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念佛贵在专 内容: 清代有一位圆融大师,字竺峰,俗姓姚,湖州清德人氏。 年至二十,发心出家,薙染于杭州石屋巅烟霞寺,旋于昭庆律寺受具足戒,止持作犯,严守无缺。 而笃好礼念,以往生净土,为其一生决定志愿。 从不住持寺院,一则恒依人修,如是则让位与贤,二则可免杂心用功。 同时,亦不定居一处,合意则留,不合则去,举止洒落,不为胶执。 其所住处,不乐随众作务,常静掩一室,礼念并行,从朝至暮,无时间断。 亦不羼杂其他行持课目,仅以此二事终其身。 尝于一日午间,念阿弥陀佛圣号,鱼罄声朗朗相应,顿忘身心,直至次日中午。 人见其一日一夜未曾休歇,甚以为怪,遂近其耳,大声唤之,始行停止。 人告之念时已久,休歇进膳。 自谓方如半日,毫无疲惫。 问其饥否? 答曰:“我口中甜水如蜜,常盈常咽,受用不尽,更无思食。 ”胁不贴席者数十年,夜少有梦,如偶有梦,亦不离礼念,更无异缘,临终预知时至。 数日前,略示微疾,嘱院主后事,即默自持念,安详而逝。 寂后,示顶暖相,香柴无多,顷刻化尽。 时维道光十年,三月十九日,寂于杭城束园天华庵。 世寿六十有四。 按:礼念净土法门,诚然唯一了生脱死解黏去缚之径路,但亦有专杂修行之别。 专者,心念相续,临终决定往生无疑。 杂者,悠悠泛泛,只作往生之远因而已。 善导大师说:“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何以故? 无外杂缘,得正念故。 若舍专念,修杂念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 何以故? 杂缘乱动,失正念故。 ”时下修净业者,多以杂念为是,一面念佛,一面作务,犹自诩工夫成熟,动静一如,真是自欺欺人,莫此为甚。 古德诗云:“念佛切勿贪多念,且念一百心不乱,九十九声一念差,倒转数珠皆不算。 ”又云:“心念纷飞起,无一而可成,他端得力处,弥陀便不真。 ”智人念佛,一句弥陀,首自心底流露,次自口中念出,再次耳根听入。 经此三要,工夫日久,方许打成一片。 印光大师说:“念佛要念得口中清清楚楚,耳里要听得明明白白,心内念得切切实实,如此方不空过也。 ”  发布时间:2023-07-13 08:08:43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6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