各种各样的情绪,如快乐,欢喜、孤独、忧愁、寂寞,所有这些都属于情的范畴。 感情既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因此,只要合乎法律、道德,都是佛教容许和肯定的。 佛教并不排斥感情,但却主张以慈悲来升华感情,以般若(智慧)来化导感情。 佛教鼓励夫妻之间要相亲相爱,同事之间要互敬互谅,朋友之间要相互惜缘,进而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亦即将一己的私爱,升华为对一切众生的慈悲。 感情释义感情,是人内心的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 如:喜、怒、哀、乐等,感情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常跟心情、气质、性格和性情有关。 感是思维概念,是感觉,情是依托依赖。 思想的相互依赖就是感情。 感情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 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 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 尽管一些情绪引发的行为看上去没有经过思考,但实际上意识是产生情绪重要的一环。 查尔斯达尔文在1872年写过一本《人与动物的感情表达》。 达尔文认为,情绪帮助动物们适应环境。 表达情绪和表现动物的身体特点有同样作用,例如,狗在地盘被侵略的时候愤怒狂吠,让敌人认为它比实际上更具有攻击性。 达尔文认为,情绪大多有目的性,因此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为了生存,人类必须探索环境(好奇)、吐出不小心吃的异物(恶心)、建立社会关系(信任)、避免伤害(恐惧)、繁衍(爱)、战斗(愤怒)、寻求帮助(哭泣)、重复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欢乐)。 在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情绪可以让人类自动趋利避害,做出更利于生存的选择。 尽管愤怒看起来没什么好处,但在原始部落里,可以让一个人被人害怕并建立起威望。 羞耻和骄傲可以促使一个人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 在社会生活上,情绪帮助我们:与其他人交流感情(如婴儿不会说话也能成功交流)。 影响其他人对我们的态度。 表示善意(如不是出于喜悦,只是礼貌性的微笑)。 生物学解释感情本来,就主体存续而言,对肯定或否定的状态变化作出评价的主观的现象。 但因为同时也产生身体的表现,所以生物学上就有可能对此进行研究,客观地考察感情的发生、经过的条件及其机制。 感情状态变化较弱而持续的称心情(mood),比较强而且急剧的称激动或情绪(emotion,喜、悲、恐、怒、惊等)。 因为激动有一定的统一过程,此时身体有显著变化,所以对人以外的许多动物也容易进行生物学的研究,亦即激动时。 行为方面:例如肌肉变得不能随意地运动,或不随意地哆嗦,出现平时看不到的混乱状态。 因此,作为生物学上研究激动的手段。 对人除了进行表情、姿势等肌肉反应的观察外,还要测定呼吸、脉搏、血压、脑电波以及皮肤所产生的电阻等情况,最后一项特别灵敏,对激动现象的精密分析非常有效。 这种现象被认为是因植物神经中枢和交感神经的兴奋,引起皮肤的分泌腺细胞(汗腺、粘液腺)的离子透性增大,以及由分泌物本身的电传导所致,所谓测谎器就是依据此理。 男女的情欲有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本质是一样的,但是程度有差别。 第一层次是色。 也就是贪着外在的美貌。 第二个是情。 所谓情是两个人心灵有了沟通点,不管任何沟通点,都会产生情。 不但情侣之间如此,朋友之间也是这样。 所以,有时专家建议夫妻或伴侣之间要找共同的爱好,其实就是找沟通点,也就是感情的培养。 第三个是爱。 爱已经是一种执着,就是不管你爱不爱我,反正我爱你! 这跟情是不一样的,它是不需要沟通的。 第四个层次是淫欲。 淫欲是生理的反应,比较污浊,不管有没有色、情、爱,它只是一种须要解决的心理反应。 这四个层次,就是情侣之间互相贪恋的情感。 感情定义1、心理学对于情感的定义。 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2、对于情感定义的转换。 从这个心理学定义可以了解到: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观态度或主观反映。 属于主观意识范畴,而不属于客观存在范畴。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必定对应着某种特殊的客观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这种特殊的客观存在。 发布时间:2023-07-12 14:39:3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6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