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药王孙思邈的“四少”养生法 内容:  一千四百多年前道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一书中提出的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快了的养生之法,真可谓言简意赅,精辟独到。 一、口中言少即说话要少。 俗话说:开口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如果一个人每天总是口若悬河,长时间地夸夸其谈,按中医讲,将会耗散掉身体中的大量精、气、神。 而津液与气是人生命之本,如长久耗散,最终就会导致伤神成疾。 另外,少言还可减少许多是非。 我们常说的: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是非常有道理的。 是非少了,烦恼也就少了,自然对养生有利。 二、心中事少中医认为,多思伤神。 而所谓心中事少,即要清心寡欲,不要思虑过度。 在生活中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遇事不妨学得糊涂一点,这样不仅可以少生气,并可减少大量不必要的麻烦。 麻烦少了,心情也就舒畅了,这样不但对健康有利,而且许多疾病还可以会不治自愈。 所以我们平时要尽量减少和抑制不良情绪对精神的影响,做到心中事少而怡然自得,以保持内心的恬淡娴静,从而颐养天年。 三、腹中食少所谓腹中食少,即吃饭只食八成饱。 《黄帝内经》中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养生三要》中云:脏腑肠胃,常令宽舒有余地,则真气得以流行而疾病少。 古人也讲:欲求无病肠中清,欲得长生腹中清。 这就是说,过量的饮食会引起我们肠胃的超负荷工作,从而会使肠胃功能逐渐衰退,以致最终影响我们的健康。 据研究显示:少吃,可把内脏和血管中囤积的脂肪赶跑,并可大大提高运动和反应能力;少吃,还可不断清除体内有害活性氧,增加抗氧化酶的含量,有利于维护体内活性氧的平衡。 四、自然睡少自然睡少,即高质量的适度自然睡眠。 传统医学讲:久卧伤气。 如果我们过度地贪图安逸,缺乏活动,就会引起人体气血行动不畅,筋骨脆弱,脏腑功能减退,不利于我们的健康。 而自然睡少的再一层意思是,如果我们能做到上面的三少,精、气、神就不会有过多的消耗。 而精力充沛了,也就不需要用更多的睡眠来补充体力。 就像道家所说:精足不畏寒,气足不思饭,神足不思眠。 现代医学也证明,适度的睡眠确实有利于长寿;另外,成人的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不利于健康,而最佳的睡眠时间应该控制在每日7-8个小时为宜。 所以说,在保证睡眠质量的前提下,我们还是不要太贪床为好。 发布时间:2023-07-15 06:00:39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7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