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行禅师:故道白云:65.非满非空 内容: 65. 非满非空法会之后,缚悉底尊者留意到大部份的僧众都沉默不语。 他也感到自己没有掌握到佛陀所说的要领。 他预算在法理研讨会的时候,再细心聆听长者们的意见。 接下来的一次法会,阿难陀尊者被推荐代表僧众发问一些问题。 他第一个问题就是:世尊,世间和世法的意思是什么? 佛陀说:阿难陀,世间是所有会变化和散灭的东西之总称。 一切世法都丰在于十八界,六根、六尘和六识之内。 你们都知道六种根本的感应器官,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六种客体的外尘物象,就是色相、声音、香臭、甜苦等味、触碰之感和心生之物象。 六种因为根尘接触而产生的意识,就是看见、听闻、嗅觉、味觉、触觉和心想意识。 十八界之外,便没有世法。 十八界之内的,全都落于生死、变化和散灭的范畴之中。 因此,我说世间是这些会变化散灭的物象的总称。 佛陀说:阿难陀,我说一切法皆空的意思,就是因为一切世法皆无自性。 六根、六尘、或六识,都绝无个别独立的自体。 阿难陀说:世尊,你曾说过解脱之三门是缘起性空、无明无作、无愿无求。 你又说过一切法皆空。 那么,是否因为一切法也落于变化散灭,故而说它是空? 阿难陀,我时常都讲空与观空。 观空是可以帮助人超越生死的一种禅修妙用。 今天,我会讲多一些关于观空的。 阿难陀,我们现在全坐在讲堂里。 这里面没有市集、水牛或村落。 我们可以说,讲堂内是空无不在这里的东西,但却有在这里面的东西。 换句话说,这法讲堂是无空市集、水牛和村落,但存有着比丘。 你同意我的说法吗? 同意,世尊。 法会之后,我们将会离开讲堂,而比丘便不再在这里了。 那时候,讲堂就会是空无无市集、水牛、村落和比丘了。 你同意吗? 同意,世尊。 那时,讲堂内将空无刚才所说的东西。 阿难陀,满面的意思,指满的一些东西;而空的意思,是指空无一些东西。 满与空两字,本身没有独立的意思。 世尊,请你再详细解释。 你们细心想想,空,是空无一些东西,就如空无市集、水牛、村落和比丘。 我们不可以说空是可以独立存在的。 满也是一样的道理。 满,永远都指满是一些东西,如满是市集、水牛、村落和比丘。 满也不是可以独立而存在的。 目前,我们可以说讲堂是空无市集、水牛和村落。 正如一切法,当我们说一切法皆满,它们满是什么呢? 又如我们说一切法皆空,它们空无什么呢? 比丘们,世法的空,意指空无恒常与不变的自性。 这就是一切法皆空的意思。 你们知道一切法都落在变化散灭之中。 因此,它们便不可以说是有独立个别的自体。 比丘们,空的意思,是空无自性。 比丘们,五蕴之中,没有任何一蕴是具有恒常不变之性的。 色身、感受、思想、行念和意识,都全没有自性。 它们没有恒常不变之性。 有自性,必需要具备恒常不变之性。 去观想以能见到恒常不变之性的不存在,便是观空。 阿难陀说:一切无法我体自性,这点我是明白求恩。 但,世尊,世法其实存在吗? 佛陀悄悄的垂望他身前一张小桌子上面放着的一碗水。 他指着那碗水,问阿难陀说:阿难陀,你会说这碗里是满还是空? 世尊,这碗里满是水。 阿难陀,拿这碗到外面,把水全倒去。 阿难陀尊者依照佛陀的指示去做。 他回来时,把空碗放回桌上。 佛陀拿起碗来倒持着。 他问道:阿难陛,现在,这碗里是满还是空? 世尊,现在不满了。 它现在是空的。 阿难陀,你是否肯定这碗是空? 肯定了,世尊,我肯定这碗是空? 阿难陀,这碗已不再满是水,但它却满是空气。 你已以又忘记了! 空指空无什么,满指满是什么。 现在的情形,碗里是空无水,但满是空气。 我现在明白了。 很好。 阿难陀,这碗可以是空或满。 但当然,是空是满,都先要有这碗啊。 没有碗,便也不会有空或满。 法讲堂也一样。 要说它是空是满,首先就要有那讲堂的存在。 啊! 比丘们都突然齐声低叹。 阿难陀尊者合掌说道:世尊,那么,世法实在是有的。 法是真实的。 佛陀微笑。 阿难陀,不要被字眼作弄。 如果世法是空无自性的现象,它们的存在,便不是一般意识中的存在了。 它们的所谓存在,仍然存着空的含意。 阿难陀合掌说:请世尊申请解释。 阿难陀,我们已经说过空和满的碗。 我们也说过空和满的讲堂。 我又约略谈过空义。 让我多谈一些关于满。 虽然我们刚才都同意桌上的碗是空无滴水。 但如果我们看深入一点,会发觉这不是尽真的。 佛陀把碗拿在手中,望着阿难陀。 阿难陀,在形成这个碗的错综交集原素中,你见到有水的存在吗? 我见到,世尊。 没有水,陶匠便没法搓成陶土来造成碗。 正是,阿难陀。 虽然我们曾说碗是空的,但看深一层,我们可以看到碗里实有水的存在。 碗的存在,是不赖水的存在。 阿难陀,你又可以见到碗里有火的存在吗? 可以,世尊。 造碗的过程,是需要火来完成的。 看深入一点,我见到火和热力的存在。 你还见到什么? 我见到空气。 没有空气,火便没法燃烧,而且陶匠也没法生存。 我见到陶匠那工巧技熟的一双手。 我见到他的意识。 我见到烧陶瓷的烘炉,和炉里堆着的柴薪。 我见到那些木所来自的树。 我见以领树木生长的雨水、阳光和泥土。 世尊,我可以见到令这碗生起的千万相互切入的原素。 好极了,阿难陀! 观想这碗,便可以见到导致它存在的所有互依的原素。 阿难陀,这些原素,是在碗内和碗外都存在着的。 你的觉察,也是其中之一。 假若你把热力回归太阳那里,把陶土回归大地,把水回归河里,把陶匠回归他的父母处,又把柴木回归林树,那碗还会存在吗? 世尊,那碗不能再存在了。 如果你把所有的原素都回归它们的本源,碗是不能再存的。 阿难陀,观照缘生之法,我们便知道碗是不能独立存在的。 它只可以与其他一切法互依而存。 一切法都是互相依赖以生死存亡。 一法的存在,代表着所有法的存在。 一切法的存在,代表着一法的存在。 阿难陀,这就是相互之间切入和相互之间存在的原理。 阿难陀,相间切入的意思,是此中有彼,彼中有此。 例如,我们看见碗时,可以见到陶匠,看见陶匠时,又可以见到碗。 相间存在的意思,是此是彼,彼是此。 例如,浪花就是水,而水也就是浪花。 阿难陀,讲堂里目前没有市集、水牛、或村落。 但这只是从一个角度而言。 实际上,没有市集、水牛、或村落,这讲堂也不会存在。 因此,阿难陀,当你望着这空无一物的讲堂时,你应该可以见到市集、水牛和和村落的存在。 没有此,便没有彼。 空(sunnata)的真义,就是此是因彼是。 比丘们都在全然的静默中聆听着。 佛陀的说话,给他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过了一会,佛陀又再拿起那空碗,说道:比丘们,这碗并不能独立存在。 它在这里,是有赖所有其他非碗的存在物,如泥土、水、火、空气、陶匠等等所至的。 一切世法也如是。 每一法都与其他法相互而存。 一切法的存在,都是循着相间切入和相间存在的原理。 比丘们,深入细看这碗,你们便可以见到整个宇宙。 这碗里含藏着整个宇宙。 只有一样东西是这碗所空缺的。 那就是个别独立的自性。 个别独立的自性又是什么? 它是全不倚靠其他原素而可以独立存在的自体。 没有一法是不倚靠其他法而存在的。 没有一法具备着独立的自体。 这就是空的义理。 空是指空无自性。 比丘们,人的基本原素是五蕴。 色相不含藏自体。 因为色相不能独立存在。 色相之内,有受、想、行、识、感受也是同样一个道理。 感受没有自体,因为它不能独自存在。 感受中有色、想、行、识。 其他三蕴,也是同一原理。 没有一蕴是具有个别自体的。 五蕴互依互存。 因此,五蕴皆空。 比丘们,六根、六尘和六识也全都是空的。 每一根、尘、识、都有赖其他的根、尘、识、才能存在。 没有一根、一尘、一识不是没有独立个别的自性的。 比丘们,让我重述一遍以使你们易于记忆。 此是,故彼是。 一切世法都是互依而存。 因此,一切法皆空。 空之义,是指空无独立的自性和个体。 阿难陀尊者说:世尊,一些婆罗门的学者和其他教团的要领,曾扬言沙行乔答摩是教导断灭论的。 他们都说你导人于否定生命的一切。 他们对你的误会,是不是因为你说万法皆空的呢? 佛陀答道:阿难字母,婆罗门的学者与其他教团的要领都说错了。 我从没有教导过断灭之论。 也从没有导人于否定生命。 阿难陀,邪见之中,有两种见解是最容易使人陷入缠网的。 那就是存在和非存在的见解。 前者认定万物都有恒常独立的自性。 后都有认定所有一切都是幻象。 如果你们偏信其一,都是没有见到实相真理。 阿难陀,一次伽遮耶纳比丘问我:世尊,什么是邪见? 什么是正见? 我告诉他,邪见就是陷于存在或非存在任何一边的见解。 当我们见到实相真性,我们便不会被这些见解缠缚。 一个有正见的人,会明白万法生死的程序。 因此,他便不会再被存在或不存在的念头困扰。 当苦恼生起时,有正见的人会知道苦恼在生起。 苦恼减退时,他也知道苦恼在减退散灭。 万法的起灭,都不会骚扰一个有正见的人。 恒常与虚幻这两种邪见都是太极端的。 缘起之法的超越了这两种极端,落于中道。 阿难陀,存在与非存在都是不合乎实相的意念。 实相超越了这些意念的领域。 超越了存在与非存在的意念的人,才是觉者。 阿难陀,不单只存在与不存在是空,生与死也是空。 它们都只是意念而已。 阿难陀尊才问道:世尊,若然生死都是空,那你又为何常说世法无常,不停在生在来灭? 阿难陀,在相对的意念上而言,我们才说世法不停在生灭。 但从绝对的角度而言,一切法性当然就是无生灭了。 请世尊你详释。 阿难陀,就拿你种在法讲堂前的菩提树作例子吧。 它何时出生? 世尊,它是四年前,种子发芽那一刹出生的。 阿难陀,在那一刻之前,菩提树并不在存在。 那你的意思是指菩提树从无而生起? 有法是可以从无而生起的吗? 阿难陀默然不语。 佛陀继续说:阿难陀,宇宙里没有一切法是从无而生起的。 没有种子,就不会有菩提树的存在,有赖它的种子。 树就是种子的延续。 在种子未生根之前,菩提树已经存于种子之内。 法已存在,又何需出生? 菩提树的本性本来无生。 佛陀问阿难陀:种子生根入土之后,种子有死去吗? 有,世尊,种子死去以能生树。 阿难陀,种子没有死去。 死的意思,是从存在进入不存在。 宇宙中那有一法会从存在进入不存在? 一片树叶、一粒微尘、一丝烧香的烟,没有一样是会由存在进入不存在的。 这些法都只有转化为另一些法罢了。 那菩提种子也是一样。 种子没有死。 它只是转化为树。 种子和树,都无生无死。 阿难陀,那种子和那树、你、我、比丘、讲堂、一片树叶、一粒微尘、一丝烧香的烟,全都无生无死。 阿难陀,一切法都无生无死。 生与死都只是心识意念。 一切法都非空非满、非成非坏、非垢非净、非增非减、非来非去、非一非多。 这所有都只是意念。 观照万法的空性,我们才可以超越所有分别的意念,而体证万物的真性。 阿难陀,万物的真性,就是非满非空、非生非死、非聚非散。 就是基于这种真性,世间的生与死、满与空、聚与散才生起。 如果不是这样,又怎能出离生死、满空和聚散呢? 阿难陀,你曾试过站在海边看着海面上此起彼伏的浪潮吗? 无生与无死就如海水。 生与死就如同波浪。 阿难陀,有长浪与短浪、高浪与低浪。 波浪起伏,但海水依然。 没有海水,就没有婆浪。 波浪回归海水。 水是浪,浪是水。 虽然波浪升起后又成过去,但如果它们明白它们是水,它们便可超越生死的概念。 那时,它们便不会再担忧、惧怕或因生死而苦恼。 比丘们,观照一切法的空性是很微妙的。 它能使你们从恐惧、忧虑和苦恼中解脱出来。 它能帮助你们超越生死的世界。 你们应全然投入于这种观照的修行中。 佛陀说完了。 缚悉底尊才从没有听过佛陀说得更深奥。 佛陀的大弟子,眼里都发放着异彩。 缚悉底觉得他明白佛陀的说话,但却未能深得其法要奥义。 他知道阿难将会在未来数日内,重覆今天法会的全部内容。 到时,他便可以有机会听到大弟子们研讨佛陀所说的法理,而从旁学习了。 发布时间:2023-07-19 13:25:42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8384.html