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地藏菩萨感应录:十斋持诵地藏经,数年屡获殊胜应 内容: 【河北】慧凯2007-06-05联系方式:地藏论坛网名:唐朝江南学佛至今已近10年。 从2002年底开始十斋日念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惭愧的是由于工作等原因经常中断,累计至今,诵经约356部,持地藏王菩萨圣号约9万声。 只因向来不求自身福报,甚至走极端而做出愚痴举动:当初开始诵《地藏经》时,为表示不求自己和家人的福报,避免引起自己对人天福报的贪心,故意不念第10品“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读经以来很少总结,恰逢春节将至,看到衣柜充盈,厨房塞满,始写此文,见笑于诸善知识:1. “天龙护念”:诵经时,隐约见面前有各色天龙护持。 2. “善果日增”:A. 消除了不少贪婪吝啬的习气。 几年来,积累的“小金库”×万元左右,已经为做善事功德花得只剩下约×元左右——余款用于明年跟母亲和姑姑再朝普陀! 愿本师千手千眼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佑护,了末学所愿! 若不学佛,岂能如此? B. 工作单位里,复杂不如意的事常常发生,念地藏王菩萨圣号万遍以后,得以解决。 C. 原本心胸极其狭窄,嫉妒心强、虚荣心强,且嗔心极重。 学佛后,变得柔软有爱心了,渐渐对时装失去兴趣,尽管自己外表并不丑陋,但感觉无论穿什么衣服都没什么欣赏价值;过去喜欢盯住他人缺点不放,现在开始学会欣赏、赞叹和吸收别人的优点。 人生观发生变化,人际关系亦得到改善,渐生威仪。 D. 亡故的亲人在念佛声中顺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净土、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净土;父亲在母亲的影响下,也开始打坐。 E. 渐渐开始吃素,厌恶荤腥;不嗜烟酒(前几天破犯酒戒,遭遇恶报! 至心忏悔中)。 F. 还得到了种种殊胜感应……G. 为了更好度人,屡屡生起出家之心。 H. 对自己所造恶业,生起惭愧心和忏悔心。 I. 为避免破犯杀生、饮酒、窃盗(不少朋友请末学,皆是“公款消费”)、妄语(比如被迫违心称赞“肉很美味,酒很好喝”之类随喜恶业)等戒,屡屡婉拒朋友酒宴邀请,渐渐失去人际关系也不再觉得可惜(远离恶知识,反而加速了末学亲近善知识——得遇更多僧宝、并为他人亲近僧宝提供方便,广结善缘)。 J. 有了自己独立的佛堂和卧室,便于打坐和礼佛。 K. 渐修“六度”,认识到学佛在于实践,学佛前和学佛初期的狂躁心渐歇、和敬心渐起。 3. “集圣上因”:A. 为自己和他人的新生儿7日内诵经、念菩萨圣号万遍。 B. 开始艰难、努力地持戒,并建立“学佛持戒群”,群号30107197(已满)和“学佛持戒2群”,群号37359128(已满),得遇殊胜清净僧宝引领、支持。 4. “菩提不退”:在经历过多次反复后,坚定了学佛、成佛的信心;决定护持正法,兼任多个学佛论坛版主,默默无偿地为信众服务。 5. “衣食丰足”:蓦然发现衣柜充盈,有些衣物甚至没怎么穿,比之乞丐和农民工,无异天渊! 另外,家里所购食品丰富,致使不少蔬菜瓜果烂掉;幼年在农村生活贫困,几年前仍是“无房户”,而今已拥有独立公寓和佛堂。 6. “疾疫不临”:年少时起,造恶不断,屡受恶报,现日渐减少。 7. “离水火灾”:深夜厨房跑水,妻子突夜梦腹痛,急起,及时采取措施,遂免;8. “无盗贼厄”:无论在家、外出,从未遇到窃贼、强盗,数年前仅丢过自行车,但盗贼奇迹般地再次回到同一地点偷车时,被捉,赔钱。 9. “人见钦敬”:威仪渐生,秉公办事,得到服务对象的肯定和爱戴。 10. “神鬼助持”:自己于天寒地冻的高危路段,高速公路的夜行客车上,以及不良天气中的飞机上的家人,皆得到佛恩的慈悲殊胜光照。 (编者注:见本书之路遇助缘篇)11. “端正相好”:顺利通过地方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招聘,直至被荐至CCTV-1做编辑,不过很快我就请辞了。 12. “多生天上”:某前世,因诵《地藏经》而升天。 13. “宿智命通”:诵经、打坐中,隐约见前生片段。 14. “眷属欢乐”:家庭逐渐和睦。 15. “诸横消灭”:家人平安,基本健康。 16. “先亡离苦”:堕入畜生道的祖先,报尽,相继升天。 17. “现存益寿”:86岁的老祖母,重病住院治疗期间,在药师佛号中,神奇痊愈,现已近90岁,并开始老实念佛。 18. “恶业消灭”:长达20年的邪淫,终得遏止;与太太欣然分室而眠,和谐如故;独寝,故打坐方便,体质渐佳。 惭愧的是,仅仅是捐了寥寥数几的善款和做了少得可怜的善事! 试想末学如果福报大,能多做多少善事啊! 至心忏悔累世窃盗恶业! 最近得知:香港明星陈慧琳为贫困大学生捐款44万元巨款,圆他们的大学梦,末学与之相比,沧海一粟! 随喜赞叹陈小姐的善举! 忏悔对陈小姐眼部微瑕的讥讽和毁谤! 南无阿弥陀佛! 真心感谢佛菩萨! 功德回向仍然贫穷的人,特别是无劳动保险、失业保险的失地农民和失业工人! 愿我生生世世得以赞叹、感恩佛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 发布时间:2023-07-18 09:13:56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8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