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行禅师:故道白云:53.投入此刻 内容: 53. 投入此刻第二年的春天,佛陀给三百比丘在居楼的城都讲说了四念处经(Satiparrhana Sutta) 。 这是一部关于禅修的基本经典。 佛陀常说它是令人证得身心平和之道貌岸然,能使我们解除悲忧苦恼,而达至最高层次的了悟和全面性的解放。 之后,舍利弗向大家宣称这部经为佛陀其中一部最重要的经典。 他鼓励每个比丘和比丘尼都将它读诵和实践。 那天晚上,阿难陀尊者将全经覆述一遍。 Sati的意思是投入专念中。 那就是行者需要时刻觉察自己身体、感受、心、和心识所产生的物象,或法四个专念或觉察的处所。 首先,行者要观察身体,他的气息;他行、立、坐、卧的四个体态;身体的活动,如前走、后退、看望、穿衣、吃喝、如厕、说话和洗衣等;身体的不同部份,如毛发、牙齿、筋、骨、内脏、髓、肠、涎和汗等;构造身体的原素,如水份、空气和热能;以及身体从死去至骨骇成灰的坏灭过程。 观身之际,行者会察觉到身体微细之处。 例如,呼气的时候,行者知道自己在吸入空气;呼气的时候,他又知道自己在呼出空气令全身平和安定。 步得时,行者知道自己在步行。 坐着的时候,行者知道自己在坐着。 在作身体的活动,如穿衣喝水时,行者知道自己在穿衣喝衣。 身体的观想,并不只限于禅坐时才可以实行,而是整天都可以,包括乞食、用食和洗钵时。 在感受的观想上,行者要静思感受的生起、发展和退灭,又或那些感受是悦意、不悦意和两者都不是的。 感受的来源,可以是身或心。 当他感到牙痛时,行者察觉到他痛的感受,是从牙齿而来;当他因为别人的赞美而高兴时,行者知道他自己是因为得到别人的赞美,因而感到高兴。 行者需要以深切察视来平静他的每种感受。 之后,他才可以洞悉每种感觉受的来源。 感受的观想,也不只是限于禅坐时才可能实行,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实行的。 在心的观想上,行者静思他精神境界的存在。 贪求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在贪求;没有贪求的时候,他又知道自己不是在贪求。 很激情或渴睡时,行者知道自己是很激愤或想睡眠;不是很激愤或渴睡时,他又知道自己不是很激愤或想睡眠。 专注或散乱,他都知道自己是专注或散乱。 不论他是心怀豁达、心胸狭窄、心性闭塞、心念集中还是大彻大悟,行者都立刻知道。 如果没有体验到这些境界,行者也立即知晓。 行者每刻都察觉到和确认到当下此刻所生起的精神境界。 在心物或法的观想上,行者先细观五种妨碍解脱胎换骨的障盖(欲念、瞋恶、渴睡、激动、怀疑)是否存在;合而为人的五蕴(色身、感受、思想、行念、意识);六根和六尘;七种导致正觉的因素(专念观想、审察正法、勇猛精进、喜获法益、心轻自在、集中正定、舍离妄法);四圣谛(苦的存在、集而成苦的原因、苦的破灭、灭苦之道)。 这些全都是心识产生的物象,亦即万法之本。 佛陀这样详细解释四念处。 他说修行行七日,也可能会得到解脱。 在一次佛法的研讨会上,马胜尊者提醒大家,这已不是佛陀第一次说教四念处。 他其实已曾在不同的场合在解脱过四念处,只不过从没有像今次说得那么详尽透彻。 马胜同意舍利弗所说,也认为每个比丘和比丘尼都应该把这本经背诵和实践。 这年春末时份,当佛陀回到祗园精舍时,他遇到了一个令人闻名色变的杀人犯央掘摩罗,而且把他化改过来。 一天早上,佛陀进入舍卫城城里,发觉全城沉寂,彷如空城。 家家户户都大门深锁,街上一个人影也找不到。 佛陀站在他惯常接受供食的一个住户门前。 屋主把大门张开了一线窄缝,看清是佛陀在门外,才匆匆请佛下。 他更建议佛它留在屋里用食。 他说:世尊,今天上街会非常危险,因为有人看到杀人狂央掘摩罗在这一带出没。 人们都说他在别处杀人无数。 每次他杀了一个人,便将受害人的一只手指割下,加到他颈上的绳环上。 他们又说,他曾试过一次杀了百人,把死者的手指串成符物,挂在颈上,好使自己的邪力增强。 有一件事更奇怪,就是他从不偷取死者身上的财物。 波斯匿王已组织了一支军警部队来辑捕他。 佛陀问道:为什么大王要出动整队军队来对付一个人? 尊敬的乔答摩,央掘摩罗是个非常危险的人物。 他的武功非凡,曾一个人打退四十个在街上围攻他的人。 他将他们大部份杀死,而仅余下来的几个,都落荒而逃。 传说他匿藏伽梨力森林。 自此之后,便没人再敢路过那里。 不久前,二十个武装警卫潜入森林逮捕他。 只有两个逃出。 既然央掘摩罗瑞在入了城,当然没有人敢出外了。 佛陀谢过屋主告诉他这么多有关央掘摩罗的背景后,便起来请辞了。 虽然屋主极力挽留佛陀,便佛陀仍坚持要离去。 他说只有继续如常乞食,民众对他的信赖才能保持。 正当佛陀在路上缓慢专注地步行着的时候,他听到后面远处有人跑步的声音。 他知道这是央掘摩罗,但他没有恐惧。 他继续缓步前行,察觉着四周围以及他心内发生着的每一动态。 央掘摩罗突然呼喝:止信,僧人! 停下来! 佛陀没有理会,继续稳步前行。 从央掘摩罗的脚步声,佛陀知道已从奔跑的步伐,转至急行的步伐,而且已离自己不远。 虽然佛陀现在已经五十六岁,但他的视听能力仍十分敏锐。 他手里持着的,只是乞钵。 回想起从前年轻时候那个矫健敏捷的太子形象,佛陀浅笑。 那时候,没有一个年青的伙伴能打中他一拳。 他现在知道央掘摩罗已紧贴在他后面,而后手执武器。 佛陀继续从容漫步。 当央掘摩罗终于赶上来时,他与佛陀并肩而行,并说道:僧人,我叫你停住,为什么你不停下来? 没有止步,佛陀说:央掘摩罗,我很久以前已停下来了。 是你自己没有停下。 佛陀的异常回答,使央掘摩罗怔住了。 他站到佛陀前面,迫使他停下来。 佛陀望进央掘摩罗的眼里。 再一镒,央掘摩罗愣住了。 佛陀的双眼,闪耀如两颗星星。 央掘摩罗从未遇过一个人,眼里散放着如此安祥自在的目光。 平时所有见到央掘摩罗的人,都会大惊失色,慌忙逃跑。 为何这个僧人一点惧怕也没有? 佛陀望他的眼神,就像就是望而却步着一个朋友或兄弟那般。 佛陀知道央掘摩罗的名字,那表示他也应该知道央掘摩罗是怎样的人。 无疑的,佛陀必定知道他的恶行。 他怎能面对一个杀人狂而仍然那样平和睦的轻松? 央掘摩罗忽然感到自己再不能抵当佛陀那慈和的目光了。 他说:僧人,你说你已停了很久。 但你还在前行。 你又说我才是未停下来。 你这是什么意思? 佛陀答道:央掘摩罗,我很久以前已停止了做那些伤害众生的恶行。 我学会了如何保护生命,更不只是人类的生命。 央掘摩罗,一切众生都想生存。 他们全都惧怕死亡。 我们是应该滋长慈悲心和保护一切众生的生命。 人类并不互相爱护。 我又为何要爱护他们? 人类残忍虚伪,没有把他们杀光,我是不会罢休的。 佛陀柔柔地说:央掘摩罗,我知道你曾因为其他人所致,而受过很多的痛苦。 有时候,人类是非常残酷的。 这全是因为他们的无明、瞋恚、贪欲和嫉妒所至。 但人类其实也可以对别人很慈悲和了解的。 你有遇过一个比丘吗? 所有比丘都发愿要保卫一切众生的生命。 他们也誓要降伏、瞋、痴。 不单是比丘,就是很多其他人的生活,都是以了解和爱心作为基石的。 央掘摩罗,也许世上有很多残酷的人,但慈爱的人也同进存在。 不要被那些坏人蒙新生了你的视线。 我所行之道,是可以把残酷化为慈和的。 瞋怒就是你在行的道路。 你应该停止。 重新选择谅解和慈爱之道。 央掘摩罗被佛陀的言说打动了。 一时间,他心里觉得十分混乱。 他像被人用刀割开,再把盐擦进伤口里一般。 他知道佛陀的说话是用爱心说出来的。 佛陀一点瞋心都没有,她全没有畏惧。 他望着央掘摩罗,就像当他是个堂堂正正,值得尊重工业的人。 这僧人会否就是那个乔答摩,人们赞颂的佛陀呢? 央掘摩罗问道:你就是沙行乔答摩吗? 佛陀点头。 央掘摩罗说:真可惜我没有早些遇上你。 我现在已在毁灭之途上走了太远,来不及回头。 佛陀说:不,央掘摩罗,作善行是永不言迟的。 我可以做什么善行? 停止在憎恨和暴力的路上走。 那便是你最伟大的善行了。 央掘摩罗,大海虽无涯,回头却是岸啊。 乔答摩,就是我想这样做,现在也回不了头。 以我作过的暴行,今后又有谁会让我安宁过活呢? 佛陀握着央掘摩罗的手,说道:如果你立愿放弃心中的瞋怒而一心修行大道,我一定会保护你。 誓愿从新开始,替大众服务吧。 你无疑是个智者。 我肯定你在大道的证悟上,必可成就。 央掘摩罗跪在佛陀前面。 他把背上的短剑除下,放在地上,俯伏在佛陀的脚一。 他双手掩面,啜泣起来。 良久,他望上来说道:我誓愿放弃恶行。 我会追随你学习慈悲。 求你接纳我为徒吗。 这时,舍利弗、阿难陀、优楼离、金毗罗等尊者,和其他一些比丘一起抵达。 他们围绕着佛陀和央掘摩罗。 看到佛陀无恙,而央掘摩罗又爱持三皈依,他们都很是高兴。 佛陀嘱阿难陀给央掘摩一套多出来的衲衣,又请舍利弗到就近的住户借了剃刀给优婆离替央掘摩剃头。 央掘摩罗就即时在那儿披剃,受戒为比丘。 他跪下来读诵三皈依文,由优婆离给他授后。 之后,他们便一起回到祗园精舍。 跟着的十天,优婆离和舍利弗教导央掘罗怎样持戒、修禅和乞食。 央掘摩罗比任何在他之前的比丘都奋发。 佛陀两星期后探视央掘摩罗时,对他的改变也感到惊讶。 央掘摩罗散发着平静安稳的气质,以及一种罕的温驯。 其他的比丘都因此而替他起了另一个名字,不害,意即非暴力者。 原来,他出生时就是改这个名字的。 缚悉底认为这外字很适合央掘摩罗,因为除了佛陀以外,没有一个其他的比丘,目光比他的更充满慈祥。 一天,佛陀入舍卫城乞食,同行的有五十比丘,包括了不害。 他们将近到城门时,看见波斯匿王骑着马,带瓴领着一队兵团。 大王与他的属下全都装甲齐备。 见到佛陀,大王便马上下骑,鞠躬顶礼。 佛陀问道:陛下,有什么事发生了吗? 是否边境被外敌侵扰? 大王答道:世尊,从没有别国侵略过憍萨罗。 我召集兵团,是要辑拿杀人犯央掘摩罗的。 他非常凶悍。 一直以来,都没有人能把他绳之于法。 两星期前,他被人发现在城中出没。 百姓们仍然活在惶恐之中。 佛陀又问:你是否肯定他是一个如此危险的人物? 大王说世尊,央掘摩罗对每个男、女、老、幼都有威胁。 我一天未捉到他处死,是不会罢体的。 佛陀再问:假如央掘摩罗已痛改前非,发愿不再杀戮,而且更立誓为比丘,从此尊重所有众生,你还需要把他拘捕处决吗? 世尊,如果央掘摩罗成为你的弟子,持戒不杀,过着清净善良的比丘生活,我便无限安慰了! 我不单只会饶他一命,给他绝对自由,还会供养他衣食药品。 只怕这个可能性很难存在吧! 佛陀指着站在他背后的不害,说道:陛下,这位僧人就是独一无二的央掘摩罗。 他已受戒为比丘。 过去这两个星期,他已变得如同另一个人了。 波斯匿王只觉站在这样一个杀人狂魔的跟前,感到有点寒慄。 佛陀说:陛下,你不用惧怕。 央掘摩罗比丘比一把泥土还要温驯。 我们现在都叫他不害。 大王凝望着不害,然后向他鞠躬作礼。 他问道:尊敬的僧人,你出自何家? 父亲的姓名是什么? 陛下,我的父亲名叫伽伽。 我的母亲名中曼特梨。 伽伽曼特梨子比丘,请让我给你供养衲衣、食物和药品。 不害答道:谢谢陛下,但我已经有三件衲衣了。 我每天都乞到食物,而暂时也未需要药品。 你的心意,我由衷的感谢。 大王向他再鞠躬后,便转过来对佛陀说:觉悟的大导师,你的德行美妙极了! 没人能像你这般,替劣境带来美好与和平。 别人用武力都解决不来的,你却以你的大德迎刃而解。 请容我致以深切的谢意。 大王通知部属散队后才离去。 各人也回到自己的岗位,进行他们的常序。 发布时间:2023-07-19 12:52:4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8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