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名词:佛教中的【无相】是什么意思_佛教无相释义 内容: 无相(佛教解释)无相,中国最早的道教理念,远比佛教的无相之说早两个多世纪。 最早写作无象。 指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概念,. 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或玄微难测的义理。 语出《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恍。 佛教术语无相,佛教用语,绝真理之众相名无相。 《大乘义章》二:言无相者、释有两义。 一、就理彰名。 理绝众相、故名无相。 二、就涅盘法相释。 涅盘之法离十相、(《涅盘经》三十: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故曰无相。 《大论》曰:般若波罗蜜、是无相相。 【无相】(术语)谓真理之绝众相也。 又涅盘离男女等十相也。 无量义经曰:无量义者,从一法生。 其一法者,即无相也。 涅盘经三十曰:涅盘名为无相,以何因缘名为无相? 善男子! 无十相故。 何等为十? 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无如是相。 故名无相。 大乘义章二曰:言无相者。 释有两义:一就理彰名,理绝众相,故名无相。 二就涅盘法相释,涅盘之法离十相,故曰无相。 维摩经不二法门品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 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同净影疏曰:诸法悉空,名为无相。 止观一曰:常境无相,常智无缘。 维摩经文殊师利问疾品曰:虽行无相而度众生,是菩萨行。 此无相有浅深二重。 佛教人物中国佛教史上,曾出现过两个著名的无相禅师,其中之一是新罗国第三太子(684-762),盛唐时高僧,俗姓金,拜禅宗五祖弘忍的再传弟子处寂为师,开创了四川净众宗一派,为中韩佛教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另一个无相禅师(约800年~890年?)就是唐朝末年江南名刹常山万寿寺住持,也是当时江南佛教界的领袖人物,更是著名高僧罗汉桂琛禅师、贯休禅师的师父。 【无相[《神僧传》卷第五]】涪州相忠寺无相禅师者。 非巴蜀人不知何来。 忽至山寺随众而已。 不异恒人。 其寺在涪州上流大江水北。 崖侧有铭方五尺许。 字如掌大都不可识。 下有佛迹相去九尺长三尺许。 蹈石如泥道俗敬重。 相以一时渡水齐返无船。 乃钵安水中曰。 何为常擎汝。 汝可自渡水。 便取芭蕉搭水立上而渡。 钵随后来须臾达岸。 时采樵者见之。 相语觉知已便辞去。 徒众苦留不住。 至水入船。 诸人礼请。 不与篙楫。 乃捉船舷。 直尔渡水。 不顾而去。 即令寻逐莫测所在。 发布时间:2023-07-13 14:00:5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7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