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四十六节 偷牦牛 内容: 第四十六节 偷犛牛譬如一村,共偷犛牛,而共食之。 其失牛者,逐迹至村,唤此村人,问其由状,而语之言:在尔此村否? 偷者对曰:我实无村。 又问:尔村中有池,在此池边共食牛否? 答言:无池。 又问:池傍有树否? 对言:无树。 又问:偷牛之时,在尔村东否? 对曰:无东。 又问:当尔偷牛,非日中时耶? 对曰:无中。 又问:纵可无村,及以无树,何有天下无东,无时。 知尔妄语,都不可信。 尔偷牛食否? 对曰:实食。 译文:偷牦牛有一个村庄上,村里的人一起偷了一头牦牛并一同把它宰杀吃掉了。 那个丢牛的人跟踪寻到这个村庄上来,见到了那些村人,问他们说∶我的牦牛,是不是在你的村庄上? 偷牛的村人回答说∶我们并没有村庄。 失牛的人又问∶池边不是有一株树么? 他们回答说∶并没有树。 丢牛的人于是再问∶你们偷牛,是不是在村庄的东边? 他们仍旧回答说∶并没有东边。 丢牛的人又问∶你们偷牛的时候,不是刚刚正午么? 他们还是回答说∶并没有正午。 这样丢牛的人就说∶依照你们所说,没有村庄,没有池,没有树,或者还可说得通。 可是天底下那里会没有东边,没有正午呢? 因此,我知道你们说的都是谎话,不可相信。 牛一定是你们偷吃了,是不是? 那些村人知道无可抵赖,只得承认把牛偷来吃了的事情。 这故事比喻∶修持佛法而破戒的人,每每把罪恶隐藏起来,不肯如法发露忏悔,改过迁善,却常常想假造理由,自圆其说;但结果终掩盖不了所作的罪恶,受了种种的苦恼。 只有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恳切地发露忏悔,才能走上佛法的大道。 发布时间:2023-07-16 12:34:47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7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